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五十九

首頁
    文武臣僚薨卒,法當谥者,考功于未葬前取索行狀,移禮官考定。

    如其家葬速,集議不及,則許賜之。

    其有勳德,既葬未嘗請谥者,亦聽取旨。

    ”诏可。

     戊寅,以樞密直學士呂公弼為龍圖閣學士、知成都府。

    公弼初至,人疑其少威斷,會營卒犯法當杖,不肯受,曰:“甯請劍,不能受杖。

    ”公弼再三谕之,不從,乃曰:“杖,國法,不可不從;劍,汝所請,亦不汝違也。

    ”命杖而複斬之。

    軍中肅然。

     先是知永興軍劉敞朝辭日,言關中歲比不登,民多流移,請發倉赈之,又言均田擾民,帝令于所部徐訪利害以聞。

    及敞至永興,即具奏:“孫琳在河中府,用方田法打量均稅,百姓驚駭,各恐增起租稅。

    因此斫伐桑柘;賴轉運使薛向在處張榜告谕,方得暫止。

    又聞隻打量萬泉一縣,近須一年乃畢;蒙減者則必欣喜,被增者自然怨嗟,詞訴獄訟,恐自此始。

    乞且召還孫琳,更俟豐歲,庶幾災傷之馀,不至驚擾。

    ”其後河中民果訴增減田稅不平,凡數萬戶。

    歐陽修亦言:“均稅之事,朝廷隻于見在稅數量輕重均之,初不令其别生額外之數也。

    近聞衛州、通利軍括出民冒佃田土,不于見在管榷數内均減重者攤與冒佃戶,卻生立稅數配之,此非朝廷之意,而民所以喧訴也。

    欲望聖慈特賜指揮,令均稅所隻如朝廷本議,将實榷見在稅數量輕重均之;其馀生立稅數及遠年虛數,卻與放免,及未均地分,并且罷均。

    ” 己卯,蘇茂州蠻寇邕州。

     辛巳,補諸州父老百歲以上者十二人為州助教。

     是歲,置三司推勘公事一人,以京朝官充,掌推勘諸部公事。

     嘉祐六年遼清甯七年 春,正月,乙未,權禦史中丞王疇言:“比歲兩制臣僚不得與執政相見及台谏官往還。

    議出一時,初無典故,當時論者即以為非。

    今執政與谏官已弛其禁,而台官尚設科防。

    臣愚以為台官主于議論,以補天子之聞見,豈一二人能周知天下事乎?兩制侍從之臣,皆國之選,今偶或相見,交自為疑,非所以示朝廷之大體也。

    請自今,兩制亦許與台官相見。

    ”從之。

     戊申,降郢州防禦使宗懿為信州團練使,宗懿葬其父濮安懿王,而自以本命日不臨穴故也。

    時任守忠護王葬事,淩蔑諸子,所饋遺近萬缗,而心猶未厭。

    宗懿得罪,守忠實為之。

     庚戌,遼主如春州,以耶律伊遜知北院樞密使事。

    時驸馬都尉蕭呼敦同知北樞密院,以位在伊遜下,意常怏怏。

    蕭革之谮出蕭阿喇也,時欲中傷之。

    西北路招讨使蕭珠澤,阿喇之從父昆弟也,為阿喇所愛,革嫉之。

    珠澤當受代赴阙,先嘗借官粟,留直而去,蕭呼敦希革意發其事,欲以傾阿喇。

    遼主大怒,決珠澤以大杖,免其官。

    呼敦,亦阿喇之從父昆弟也,呼敦又欲要權,歲時獻遺珍玩畜産于革,二人相愛過于兄弟。

     二月,丁巳,诏:“宗室賜名授官者,須年及十五,方許轉官。

    ” 乙醜,诏曰:“如聞良民子弟或為人誘隸軍籍,父母泣訴而不得還者,朕甚闵之。

    自今有司審其所從來,隸籍百日内,父母訴官者,還之。

    ” 丙寅,錄系囚,降罪一等,徒以下釋之。

     戊辰,诏樞密院:“自今内殿崇班以上,須年二十方聽受差遣。

    ” 三月,癸巳,賜禮部進士掖人王俊民等一百三十九人及第,五十四人同出身;諸科一百二人及第并同出身;特奏名進士、諸科四十三人同出身、諸州文學、長史。

     己亥,富弼以母喪去位。

    庚子,罷大宴。

    時同知禮院晏成裕言:“君臣之義,哀樂所同,請罷春宴,以表優恤大臣之意。

    ”帝亟從其言,成裕,殊子,弼妻弟也。

    議者或以為過雲。

     甲辰,诏翰林學士承旨宋祁遇直許一子主湯藥,祁以羸疾請之也。

     戊申,幸後苑賞花釣魚,遂宴太清樓,出禦制詩一章,命從臣屬和以進。

     诏:“周六廟在西京者,令有司以三品祭服一、四品祭服二及當用祭器給之。

    ” 夏,四月,辛酉,以權三司使包拯為給事中、三司使。

    拯在三司,凡諸管庫供上物,舊皆科率外郡,積以困民。

    拯特置場和市,民得無擾。

    吏負錢帛多,缧系間辄逃去,械其妻子者,類皆釋之。

     诏:“嶺南官吏死于侬賦而其家流落未能自歸者,所在給食護送還鄉。

    ” 庚午,以右正言王陶知衛州。

    時台谏共言陳旭不當為樞密副使,帝弗聽。

    陶既引疾在告,又先自乞罷,因許之。

     辛未,遼禁吏民畜海東青鹘。

     丙子,命大理寺丞郭固編校秘閣所藏兵書。

    先是置官編校書籍,而兵書與天文為秘書,獨不預,大臣或言固知兵法,即以命之。

    然兵書殘缺者多,不能遍補也。

     庚辰,以樞密副使、右谏議大夫陳旭為資政殿學士、知定州,三司使,、給事中包拯為樞密副使。

    出禮部郎中、天章閣待制、知谏院唐介知洪州,右司谏趙抃知虔州,兵部員外郎兼待禦史知雜事範師道以本官知福州。

    殿中侍禦史呂誨知江州。

     旭始除樞密副使,或言旭陰結宦者史志聰、王世甯等,故有此命。

    介等交章論列,且言:“旭頃為谏官,因張顔方事阿附貴戚,已不為清議所與。

    及知開封府,嘗賤市富民馬,納外弟甄昂于府舍,恣意請托。

    ”帝以其章未旭,旭奏:“臣前任言職,彈斥内臣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