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猷閣龔鋈,直秘閣鄭僑年、鄭震、鄭霭、高百之、張永年、王晌、孫汝翼,直敷文閣方滋,共十人。
诏并奪職。
先是殿中侍禦史周方崇言:“延閣寓直,所以待英俊而寵勞能,請将去歲郊祀後臣僚論列放罷監司、郡守等人并镌落職名,非徒奸惡有所警懼,而委任責成見帶貼職之人,實為榮耀。
”故有是命。
庚寅,翰林學士兼侍讀陳誠之假資政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充賀大金上尊号使;吉州刺史、知閤門事蘇華假崇信軍節度使、領閤門事,副之。
誠之三至北庭,頗見信,後有往聘者,必問其安否雲。
癸巳,诏:“武學生以八十人為額,上舍十五人,内舍二十五人,外舍四十人,置博士、學谕各一員。
”末幾,诏:“學生百員為額。
”
甲午,诏:“諸路州軍自今不得奏祥瑞。
”
帝嘗曰:“前大理寺獄空,不許上表稱賀,甚為得體。
比年四方奏祥瑞,皆飾空文,取悅一時。
如信州林機奏秦桧父祠堂生芝草,其佞尤甚。
蓮子雙頭,處處有之,亦何為瑞!麟、鳳,瑞之大者,然非上有明君,下有賢臣,麟、鳳之生,亦何所取!朕以為年豐谷登,可以為瑞。
若漢武作《芝房》、《寶鼎》之歌,奏之郊廟,非為不美,然何益于事?”
戊戌,置六科以舉士:一曰文章典雅,可備制诰;二曰節操公正,可備台谏;三曰法理皆通,可備刑谳;四曰節用愛民,可備理财;五曰剛方豈弟,勞績著聞,可備監司、郡守;六曰知機識變,知勇絕倫,可備将帥。
令侍從歲舉之,如元祐中司馬光所請。
慶遠軍承宣使、提舉佑神觀吳蓋為甯武軍節度使。
五月,壬寅,參知政事沈該為尚書左仆射,萬俟禼為右仆射,并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甲辰,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汽思退知樞密院事。
甲午,太常少卿賀允中權尚書禮部侍郎。
丁未,侍禦史湯鵬舉試禦史中丞。
戊申,诏:“故追複觀文殿學士趙鼎,特與緻仕恩澤四名;故追複資政殿學士孫近,與緻仕恩澤三名;故追複顯谟閣學士汪藻,與緻仕恩澤二名;故左中大夫劉大中、李若谷、段拂,并追複資政殿學士,與恩澤二名;故左朝散大夫程昌宇,追複徽猷閣待制,與緻仕恩澤二名;故左大中大夫範仲,追複龍圖閣直學士;故左中奉大夫王居正,右文殿修撰趙開,并追複微猷閣待制,與恩澤一名;故左朝請郎李朝正,左朝散郎緻仕高闶,左朝奉郎遊操、呂本中,并特與恩澤一名。
”
诏:“李顯忠昨緣歸朝,全家被害,理宜優恤,除已給恩澤外,更特與五資。
”
己未,金主使宣奉大夫、左宣徽使敬嗣晖,定遠大将軍、尚書兵部郎中蕭中立,來賀天申節。
己巳,前特進張浚,度金人必渝盟,上疏曰:“今日事勢極矣,陛下将拱手而聽其自然乎,抑将外存其名而博謀密計以為久長計欤?臣誠恐自此數年之後,民力益竭,财用益乏,士卒益老,人心益離,忠烈之士淪亡殆盡,内憂外患相仍而起,陛下将何以為策?今天下譬如中人之家,盜踞其堂,安眠飽食其間而陰伺其隙,一日之間,其舍我乎?”書奏,執政不省。
是月,金頒行正隆官制。
六月,丁醜,端明殿學士、新知湖州程克俊參知政事。
庚辰,金天水郡公趙桓薨。
壬午,诏:“故追複資政殿學士鄭剛中,特與緻仁恩澤二名。
”
左奉議郎孫觌複左朝奉郎。
觌既叙官,當秦桧秉政,畏禍深居者二十馀年。
及是上書自訴,乃複舊秩。
丙戌,金以尚書右丞蔡松年為左丞,以樞密副使耶律安禮為右丞。
丁亥,作皇帝本命殿于萬壽觀,依在京以純福為名。
流星晝隕。
秋,七月,甲辰,三佛齊國遣使入貢。
丁未,彗星出井宿間。
戊申,诏曰:“太史言彗出東方,朕甚懼之,已避殿減膳,側身省愆。
尚慮朝政有阙失,民間有疾苦,刑獄有冤濫,官吏有貪殘,緻傷和氣,上天垂象。
可令士庶實封陳言,詣登聞檢院投進;仍令諸路監司、郡守,條具便民、寬恤合行事件聞奏;提點刑獄官躬詣屬州縣,詳慮決遣,将枝蔓幹連之人,日下疏放,務使施實惠以盡應天之實。
”
己酉,金主命太保昂如上京,奉遷始祖以下梓宮。
壬子,诏:“故贈右谏議大夫陳瑰,賜谥忠肅。
”先是帝謂輔臣曰:“近覽瓘所著《尊堯集》,無非明君臣之大分,深有足嘉。
”
丙辰夜,彗星沒。
辛酉夜,天雨水銀。
八月,丁醜,金主如大房山行視山陵。
庚寅,南平王李天祚,遣太平州刺史李國以右武大夫李義、武翼郎郭應五來賀升平,獻黃金器千一百三十六兩,明珠百,沈香千斤,翠羽五百隻,雜色绫絹五千匹,馬十,象九。
诏尚書左司郎中汪應辰燕國于玉津園。
遷國為太平州團練使,義左武大夫,應五武經郎,加賜襲衣、金帶、器、币有差。
辛卯,參知政事陳克俊罷,為資政殿學士、提舉臨安府洞霄宮,以疾自請也。
克俊再執政才七十五日。
甲午,尚書吏部侍郎兼侍講兼權吏部尚書張綱參知政事。
乙未,靜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南平王李天祚為檢校太師,功号加“歸仁”二字,賜襲衣、金帶、鞍馬、器、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