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紀一百三十九∷起阏逢涒灘十月,盡柔兆掩茂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孝宗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
隆興二年金大定四年
冬,十月,癸亥朔,金主獵于密雲;丙寅,還都。
丁卯,知樞密院事賀允中罷,為資政殿大學士。
緻仕,己巳,以周蔡兼權知樞密院事,王之望兼同知樞密院事。
庚午,诏曰:“朕每聽朝議政,頃刻之際,意有未盡。
自今執政大臣或有奏陳,宜于申未間人對便殿,庶可坐論,得盡所聞,期跻于治。
”
庚辰,蠲京西、湖北運糧所經州縣秋稅之半。
湯思退僥幸和議速成,邊備盡弛,金都元帥布薩忠義知其可乘也,遂議渡淮。
始,魏杞行次盱眙,忠義遣趙房長問杞所以來之意,欲觀國書。
杞曰:“書,禦封也,見主當廷授。
”房長馳白忠義,疑國書不如式,又欲割商、秦之地及歸正人,且約歲币二十萬。
杞以聞,帝命盡如初式,許割四州,歲币亦如其數,再易國書。
忠義猶以未如所約,辛巳,與赫舍哩志甯分兵自清河口以侵楚州。
時知州魏勝,奉诏措置清河口,金人乘間以舟載器甲、糗糧自清河出,勝觇知之,帥兵拒于河口。
金兵詐稱欲運糧往泗州,由清河口入淮,勝欲禦之;都統制劉寶以方議和,不可,至是寶遂棄城遁。
十一月,乙酉,金兵攻楚州,魏勝率衆拒戰于淮陽,自卯至申,勝負未決。
金圖克坦克甯帥生兵至,勝與力戰,矢盡,依土阜為陳,謂士卒曰:“我當死此,得脫者歸報天子。
”乃令步卒居前,騎兵為殿,至淮東十八裡,中矢,墜馬死。
事聞,贈正任承宣使。
楚州遂破,金人又破濠州,王彥棄昭關遁,滁州亦破。
戊子,以金人侵境,诏郊祀改用明年。
湯思退罷都督,召陳康伯。
己醜,金封皇子永功為鄭王。
庚寅,命楊存中都督江淮軍馬。
先是湯思退既不行,乃升存中為都督軍馬,及事急,複以王之望為督視,之望力辭,乃升存中為都督。
诏谕歸正官民雲:“朕遣使約和,首尾三載,北師好戰,要執不回。
朕志在好生,甯甘屈己,書币土地,一一曲從。
唯念名将、貴臣,皆北方之豪傑,慕中國之仁義,投戈來歸;與夫東土人民,喜我樂土;知其設意,欲得甘心,斷之于中,決不複遣。
爾等當思交兵釁隙,職此之由,視之如仇,共圖掃蕩。
”
辛卯,湯思退除職,奉祠。
言者論其急于和好之成,自壞邊備,罷築壽春城,散萬弩營兵,辍修海船,毀拆水櫃,不推軍功賞典,及撤海、泗、唐、鄧之戍,诏責居永州。
行至信州,憂悸而死。
自思退唱和議,欲興大獄以鋤異己者。
時參知政事周葵行相事,聞諸生有欲相率伏阙者,奏以黃榜禁之,略雲:“靖康軍興,有不逞之徒,鼓倡諸生伏阙上書,幾至生變。
若蹈前轍,為首者重置典憲,馀人編配。
”黃榜出,物論嘩然。
于是太學生張觀、宋鼎、葛用中等七十馀人,上書論湯思退、王之望、尹穑曰:“揚州退敵之後,敵人不敢南下。
湯思退首唱和議,之望、尹穑附之,極力擠排。
遂至張浚罷去,邊備廢弛,堕敵計中。
天下為之寒心,而思退輩方以為得計。
今敵人長驅直至淮甸,皆思退等三人懷奸誤國,此三人之罪,皆可斬也。
願陛下先正三賊之罪以明示天下,仍竄其黨洪适、晁公武,而用陳康伯、胡铨為腹心,召金安節、虞允文、王大寶、陳俊卿、王十朋、陳良翰、黃中、龔茂良、劉夙、張栻、查籥,協謀同心,以濟大計。
”帝大怒,欲加重罪。
晁公武及右正言龔茂良同入對,帝怒稍霁,之望亦為之救解,乃止。
先是侍禦史尹穑請置獄,取不肯撤備及棄地者核其罪,庶和議決成,所指凡二十馀人,由是擢穑為左谏議大夫,而公武亦自殿中侍禦史遷侍禦中,洪适時以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
丙申,遣國信所通事王抃使金軍,并割商、秦地,歸被俘人,惟叛亡者不與,馀誓目略同紹興,世為叔侄之國,減銀絹五萬,易歲貢為歲币而已。
金人皆聽許。
丁酉,诏擇日視師。
戊戌,以陳康伯為左仆射兼樞密使。
辛醜,錢端禮賜出身,簽書樞密院事,旋命兼權參知政事。
金尚書省火。
壬寅,以顯谟閣學士虞允文同簽書樞密院事。
诏:“館閣儲材之地,依祖宗舊法,更不立額。
”
甲辰,步軍司統制崔泉,敗金人于六合。
權尚書工部侍郎何俌進對,因及用人事,帝曰:“近日士大夫議論好惡,多不公心。
卿所謂其言若善,雖仇怨在所當用,如其不善,雖親故不可曲從,此論是也。
”
己酉,劉寶落節钺,為武泰軍承宣使;王彥落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
庚戌,诏:“方今多事,理宜博謀,侍從、兩省官,每日一到都堂,遇合關台谏者,亦許會議。
”
陳康伯力疾詣阙,閏月,甲寅,入見。
诏:“康伯間一日一朝,肩輿至殿門,仍給扶,非大事不署。
”
丙辰,參知政事周葵罷。
壬戌,兵部侍郎胡铨、右谏議大夫尹穑并罷。
铨、穑受诏,分往淮東、西措置海道。
時金兵号八十萬,濠、滁皆破,唯高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