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至是應诏上封事曰:“陛下專任一相,虛心委之,果得其人,宜天心克享,災害不生。
而己未、庚申之歲,大水為災,浙西之民,死者數千萬;連年旱,田野蕭條,物價翔踴,民命如線。
今妖星突出,其變不小,若非大夫人心,何以緻天怒如此之暴!”賈似道匿其疏不以聞。
辛未,彗化為霞氣而散,自見至滅,凡四十馀日。
九月,壬申朔,蒙古立翰林國史院。
辛巳,蒙古主至自上都。
建甯府學教授謝枋得考試宣城及建康,摘賈似道政事為問,極言權奸擅國,天心怒,地氣變,民心離,人才壞,國有亡證。
漕使陸景思上其稿于似道,于是左司谏舒有開劾枋得校文發策,怨望騰謗,大不敬,乙未,谪居興國軍。
賈似道請行經界推排法于諸路,由是江南之地,盡寸皆有稅,而民力益竭。
似道又以物貴由于楮賤,楮賤由于楮多,乃更造銀關,每一準十八界會之三,出奉宸庫珍貨,收敝會于官,廢十七界會不用。
其制,上一黑印如“西”字,中三紅印相連如“目”字,下兩旁各一小長黑印,宛然一“賈”字也。
自銀關行,物益貴而楮益賤。
冬,十月,壬寅朔,高麗國王王禃入朝于蒙古。
乙醜,帝有疾。
丁卯,帝崩。
帝多嗜欲,怠于政事,經筵性命之講,徒資虛談。
權移奸臣,史彌遠、丁大全、賈似道,竊弄威福,與相終始。
兵連禍結,疆士日蹙,拘留聘使,自速滅亡。
崩年六十一。
皇太子禥即位,尊皇後謝氏曰皇太後。
時有議太後垂簾聽政者,權參知政事葉夢鼎曰:“母後垂簾,豈是美事!”乃止。
以太後生日為壽崇節。
總統祁昌由間道運糧入得漢城,并欲遷其郡守向良及官吏親屬于内地,蒙古都元帥楊大淵遣從子文安邀擊之。
昌立栅椒原以守,大淵合兵攻之,連戰三日,獲祁昌,并得其所獲官吏親屬。
十一月,丙戌,帝初聽政,禦後殿。
進葉夢鼎參知政事,命馬廷鸾、留夢炎兼侍讀,李伯玉、陳宗禮、範東叟兼侍講,何基、徐幾兼崇政殿說書。
诏求直言。
又诏先朝舊臣趙葵、謝方叔、程元鳳、馬光祖、李魯伯各上言以匡不逮,召江萬裡、王龠、洪天錫、湯漢等赴阙。
夢鼎力辭新命,賈似道奏:“參政去則江萬裡、王龠必不至。
”帝亦慰留之。
诏躬行三年喪。
複濟王竑元贈少師、節度使,有司讨論墳制,增修之。
趙葵疏陳邊事曰:“老臣出入兵間,備谙此事,願朝廷謹之重之。
”賈似道見而作色曰:“此三京敗事者之言也。
”
禦史劾宦官李忠輔、何舜卿等贓罪,并竄遠方。
壬辰,蒙古罷領中書左右部,并入中書省。
初,中書左右部,阿哈瑪特、阿哩領之。
阿哈瑪特以河南鈞、徐諸州俱有鐵治,請興鼓鑄之利,乃括戶三千興煽之,歲輸鐵一百三萬七千斤。
又以太原民煮小鹽,越境販賣,民貪其價廉,競買食之,解鹽以故不售,歲入課銀止七千五百兩,請歲增五千兩,無問諸色兵民,均出其賦。
至是罷左右部,以阿哈瑪特為平章政事,阿哩為中書右丞。
蒙古廉希憲建言:“自開國以來,納土及始命之臣,鹹令世守,至今将六十年,子孫皆奴視部下,都邑長吏皆其皂隸僮使,前古所無。
宜更張之,使考課黜陟。
”蒙古主從之,庚午,诏罷諸侯世守,立遷轉法。
蒙古以張惠行省山東。
惠至官,以銀贖俘囚二百馀家為民,其不能歸者使為僧,建寺居之。
山東民因李璮之亂,被軍士擄掠者甚衆,惠大括軍中,悉縱之;又奏選良吏,去冗官,民瘼以蘇。
十二月,辛醜朔,诏改明年為鹹淳元年。
壬寅,戒贓吏,絕貢羨馀。
甲辰,诏以生日為乾會節。
是歲,蒙古真定、順天、河間、順德、大名、濟南、東平、泰安、高唐、洛、磁、曹、濮、濟、博、德、濱、棣等府、州大水。
蒙古張文謙以中書左丞行省西夏、中興等路,董文用為行省郎中,以河渠副使郭守敬從。
中興自珲搭哈之亂,民間相恐動,竄匿山谷。
文用為書置通衢谕之,民乃安。
羌俗素鄙野,事無統紀,文謙得蜀士陷于俘虜者五六人,理而出之,使習吏事,旬月間,簿書有品式,子弟亦知讀書,俗為一變。
先是古渠在中興者,一名唐來,其長四百裡,一名漢延,長二百五十裡,它州正渠十,皆長二百裡,支渠大小六十八,灌田九萬馀頃;兵亂以來,廢壞淤淺。
守敬更立閘堰,皆複其舊,遂墾中興、西涼、甘、肅、瓜、沙等州之土為水田,民之歸者四五萬,悉授田。
文用造舟黃河中,受諸部落及潰叛之來降者。
時諸王遜克特穆爾鎮西方,其下縱橫需索無厭,行省不能支。
文用坐幕府,辄面折以法。
其徒積忿,谮文用于王,王怒,召文用,使左右雜問之,意叵測。
文用曰:“我天子命吏,非汝等所當問。
願得與天子所遣為王傅者辨之。
”王即遣其傅訊文用。
傅故中朝舊臣,不肯順王意,文用曰:“我漢人,生死不足計。
所恨仁慈寬厚如王,以重威鎮遠方,其下毒虐百姓,淩暴官府,傷王威名,于事體不便。
”因曆指其不法者數十事。
其傅掠起白王,王即召文用謝之,曰:“非郎中,我殆不知。
郎中持此心事朝廷,宜勿怠。
”由是谮不行,而省府事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