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紀四十七∷起阏逢涒灘八月,盡旃蒙作噩九月,凡一年有奇。
○仁宗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
慶曆四年遼重熙十三年
八月,辛卯,命參知政事賈昌朝領天下農田,範仲淹領刑法,事有利害,其悉條上。
初,仲淹建議:“周制,三公分兼六官之職,漢以三公分部六卿,唐以宰相分判六曹。
今中書,古天官冢宰也;樞密院,古夏官司馬也。
四官散于群有司,無三公兼領之重,而二府惟進擢差除,循資級,議賞罰,檢用條例而已。
上不專三公論道之任,下不專六卿佐王之職,非法治也。
臣請仿前代,以三司、司農、審官、流内铨、三班院、國子監、太常、刑部、審刑、大理、群牧、殿前馬步軍司,各委輔臣兼判其事,凡創置新規,更改前弊,官吏黜陟,刑法輕重,有利害者,并從輔臣予奪;其事體大者,二府佥議奏裁。
臣願自領兵賦之職,如其無補,請先黜降。
”章得象等皆以為不可,久之乃降是命,然卒不果行。
甲午,以樞密副使富弼為河北宣撫使。
先是輔臣奏事垂拱殿,帝曰:“契丹主受禮雲州,将襲我河東,兩府宜設備。
”弼退而上言:“河北平坦,河東險阻,河北富實,河東空乏,河北無備,河東有備,契丹必不舍河北而襲河東。
臣近奏河北守禦之策,乞守要郡,自行其事,不惟訓兵備敵以安元元,至于身羞國恥,庶幾可刷。
”于是命弼宣撫河北。
其實弼欲出避讒謗也。
保州巡檢司雲翼卒擁都監韋貴據城叛,知州劉繼宗渡城濠溺水死。
知廣信軍劉贻孫與走馬承受宋有言臨城谕之,叛兵有欲降者,計未決,而諸路各進兵來讨,遂複固守拒命。
戊戌,以右正言餘靖為回謝使,使于遼,其複書略曰:“若以元昊于北朝失事大之體,則自宜問罪。
或謂元昊于本朝稽效順之故,則何煩出師!矧延州昨奏,元昊已遣楊守素将誓文入界,傥不依初約,則猶可沮還;如盡遵承,則亦難卻也。
”
以右正言、知制诰歐陽修為河北都轉運案察使。
帝谕修曰:“勿為久居計,有事第言之。
”修對以谏官乃得風聞,今在外,使事有指,越職,罪也。
帝曰:“事苟宜聞,不可以中外為辭。
”谏官蔡襄、孫甫奏留修,不許。
以餘靖知制诰,仍知谏院;以知谏院蔡襄直史館,同修起居注。
诏入内供奉官劉保信往視保州兵亂。
庚子,命右正言田況度視保州,仍聽便宜行事。
壬寅,降敕榜招安保州叛軍,仍诏知雄州王德基牒報北界,恐緣邊人戶驚擾也。
甲寅,朝議以諸道兵集保州城下,未有統轄,因诏宣撫使富弼促行,往節制之。
再降敕榜招安,仍令田況等且退兵,選人赍敕入城,若遂開門,即一切撫存;如尚拒命,則益兵進攻,其在營同居骨肉,無老幼皆戮之。
先是知定州王果率兵趨保州,攻城甚急,會有诏招安,賊不肯降,登陴呼曰:“得李步軍來,我降矣。
”李步軍,謂昭亮也。
诏遣昭亮。
是日,昭亮至,與況同谕賊,賊終未信。
右侍禁洛陽郭逵徑逾壕詣城下,謂賊曰:“我班行也,汝下索,我就汝語。
”賊乃下索,即援之登城,謂賊曰:“朝廷知亂不由汝,由官吏遇汝不以理。
今赦汝罪,又以祿秩賞汝,使兩制大臣奉诏書來谕汝,汝何疑!”賊皆相顧動色曰:“果如此乎?”乃更召其所知數人登城。
賊信之,争投兵下城,降者一千馀人,遂開門納官軍。
其造逆者四百二十九人,況具得其姓名,令楊懷敏率兵入城,悉坑殺之。
降卒二千馀人,悉分隸諸州宣撫使。
富弼恐後生變,與都轉運使歐陽修相遇于内黃,夜半,屏人謀,欲使諸州同日誅之。
修曰:“禍莫大于殺已降,況脅從乎?既非朝命,諸州有一不從,為變不細。
”弼悟,乃止。
乙卯,帝謂輔臣曰:“如聞諸路轉運案察、提點刑獄司發擿所部官吏細過,務為苛刻,可降敕約束之。
”先是監察禦史劉湜言:“轉運使掎摭州縣,苛束官吏,人不得騁其材。
”包拯言:“諸道轉運使自兼案察及置判官以來,體量部下官吏,頗傷煩碎。
欲乞于郊禋赦書内特行約束,凡官吏先被體量者,情非故犯,鹹許自新。
”于是降敕約束諸路案察使,備載台官所上之言。
歐陽修奏曰:“自差諸路案察,雖未有大效,而老病昏昧之人,望風而懼,近日緻仕者漸多,州縣方欲澄清,而朝廷自沮其事。
乞令兩府召台官上言者至中書,問其何路案察之人因挾私怒,苟有迹狀,乞下所司辨明,若實無人,乃是妄說。
其近降答刂子,乞賜抽還,不使四方見朝廷自沮案察之權,而為貪贓老缪之吏所快。
”
先是夏遣使朝于遼,遼主怒其對不以情,羁之。
丁巳,夏複遣使來,遼主詢以事宜,又不實對,遼主笞之。
戊午,诏:“自今除台闌官,毋得用見任輔臣所薦之人。
”
徙知滄州劉渙知保州。
渙至逾月,雲翼軍又謀反,渙以單騎至,械其首惡,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