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六十一

首頁
    來賀即位。

     甲寅,賜太常少卿孔叔詹金紫。

    叔詹監裁造務,以勞當遷,帝不欲以卿監賞管庫之勞,故有是賜。

    自是以為例。

     是月,司馬光上皇太後疏曰:“仁宗皇帝憂繼嗣之不立,念宗廟之至重,以皇帝仁孝聰明,選擢宗室之中,使承大統。

    不幸踐阼數日,遽嬰疾疹,雖殿下撫視之慈,無所不至,然醫工不精,藥食未效。

    竊聞曏日疾勢稍增,舉措語言,不能自擇,左右之人一一上聞,緻殿下以此之故,不能堪忍,兩宮之間,微相責望。

    群心憂駭,不寒而栗。

    臣是用日夜焦心隕涕,側足累息,甯前死而盡言,不敢幸生而塞默也。

    伏以皇帝内則仁宗同堂兄之子。

    外則殿下之外甥婿,自童幼之歲,殿下鞠育于宮中,天下至親,何以過此?又,仁宗立以為皇子,殿下豈可不以仁宗之故,特加愛念,包容其過失邪?況皇帝在藩邸之時,以至踐阼之初,孝謹溫仁,動由禮法,此殿下所親見而明知也,苟非疾疹亂其本性。

    安得有此過失哉?今殿下雖日夕憂勞,徒自困苦。

    以臣愚見,莫若精擇醫工一二人,以治皇帝之疾,旬月之間,察其進退,有效則加之以重賞,無效則威之以嚴刑。

    未愈之間,但宜深戒左右,謹于侍衛,其舉措語言有不合常度者,皆不得以聞,庶幾不增殿下之憂憤。

    殿下惟寬釋聖慮,和神養氣,以安靖國家,紀綱海内,俟天地垂佑,聖躬痊複,然後舉治平之業以授之,不亦美乎!” 光又以疏谏帝曰:“陛下龆龀為太後所鞠育,況今日為仁宗皇帝之嗣,承海内之大業,謂宜昏定晨省,親奉甘旨,無異于事濮王與夫人之時也。

    近者道路之言,頗異于是。

    竊惟陛下孝恭之性,著于平昔,豈一旦遽肯變更!蓋曏者聖體未安之時,舉動言語或有差失,不能自省,而外人訛傳,妄為增飾,必無事實。

    然此等議論,豈可使天下聞之也!伏望疾愈之後,親詣皇太後閤,克己自修,以謝前失,溫恭朝夕,侍養左右,使大孝之美,過于未登大位之時。

    如此,則上下感悅,宗社永安,今日道路妄傳之言,何能為損也!” 呂誨上皇太後書言:“漢馬皇後鞠養章帝,勞瘁過于所生,母子慈愛,始終無纖芥之隙。

    伏願陛下循修以為法度,念先帝之顧托,體聖躬之憂危,宮中間言,不可不察。

    ”并以書勸帝盡孝道,親藥物。

    開陳切至,多人所難言。

    又乞早建東宮以固本根,杜絕窺觎,慰安人心。

     方帝疾甚時,雲為多乖錯,往往觸忤太後,太後不能堪。

    昭陵既複土,韓琦歸自陵下,太後遣中使持一封文書付琦,琦啟之,則帝所寫歌詞并宮中過失事,琦即對使者焚毀,令複奏曰:“太後每說官家心神未甯,語言舉動不中節,何足怪也!”及進對簾前,太後嗚咽流涕,具道所以,且曰:“老身殆無所容!”琦曰:“此病故耳,疾已,必不然。

    子疾,母可不容之乎?”太後不怿。

    歐陽修繼言曰:“太後事先帝數十年,仁德著于天下。

    昔溫成之寵,太後處之裕如;今母子之間,反不能容邪?”太後意稍和。

    修又言曰:“先帝在位歲久,德澤在人,故一日晏駕,天下奉戴嗣君,無一人敢異同者。

    今太後深居房闼,臣等五六書生爾,若非先帝遺意,天下誰肯聽從?”太後默然。

     它日,琦等見帝。

    帝曰:“太後待我無恩。

    ”琦對曰:“自古聖帝明王,不為少矣,然獨稱舜為大孝。

    豈其馀盡不孝邪?父母慈愛而子孝,此常事,不足道;惟父母不慈而子不失孝,乃為可稱。

    正恐陛下事太後未至耳,父母豈有不慈者哉!”帝大感悟,自是亦不複言太後短矣。

     先是十月,輔臣請如乾興故事,隻日召侍臣講讀,帝曰:“當俟祔廟畢,擇日開經筵。

    ”尋有诏,直須來春。

    司馬光以為學者帝王首務,不宜因寒暑廢,帝納其言。

     十二月,己巳,始禦迩英閣,召侍讀、侍講講《論語》,讀《史記》。

    呂公著講《論語》不知不愠曰:“古之人”,君令有未孚,人心有未服,則反身修德,而不以愠怒加之。

    如舜之誕敷文德,文王之皇自敬德也。

    ”劉敞讀《史記》至“堯授舜以天下”,因陳說曰:“舜至側微,堯越四嶽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它道,惟其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二人辭氣明暢,帝竦體改容,知其以義理諷也。

    既退,王珪謂敞曰:“公直言至此乎!”太後聞之,亦大喜。

     乙亥,淮陽王顼出閣。

    王辭兩宮,悲泣不自勝,太後亦泣,慰谕遣之,自是日再入朝。

     以仁宗禦書藏寶文閣,命翰林學士王珪撰記立石。

     庚辰,命翰林學士王珪、賈黯、範鎮撰《仁宗實錄》,集賢校理宋敏求、直秘閣呂夏卿、秘閣校理韓維兼充檢讨官。

    敏求時知亳州,特召用之。

     是歲,遼複以蕭珠澤為西北路招讨使。

    珠澤前為呼敦所陷,呼敦既死,時議稱其先為招讨,威行諸部,故複任、珠澤既莅官,訓士卒,增器械,省追呼,嚴号令,人不敢犯,邊境晏然。

     夏改元拱化。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