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中、度加恤錄士大夫之可用者,複百姓田租三年。
瑴聞之,大喜,遂決策納款焉。
乙醜,诏:“正位三公立本班,帶節钺若領它職者仍舊班。
著為令。
”
癸酉,祭地于方澤。
和勒博南寇燕地,敗于景、薊間,其衆奔潰,耶律裕古澤等殺之。
奚人以次附屬于金,金各置明安、穆昆領之。
六月,壬午朔,金主次鴛鴦泺。
丙戌,張瑴遣人詣安撫司納土。
金人聞瑴叛,遣揀摩将騎二千來讨,瑴率兵迎拒于營州。
金人以兵少,不交鋒而歸,大書州門,有“今冬複來”之語,瑴即妄以大捷聞宣撫司。
乙未,诏:“今後内外宗室,并不稱姓。
”
丙申,金主有疾,還上京,命宗翰為都統,昱及斡魯副之,駐兵雲中以備邊。
旋召皇弟安班貝勒晟前赴行在。
戊申,領樞密院鄭居中卒。
辛亥,以蔡攸領樞密院。
秋,七月,戊午,以梁師成為少保。
童貫、蔡攸歸自燕山,頗失帝意。
王黼、梁師成遂薦譚稹為宣撫。
是日,起複稹為河東、燕山府路兼河北路宣撫使,令駐河東,交割金人所許山後之地。
己未,诏童貫依前太師、神霄宮使,緻仕。
己酉,金主次牛山;宗翰還于軍中。
庚午,王黼等上尊号曰繼天興道敷文成武睿明皇帝,不允。
八月,辛巳朔,日有食之。
乙未,郭藥師大敗蕭幹于峰山。
燕京既陷,幹就奚王府自立為神聖皇帝,國号大奚,改元天嗣。
時奚人饑,幹出盧龍嶺,攻破景州,又敗常勝軍張令徽、劉舜臣于石門鎮,陷薊州,寇掠燕城,其鋒銳甚,有涉河犯京師之意,人情洶洶,頗有謀棄燕者,童貫自京師移文王安中、詹度、郭藥師等切責之。
已而安中命藥師擊破其衆,乘勝窮追,過盧龍嶺,殺傷大半。
從軍之家,悉為常勝軍所得,招降奚、渤海五千馀人,生擒阿噜,獲遼太宗尊号寶檢、契丹塗金印等。
幹遁去,尋為其部下巴爾達喀所殺,傳首河間府,詹度上之。
乙未,金主次渾河北,皇弟安班貝勒晟率宗室百官上谒。
辛醜,命王安中作《複燕雲碑》。
壬寅,太白晝見。
戊申,金主殂于行宮,年五十六。
後上尊谥曰武元皇帝,廟号太祖。
太祖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人樂為用,舉兵數年,算無遺策,遂成大業。
九月,癸醜,太祖喪至上京,葬宮城西南甯神殿。
貝勒杲、郓王昂及宗峻、宗幹率宗親百官請安班貝勒晟正帝位,不許;固請,亦不許。
宗幹率諸弟以赭袍被晟體,置玺懷中。
丙辰,即皇帝位。
己未,告祀天地。
辛酉,大飨明堂。
丙寅,金大赦中外,改天輔七年為天會元年。
癸酉,金主命發春州粟,振降人之徙于上京者。
戊寅,诏諸明安振内地匮乏。
遼耶律達實既為金人所擒,臨戰,辄以繩系其背,使為前導。
是月,達實複亡歸于遼。
冬,十月,乙酉,雨木冰。
壬辰,金主以空名宣頭百道給都統宗翰,許以便宜從事。
己亥,金上京僧獻佛骨,金主卻之。
壬寅,罷諸路提舉常平之不職者。
是月,京師地震。
诏建平州為泰甯軍,以張瑴為節度使,世襲平州,其屬衛甫、趙仁彥、張敦固皆擢徽猷閣待制;令李安弼赍诏還平州,仍以金花箋禦筆付瑴弟,令面授之。
遼雅裡初自立,好取《貞觀政要》,及林牙耶律資忠所作《治國詩》,令侍從讀之。
嘗命薄征于民,曰:“民有即我有,否則民何以堪!”一時翕然稱之。
統軍托蔔嘉等率衆來附,自諸部繼至。
而雅裡日漸荒怠,好擊鞠,以特默格切谏而止。
尋以出獵過勞病死,蕭迪裡為亂兵所殺,特默格附于金。
十一月,乙卯,以鄭紳為太師。
癸亥,诏國子監刊印禦注《沖虛至德真經》,頒之學者,從祭酒蔣在誠等奏請也。
丙寅,幸王黼第觀芝。
帝由便門過梁師成家,複來黼第,因大醉,不能語。
夜,漏上五刻,乃開龍德宮複道小門以過,内侍十馀人執兵接擁。
是夜,諸班禁從皆集教場,備不虞,幾至生變。
翼日,猶不禦殿。
半日,人心少安。
諸路漕臣坐上供錢物不足,貶秩者二十二人。
丁卯,王安中、譚稹加檢校少傅,郭藥師為太尉。
壬申,王黼子弟親屬推恩有差。
是月,金遣宗望督揀摩攻平州。
會張瑴聞朝命将至,大喜,率官吏郊迎。
金人諜知之,以千騎襲破平州,得朝廷所賜诏旨。
瑴挺身走,欲間道歸京師。
其弟懷禦筆将奔燕山,以其母為金人所得,複往投之,而瑴母及妻已為金人所戮,并得瑴弟所懷禦筆,金人大怒。
瑴遁燕山,郭藥師留之,匿姓名,寄常勝軍中。
金人累檄宣撫司取瑴,宣撫司具奏,朝廷初不欲發遣。
金人索之益急,王安中取貌類瑴者,斬其首與之,金人曰:“非瑴也。
”遂欲以兵攻燕。
安中言:“必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