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都水少監郭守敬言:“金時自燕京之西麻峪村分引盧溝一支東流,穿西山而出,是謂金口,其水自金口以東,燕京以北,灌田若幹頃,其利不可勝計。
兵興以來,典守者懼有所失,因以大石塞之。
今若按視故迹,使水得通流,上可以緻西山之利,下可以廣京畿之漕。
”又言:“當于金口西預開減水口,西南還大河,令其深廣,以防漲水突入之患。
”蒙古主善之。
丁亥,命鑿金口,導盧溝水以漕西山木石。
蒙古平陽路總管鄭鼎,以平陽地狹人衆,常乏食,乃導汾水溉民田千馀頃,開潞河鵬黃嶺道,以來上黨之粟;建橫澗故橋,以便行旅;修學校,厲風俗;民德之。
是歲,蒙古東平、濟南、益都、平灤、真定、洛磁、順天、中都、河間、北京蝗、京兆、鳳翔旱。
鹹淳三年蒙古至元四年
春,正月,己醜朔,郊,大赦。
壬辰,以王龠知樞密院事,知慶元軍府事葉夢鼎參知政事,吏部尚書常挺簽書樞密院事。
丁酉,奉皇太後寶,上尊号曰壽和。
謝堂等二十七人各進一秩,旋命太後親屬謝奕修等二十八人各升補一秩。
癸卯,冊妃全氏為皇後。
蒙古敕修曲阜孔子廟。
乙巳,蒙古禁僧官侵理民訟。
戊申,帝詣太學谒孔子,行釋菜禮。
以顔淵、曾參、孔伋、孟轲配享,升颛孫師于十哲,列邵雍、司馬光于從祀,雍封新安伯。
講官、監官、三學長、貳及諸生推恩有差。
辛亥,蒙古以趙璧為樞密副使。
戊午,蒙古城大都,以張柔判行工部尚書事,柔子弘略為築宮城總管。
尋進封柔蔡國公。
許衡屢以疾告,蒙古主時賜藥诐;是月,乃聽其歸懷孟。
二月,己未,複廣安軍,诏改為甯西軍。
庚申,蒙古以鈕祜祿納哈複為平章政事,阿哩複為中書右丞。
賈似道上疏乞歸養,帝命大臣侍從傳旨固留之。
秘書少監王應麟,奏孝宗朝阙相者亦逾年,似道聞而惡之,語包恢曰:“我去朝士若王伯厚者多矣,但此人素著文學名,不欲使天下謂我棄士,盍思少貶!”伯厚,應麟字也。
恢以告應麟,應麟笑曰:“迕相之患小,負君之罪大。
”
乙醜,特授賈似道平章軍國重事,一月三赴經筵,三日一朝,治事都堂,賜第西湖之葛嶺,使迎養其中。
似道于是五日一乘湖船入朝,不赴都堂治事,吏抱文書就第呈署,大小朝政,一切決于館客廖瑩中、堂吏翁應龍,宰執充位而已。
似道雖深居,凡台谏彈劾、諸司薦辟及京尹、畿漕一切事,不關白不敢行。
正人端士,斥罷殆盡。
吏争納賂求美職,圖為帥阃、監司、郡守者,貢獻不可勝計,一時貪風大肆。
兵喪于外,匿不以聞,民怨于下,誅責無藝,莫敢言者。
太府寺主簿陳蒙嘗入對,極言似道為相,國政阙失。
後為淮東總領财賦,似道誣以貪污,安置建昌軍,籍其家。
丁卯,蒙古改經籍所為弘文院。
丁亥,蒙古主如上都。
三月,己醜,蒙古複以耶律鑄為中書左丞相。
安圖言:“比者省官員數,平章、左丞各一員。
今丞相五人,素無此例。
臣等拟設二丞相,臣等蒙古人三員,惟陛下所命。
”诏以安圖為長,史天澤次之,其馀蒙古、漢人參用,勿令員數過多。
安圖又言:“内外官須用老成人,宜令儒臣姚樞等入省議事。
”蒙古主曰:“此輩雖閑,猶當優養,其令入省議事。
”
丁巳,蒙古耶律鑄制宮縣樂成,賜名《大成樂》。
夏,四月,甲子,蒙古新築宮城成。
五月,丁醜朔,日有食之。
蒙古敕上都重建孔子廟。
戊申,诏曰:“比嘗命有司按月給百官俸,惟官愈卑,去民愈親,仍聞過期弗予,是吏奏吾命不虔也,諸路監司其嚴糾劾。
”
六月,壬戌,加授呂文德少傅,馬光祖參知政事,李庭芝兵部尚書,并職任依舊。
乙醜,蒙古複以史天澤為中書左丞相,呼圖達爾、耶律鑄并降平章政事,巴延降中書右丞,廉希憲降中書左丞,阿哩、張文謙并降參知政事。
蒙古近臣有訟史天澤親黨布列中外,威權日盛,漸不可制;诏罷天澤政事,使待鞫問。
廉希憲進曰:“天澤事陛下久,知天澤深者,無如陛下。
始自潛邸,多經任使,将兵牧民,悉有治效。
陛下知其可付大事,用為輔相。
小人一旦有言,陛下嘗熟察其心迹,果有橫肆不臣者乎?今日信臣,故臣得預此旨;它日有訟臣旨,臣亦遭疑。
臣等備員政府,陛下之疑信若此,何敢自保?天澤既罷,亦當罷臣。
”蒙古主良久曰:“卿且退,朕思之。
”明日,谕希憲曰:“昨思之,天澤無對訟者。
”事遂解。
癸酉,進封美人楊氏為淑妃。
己卯,知樞密院事王龠罷,知慶元府。
蒙古以高麗不能導使達日本,诏責高麗王禃;仍令遣官至彼宣布,以必得要領為期。
秋,八月,乙醜,進封嗣榮王與芮為福王,主榮王祀事。
辛未,以留夢炎為樞密使,常挺同知樞密院事。
壬申,以久雨,命決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