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五十五

首頁
    :“禦箭翎皆以兩末黑中白羽為之。

    今監锢市人,求之不可得。

    ”帝曰:“箭之傅黑白羽,但取其文采耳,然不若雞翎之勁也。

    ”因令罷市。

     翰林學士歐陽修奏疏言:“近者為京師土木興作處多,乞減罷。

    尋準敕,差臣與三司相度減定,續具奏聞。

    今又聞旨下三司重修慶基殿及奉先寺。

    伏見近年民力困貧,國用窘急,小人不識大計,但欲廣耗國财,務為己利,托名祖宗,張大事體。

    況諸處神禦殿,棟宇堅固,未必損動。

    昨開先殿隻因兩柱損,遂換一十三柱,廣張工料,以圖酬獎恩澤。

    臣竊見累年火災,自玉清昭應、洞真、上清、鴻慶、壽甯、祥源、會靈七宮,開寶、興國兩寺塔殿,皆焚燒蕩盡,足見天意厭土木之侈,為陛下惜國力民财,譴戒丁甯,前後非一。

    與其廣興土木以事神,不若畏懼天戒而修省。

    其已興作者既不可及,其未修者宜速停。

    ” 壬午,遼主如秋山,次南崖之北峪,有疾。

    八月,丁亥,病甚,召皇子燕趙國王洪基,谕以治國之要。

    戊子,大赦,縱五坊鷹鹘,焚釣魚之具。

    己醜,遼主殂,年四十,谥為神聖孝章皇帝,廟号興宗。

     興宗初立,受制于生母欽哀太後,緻嫡母無罪被弑,論者譏其虧王者之孝,其後遷欽哀而複迎奉,頗盡孝養。

    而欽哀以不得幹預朝政,意常不怿,臨興宗之喪,無戚容;見皇後悲泣如禮,乃曰:“汝年尚幼,何悲痛乃爾!”其很戾如此。

    興宗多酒失,然能感富弼之言,罷南伐之師;用兵西夏,旋許乞盟,邊鄙不聳,遼人安之。

     皇子燕趙國王洪基,奉遺诏即位柩前,哀恸不聽政,群臣上表固請,許之。

    遼主诏曰:“朕以菲德,托居士民之上,第恐智識有不及,群下有未信,賦斂妄興,賞罰不中,上恩不能及下,下情不能達上。

    凡爾士庶,直言無諱,可則擇用,否則不以為愆。

    卿等其體朕意!” 庚寅,诏流内铨:“臣僚陳乞子孫當得試銜知縣者,自今并與權注初等幕職官,仍著為令。

    ” 壬辰,遼以皇太弟重元為皇太叔,免漢拜,不名。

     癸巳,知谏院範鎮言:“比者京師及輔郡歲一赦,去歲再赦,今歲三赦;又,在京諸軍歲再賜缗錢;姑息之政,無甚于此。

    夫歲一赦者,細民謂之熱恩,以其必在五月、六月間也。

    猾胥奸盜,倚為過惡,指以待免,況再赦至三赦乎!今防秋備塞之人,無慮五六十萬,使聞京師端坐而受賜者,能不動心哉!請自今,罷所謂一赦以摧奸猾,而使善良得以立;罷兵士之特賜錢以均内外,而使民力得以寬。

    ” 甲午,遼遣皇太叔重元安撫南京軍民。

     乙未,知谏院範鎮言:“先朝以禦寶印紙給言事官,使以時奏上,所以知言者得失而殿最之。

    今陛下雖喜聞谏诤,然考其施行,其實無幾,豈大臣因循而多廢格乎?請據今禦史、谏官具員,置章奏簿于禁中,時時觀省;仍以尚書省所置簿具言行否,每季錄付史官。

    ”诏中書置台官言事簿,令以時檢勾銷注之,仍錄與樞密院。

     戊戌,遼主以遺诏命西北路招讨使、西平郡王蕭阿喇為北府宰相,仍權知南院樞密使事;北府宰相蕭虛烈為武定軍節度使。

    辛醜,改元清甯。

    大赦。

     壬子,诏曰:“任職之臣,則有考課遷官之法。

    而宗姓不預吏事,先朝著格,使十八年一遷,所以隆族示愛,教忠厚也。

    朕尚念夫本支之秀,昭穆之近,而有耆老久次者,其令中書、樞密院第其服屬,自明堂覃恩後及十年,鹹與進官;近緣特恩改轉者,須更十年。

    ” 乙卯,觀文殿學士、尚書左丞高若讷卒,車駕臨奠,贈右仆射,谥文莊。

     九月,戊午,遼告哀使至,帝為發哀,成服于内東門幕次,遣使祭奠吊慰及賀即位。

     遼主诏所幸圍場外毋禁。

    庚申,诏:“除護衛士,馀不得佩刀入宮,非勳戚後及承應諸執事人不得冠巾。

    ” 癸亥,诏學士、舍人院:“自今召試,未有科名人,複試三題。

    ” 乙醜,遼賜内外臣僚爵賞有差。

    庚午,尊皇太後為太皇太後。

    丙子,尊皇後為皇太後。

    宴菆塗殿。

    以上京留守宿國王陳留為南京留守。

     冬,十月,丁亥,遼有司請以遼福生日為天安節,從之。

    以吳王耶律仁先同知南京留守事。

     己醜,诏京畿毋領輔郡,罷京畿轉運使、提點刑獄。

     乙未,出内藏庫錢百萬下河北市籴軍儲。

     丙申,以主客員外郎吳中複為殿中侍禦史裡行。

     戊戌,監修南京鴻慶宮内臣請于本宮隙地建皇帝本命殿,帝曰:“建宮觀,所以為民祈福,豈可勞民自為邪?其遇本命道場日,止令設闆位祠之。

    ” 己亥,以開封府判官、殿中侍禦史俞希孟為言事禦史。

    禦史中丞張昪等言:“希孟自入台以來,論事私邪,動多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