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
前一日,金兵薄城下,以雲車、沖梯之屬攻城,城土與屋瓦皆震,矢石如雨。
進所部皆閩人,未嘗經戰守,或告以州之民兵,皆百戰之馀,可以捍敵,進不從。
翌旦,兵馬钤轄邵宏缒城投拜,告以城中虛實。
金益兵東南隅,乘風縱火,焚其樓橹皆盡。
敵乘勢登城,進奔馬入郡舍,朝服坐于廳前,遂就執。
金人縱兵焚掠,夷其城而去。
戊申,張俊、楊沂中、劉锜至黃連埠,去濠州六十裡而聞城破,俊乃召沂中、锜謀之。
锜謂沂中曰:“兩府何以處?”沂中曰:“惟有戰耳。
相公與太尉在後,沂中當居前,有進無退。
”锜曰:“有制之兵,無能之将可禦;無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禦也。
今我軍雖銳,未為有制。
且軍士被甲荷糧而趨,今已數日,本救援濠州,濠州即失,進無所投,人懷歸心,勝氣已索,又糧食将盡,散處迥野,此危道也。
不若據險下寨,塹地栽木,使根本可恃,然後出兵襲人。
若其引去,徐為後圖,乃全師保勝之道。
諸将皆曰:“善!”于是鼎足以為營,仍約逐軍選募精銳,旦日入濠州。
俊遣斥堠數輩,還,俱言濠州無金人,或謂:“金人破城之後無所藉,又畏大軍之來,尋已去矣。
”乃再遣騎數百往探,皆無所見。
俊遣将官王某謂锜曰:“已不須太尉前進矣。
”锜乃不行,惟沂中與王德領二千馀騎往,以兩軍所選精銳策應之。
四更,起黃連埠。
午時,騎兵先至濠州城西嶺上,列陳未定,有金人伏甲騎萬馀于城兩邊,須臾,煙舉城上,伏騎分兩翼而出。
沂中謂德曰:“如何?”德知其勢不可,乃曰:“德,統制官也,安敢預事!太尉為宣撫,利害當處之。
”沂中皇遽以策麾其軍曰:“那回!”諸軍聞之,以為令其走,散亂南奔,無複紀律。
其步軍見騎軍走,謂其已敗,皆散。
金人追及,步軍多不得脫,殺傷甚衆。
己酉,韓世忠引兵至濠州。
庚戌,秦桧奏:“近報韓世忠距濠三十裡,張俊等亦至濠州五十裡,又嶽飛已離池州渡江去會師矣。
”帝曰:“首禍者惟烏珠,戒諸将無務多殺,惟取烏珠可也。
澶淵之役,達蘭既死,真宗诏諸将按兵縱契丹,勿邀其歸路,此朕家法也。
朕兼愛南北之民,豈忍以多殺為意乎!”
辛亥,韓世忠與金人戰于淮岸,夜,遣遊奕軍統制劉寶率舟師溯流,欲劫金人于濠州。
金人覺之,先遣人于下流赤龍洲伐木以扼其歸。
有自岸呼曰:“赤龍洲水淺可涉,金已遣人伐木,欲塞河扼舟船,請宣撫速歸。
我趙榮也。
”諸軍聞之,皆以其言為然,世忠亦命速歸。
而金人以鐵騎追及,沿淮岸且射且行,于是矢著舟如猬毛。
至赤龍洲,金人果伐木,漸運至淮岸,未及扼淮而舟師已去。
金人複歸黃連埠。
楊沂中自宣化渡江歸行在。
壬子,金人自渦口渡淮北歸。
癸醜,張俊引兵渡江,歸建康府。
丁巳,劉锜自和州引兵渡江,歸太平州。
戊午,金主親祭孔子廟,北面再拜,退,謂侍臣曰:“朕幼年遊佚,不知志學,歲月逾邁,深以為悔。
孔子雖無位,其道可尊,使萬世景仰。
大凡為善。
不可不勉。
”自是頗讀《尚書》、《論語》及《五代》、《遼史》諸書,或以夜繼日。
己未,金主宴群臣于瑤池殿。
适宗弼遣使奏捷,近臣多進詩稱賀。
金主覽之曰:“太平之世,當尚文物,自古緻治,皆由是也。
”
甲子,行營右護軍前部統制張彥與金人遇于山陽劉坊寨,武節大夫、秦鳳路第八将張寵戰死。
宏以僞命補官,歸朝,屢有戰績,事聞,贈右武大夫、忠州刺史。
夏,四月,丙子,金以濟南尹韓昉參知政事。
辛卯,诏給事中、直學士院範同入對。
初,張浚在相位,以諸大将久握重兵難制,欲漸取其兵屬督府,而以儒臣将之。
會淮西軍叛,浚坐谪去。
趙鼎繼相,王庶在樞府,複議用偏裨以分其勢,張俊覺之,然亦終不能奪其柄。
至是同獻計于秦桧,請皆除樞府而罷其兵權,桧納之,乃密奏于帝以柘臯之捷,召韓世忠、張俊、嶽飛并赴行在論功賞。
時世忠、俊已至,而飛獨後,桧與參知政事王次翁憂之,謀以明日率三大将置酒湖上,欲出,則語直省官吏曰:“姑待嶽少保來。
”益令堂廚豐其燕具。
如此展期以待,至六七日。
及是飛乃至。
上即召同入,谕令與給事中兼直學士院林待聘分草三制。
壬辰,以揚武翊運功臣、太保、京東、淮東宣撫處置使兼河南北諸路招讨使、節制鎮江府英國公韓世忠,安民靜難功臣、少師、淮南西路宣撫使兼河南北諸路招讨使、濟國公張俊并為樞密使,少保、湖北、京西路宣撫使兼河南北諸路招讨使嶽飛為樞密副使,并宣押赴本院治事。
世忠既拜,乃制一字巾,入都堂則裹之,出則以親兵自衛,桧頗不喜。
飛被服雍容,桧尤忌之。
乙未,樞密使張俊言:“臣已到院治事,見管軍馬,望撥屬禦前營内。
”時俊與秦桧意合,故力贊議和,且覺朝廷欲罷兵權,即首解所統兵。
帝從其請,複召範同入對,命林待聘草诏書獎谕,略曰:“李、郭在唐俱稱名将,有大功于王室;然光弼負不釋位之釁,陷于嫌隙;而子儀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