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七十八

首頁
    君實為資政殿學士,異禮也。

    君實好辭官,确晚進,不敢進書。

    和叔門下士,宜以書言不可之故。

    ”和叔,恕字也。

    恕但與光子康書,緻确語;康以白光,光笑而不答,亦再辭而後受之。

     元豐八年遼大安元年 春,正月,遼主如混同江。

     戊戌,帝不豫。

    甲辰,赦天下。

     乙巳,命輔臣代禱景靈宮。

    乙卯,分遣群臣禱于天地、宗廟、社稷。

    自帝不豫後,三省、樞密院日詣寝閣問疾,至是疾小瘳,手書谕王珪等,自今可間日入問。

     是月,遼以王績知南院樞密使事,邢熙年為中京留守。

    以樞密直學士杜公謂參知政事。

    公謂,防之子也。

     五國部長貢良馬于遼。

     二月,辛未,遼主如山榆澱。

     辛巳,開寶寺貢院火;丁亥,命禮部鎖試别所。

     癸巳,帝大漸,遷禦福甯殿,三省、樞密院入問,見帝于榻前。

    王珪言:“去冬嘗奉聖旨,皇子延安郡王來春出閤,願早建東宮。

    ”凡三奏,帝三顧,微首肯而已。

    又乞皇太後權同聽政,候康複日依舊,帝亦顧視首肯,珪等乃出。

     先是蔡确慮帝複用呂公著、司馬光,則必奪己相,乃與邢恕謀為固位計。

    恕雅與皇太後侄高公繪、公紀遊,帝初寝疾,恕密問會繪,公繪具言疾可憂狀,恕聞此,更起邪謀。

    确嘗遣恕邀二人,二人辭不往。

    明日,又遣人招置東府,确曰:“宜往見邢職方。

    ”既見,恕曰:“家有桃著白花,可愈人主疾,其說出《道藏》,幸枉一觀。

    ”入中庭,則紅桃花也,驚曰:“白花安在?”恕執二人手曰:“右相令布腹心,上疾未損,延安郡王幼沖,宜早定議。

    雍、曹皆賢王也。

    ”二人複驚曰:“此何言,君欲禍我家邪!”急趨出。

     恕計不行,反謂雍王颢有凱觎心,皇太後将舍延安郡王而立之,王珪實主其事,與内殿承制緻仕王棫造誣謗。

    棫,開封人,常從高遵裕常機宜于泾原,傾巧士也,故恕因之。

     又知确與珪素不相能,欲借此以陷珪。

    它日,亟問确曰:“上起居狀比何如?”确曰:“疾向安,将擇日禦殿。

    ”恕微哂曰:“上疾再作,失音直視,聞禁中已别有處分,首相外為之主。

    公為次相,獨不知邪?一日片紙下,以某為嗣,則公未知死所矣。

    公自度有功德在朝廷乎?天下士大夫素歸心乎?”确竦然曰:“然則計将安出?”恕曰:“延安郡王今春出閤,上去冬固有成言,群臣莫不知。

    公盍以問疾率同列俱入,亟于上前白發其端。

    若東宮因公言而早建,千秋萬歲後,公安右泰山矣。

    ”确深然之。

    恕又曰:“此事當略設備,今與平時不同,庶可以自表見。

    其曲折第告子厚,馀人勿使知。

    ”子厚,帝惇字也。

    确謝,謂恕曰:“和叔見子厚,具言之。

    ”惇許諾。

    遂與确定議,仍約知開封府蔡京以其日領壯士待變于外廷,謂曰:“大臣共議建儲,若有異議者,當以壯士入斬之。

    ” 是日,三省、樞密俱入問疾,初亦未敢及建儲事。

    既退,乃于樞密院南廳共議之。

    确、惇屢以語迫珪,幸即小持異,即首誅之。

    珪口吃,連稱是字數聲,徐曰:“上自有子,複何異!”确、惇顧無如珪何。

    尋複入奏,得請,俱出,逢雍、曹二王于殿前,惇厲聲曰:“已得旨,立延安郡王為皇太子矣。

    奈何?”雍王曰:“天下幸甚。

    ”已而禁中按堵如故。

     确等邪謀雖不得逞,其蹤迹詭秘亦莫辨诘,各自謂有定策功。

    事久語聞,卒贻後禍,其實本恕發之。

     三月,甲午朔,執政詣内東門,入問候,皇太後垂簾,皇子立簾外。

    太後谕珪等:“皇子清俊好學,已育《論語》七卷,略不好弄,止是學書。

    自皇帝服藥,手寫佛經二卷祈福。

    ”因出所寫示珪等。

    書字極端謹,珪等拜賀。

    遂宣制,立為皇太子,改名煦,仍令有司擇日備禮冊命。

    又诏:“應軍國政事,并皇太後權同處分,候康複日依舊。

    ” 乙未,赦天下,遣官告于天地、宗廟、社稷、諸陵。

     丁酉,皇太後命吏部尚書曾孝寬為冊立皇太子禮儀使。

     戊戌,帝崩于福甯殿,年三十有八。

    宰臣王珪讀遺制:“皇太子即皇帝位。

    尊皇太後為太皇太後,皇後為皇太後,德妃朱氏為皇太妃。

    應軍國事,并太皇太後權同處分,依章獻明肅皇後故事。

    ” 帝天性孝友,其入事兩宮,侍立終日,雖寒暑不變;親愛二弟,無纖豪之間,終帝之世,乃出居外第。

    總攬萬幾,小大必親。

    禦殿決事,或日昃不暇食,侍臣有以為言者,帝曰:“朕享天下之奉,非喜勞惡逸,誠欲以此勤報之耳。

    ”謙沖務實,終身不受尊号。

     時承平日久,事多舒緩,帝厲精圖治,欲一振其弊;又以祖宗志吞幽薊、靈武而數敗兵,奮然将雪數世之恥。

    王安石遂以富強之謀進,而青苗、保甲、均輸、市易、水利諸法,一時并興,天下騷然,痛哭流涕者接踵而至。

    帝終不覺悟,方廢逐元老,擯斥谏士,行之不疑,祖宗之良法美意,變壞幾盡,馴至靖康之禍。

     己亥,赦天下常赦所不原者。

     遣使告哀于遼。

     白虹貫日。

     庚子,命宰臣王珪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