◎宋紀四十二∷起屠維單阏九月,盡上章執徐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仁宗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
寶元二年遼重熙八年。
己卯,一零三九年
九月,乙未,以知府州折繼宣苛虐掊克,失種落心,貶為楚州都監,以其弟繼闵知府州事。
丙申,以殿中丞張宗古通判萊州。
時禦史中丞孔道輔再執憲,權貴憚其鲠直。
初,道輔迎其父裡中,僦郭贽舊宅居之。
有言于帝曰:“道輔家近太廟,出入傳呼,非所以尊神。
”即诏道輔它徙。
宗古言:“漢内史府在太廟堧中,國朝以來,廟垣下皆有官司第舍,請勿令避。
”帝曰:“若此,豈重宗廟乎!”坐是,宗古外谪。
道輔歎曰:“憸人之言入矣。
”宗古,宗彜弟也。
乙卯,出内庫銀四萬兩,易粟赈益、梓、利、夔路饑民。
是月,太子中允、直集賢院富弼上疏曰:“聞去年十二月元昊反,變起倉卒,衆皆謂之忽然,臣則知其有素。
昔元昊常勸德明勿事中朝,杜絕朝貢,德明以力未盛,不用其謀。
豈有身自繼立而不行其說邪?此反狀有素者一也。
自與通好,略無猜情,門市不譏,商販如織,山川之險夷,國用之虛實,莫不周知。
又,比來放出宮女,任其所如,元昊重币納之左右,朝廷之事,宮禁之私,皆所窺測,濟以兇狡之性,豈顧宗盟?此反狀有素者二也。
西鄙地多帶山,馬能走險,瀚海彌遠,水泉不生,王旅欲征,軍須不給,窮讨則遁匿,退保則襲追;元昊恃此艱險,得以猖狂。
此反狀有素者三也。
朝廷累次遣使,元昊多不緻恭,雖相見之初,暫禦臣下之服,而退出之後,便具帝者之儀。
此反狀有素者四也。
頃年靈州屯戍軍校鄭美奔戎,德明用之持兵,朝廷終失靈武。
元昊早蓄奸險,務收豪傑,故不第舉子數人自投于彼,元昊或授以将帥,或任之公卿,倚為謀主。
此反狀有素者五也。
元昊授契丹為親,緩則指為聲勢,急則假其師徒,至有掎角為奇,首尾相應,彼若多作牽制,我則困于分張。
此反狀有素者六也。
是六者,歲月已久,中外共聞,而天子不得知,朝廷不為備,此兩府大臣之罪也。
“聞元昊遣使,多擇勇悍難制、強辯自高者,謂必不敢加誅。
我若察其叛謀,于始至之日,盡斬都市,即時削奪,或命将緻讨,或發兵備邊,戰士必為之增氣。
而反召之都下,恣其貨易,重币遣還,豈非冀其回心易慮、複義向化乎?夫朝廷結為恩信,幾四十載,尚無懷感之意,豈茲姑息,遂可悛移!總緣執事者選懦自居,殺之恐其急擊,囚之恐其有辭,遂至放還,假示寬貸。
向若未能加戮,隻宜境上卻回,使其不測淺深,猶可謂之下策。
召而複遣,成其不辱君命之賢,大國之謀,悉為小戎所料。
謀國若此,取侮之道也。
“鄜延路嘗與蕃兵接戰,有一寨主為蕃兵所得,及擄去軍民甚衆,西頭供奉官馬遵引兵追戰,即時奪回。
延帥範雍及副都部署劉平奏乞酬獎,朝命隻遷東頭供奉官而已。
夫馬遵者,出死力,突堅圍,引既衄之兵,入不存之地,奪已禽之将士,拔已陷之師徒,雖非大功,亦可謂之奇節。
主帥保奏,理合超遷;隻進一官,殊乖輿論。
“樞密使夏守赟,早緣攀附,漸緻顯榮,一旦擢居衆賢之上,人心不允。
況複元昊作梗,西陲用兵,所宜遴選才能,而遽用斯人,不問賢愚,皆所輕笑。
亟宜罷免,以重觀瞻。
“西鄙用兵以來,數差移武臣往彼,每有過阙求見者,必于邊事有所聞。
陛下聽朝之馀,何惜一見,待以從容,加之善誘,使盡意敷陳!然後觀其奏對之是非,察其趨向之邪正,可者則獎激而遣之,不可亦優容而罷之。
如此,則各盡所懷,無不感悅,勇銳立功,何憂乎叛寇,何恤乎用兵哉!”
冬,十月,甲子,罷諸司三品官卒辍視朝。
初,光祿卿鄭立卒,禮官舉故事,請辍朝。
而議者以為今諸司三品非要官,恩禮不稱辍朝,故罷之。
宗正寺修玉牒官李淑上所修《皇帝玉牒》二卷,《皇子籍》一卷。
癸酉,降益州路轉運使明鎬知同州,坐知陵州楚應機受赇,鎬失案舉也。
應機将敗,或告鎬以先期奏之,鎬曰:“獲罪則已,安可欺朝廷邪!”
是月,遼主駐東京。
十一月,戊子朔,出内庫珍珠估缗錢三十萬賜三司。
帝谕輔臣曰:“此無用之物,既不欲捐育,不若散之民間,收其直,助籴邊儲,亦可少纾吾民之斂也。
”
壬辰,诏:“禮部貢院,自今省試舉人,設簾都堂中間,而施帷幕兩邊,令内外不相窺見。
點檢試卷官及吏人,非給使毋得辄至堂上。
其詩、賦、論題,并以注疏所解揭示之,不許上請。
或題義有疑當請者,仍不是附近簾前。
禦試考校,并分上中下三等,初考用墨,其點抹于卷後通計之,若塗注脫誤四十字以上為不謹,亦依禮部格少字數退黜之。
”
甲午,遼主谕近臣曰:“有以北院處事失宜,擊鐘及邀駕者,悉以奏聞。
”
丁酉,知樞密院事盛度,罷為尚書右丞、知揚州,參知政事程琳,罷為光祿卿、知颍州,禦史中丞孔道輔,出知郓州。
初,張士遜素惡琳而疾道輔不附己,将并逐之。
會開封府吏馮士元以贓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