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安以城降。
乙亥,以參議中書省事耿仁參知政事。
都元帥楊文安攻鹹淳府,克之。
丙子,宋主至井澳,飓風大作,舟敗,幾溺。
宋主驚悸成疾。
旬馀,諸軍士稍集,死者過半。
劉深攻井澳,宋主奔謝女峽,複入海。
深追至七裡洋,擊敗之,獲宋主之舅俞如珪。
宋主欲往占城,不果。
是歲,遣使征緬甸朝貢,不從,率從侵擾永昌。
雲南行省遣兵伐之,降其砦三百馀而還。
至元十五年宋景炎三年,五月後改祥興元年
正月,癸巳,西京饑,發粟赈之,仍谕阿哈瑪特廣貯積,以備阙乏。
順德府總管張文煥,太原府達噜噶齊台哈布哈,以按察司發其奸贓,遣人詣省自首,反以罪誣按察禦史。
台臣奏:“按察司設果有罪,不應因事而告,宜待文煥等事決,方聽其訴。
”從之。
己亥,禁官吏、軍民賣所娶江南子女及為娼者,賣買者兩罪之,沒其直,人複為良。
山東提刑按察使徐世隆移淮東,宋将許瓊家僮告瓊匿官庫财,有司系其妻孥征之。
世隆曰:“瓊所匿者,故宋之物,豈得與今盜官财者同論耶?”同僚不從,世隆獨抗章力辨,行台是之,釋不問。
戊申,從阿哈瑪特請,自今禦史台非白于省,毋擅召倉庫吏,亦毋究錢谷數,及集議中書不至者,罪之。
降封宋福王與芮為平原郡公。
布哈督汪良臣等兵入重慶,李德輝遺書張珏曰:“君之為臣,不親于宋之子孫;合之為州,不大于宋之天下。
彼子孫已舉天下而歸我,汝猶偃然負阻窮山,而曰忠于所事,不亦惑乎?”珏不答,布哈至城下,營造雲梯、鵝車,将攻之。
珏悉衆與良臣鏖戰,良臣身中四矢。
明日,督戰益急。
珏與伊蘇岱爾戰扶桑壩,良臣等從後合擊之,珏兵大潰。
其夜,都統趙安以城降。
珏率兵巷戰,不支,歸索鸩飲,不得,乃順流走涪,布哈遣舟師邀之,遂被執。
珏,西鳳州人。
先是泸州食盡,為萬戶圖們達勒所破,安撫王世昌自經死。
東川副都元帥張德潤破涪州,守将王明及總轄韓文廣、張遇春,皆不屈,被殺。
紹慶、南平、夔、施、恩、播諸州相繼降。
定武官承襲之制:凡有功升秩者,原職令它有功者居之,不得以子侄代,陳亡者始得襲,病死者降一等。
總把百戶,老死者不襲。
著為令。
二月,戊午,祀先農,命蒙古胄子代耕籍田。
癸亥,赈鹹淳等郡饑。
命平章政事按塔哈阿哩選擇江南廉能之官,去其冗員與不勝任者。
辛未,以川蜀地多岚瘴,馳酒禁。
呂師夔以張鎮孫及其妻子赴燕,鎮孫自經死。
宋主舟還廣州。
達春令索多還攻潮州,宋知州馬發城守益備。
索多塞塹填壕,造雲梯、鵝車,日夜急攻,發潛遣人焚之。
凡相拒二十馀日而敗,發死之,索多屠其民。
壬午,置太史院,命太子贊善王恂掌院事,工部郎中郭守敬副之,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許衡領焉。
改華亭縣為松江府。
遣使代祀嶽渎。
以參知政事夏貴、範文虎、陳岩并為中書左丞,黃州路宣慰使唐古特、史弼并參知政事。
三月,乙酉,诏蒙古岱、索多、蒲壽庚行中書省事于福州,鎮撫瀕海諸郡。
以沿海經略副使哈喇岱領舟師南征,升經略使兼左副都元帥,佩虎符。
甲午,西川行樞密院招降重慶等府。
乙未,命揚州行省選特穆爾布哈所部兵,助隆興進讨。
丁酉,命達哈毀夔府城壁。
乙巳,廣南西道宣慰司招降雷、化、高三州。
宋文天祥以弟璧及母在惠州,乃趨之,行收兵出海豐縣,遂次于麗江浦。
宋都統淩震及轉運判官王道夫複廣州。
宋主遷駐碙洲,曾淵子至自雷州,以為參知政事、廣西宣谕使。
時淵子起兵據雷州,元帥府谕降,不聽,進兵攻之。
淵子奔至碙洲,遂有是命。
夏,四月,乙卯,命元帥劉國傑将萬人北征。
丙辰,诏以雲南疆土曠遠,未降者多,簽軍萬人進讨。
戊午,以江南土寇竊發,人心未安,命行中書省左丞夏貴等分道撫治,檢核錢糧,察郡縣被旱災甚者。
吏廉能者,舉以聞,其貪殘不勝任者,劾罷之。
甲子,命布哈留鎮西川。
巡軍之戍西川者遣還。
立雲南,湖南二轉運使。
以時雨霑足,稍馳酒禁,民之衰疾飲藥者,官為醞釀,量給之。
戊辰,宋主殂于碙州,年十一。
群臣多欲散去,陸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以成中興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數萬,天若未欲絕宋,此豈不可為國郡?”乃與衆共立衛王昺,年八歲矣。
方登壇禮皆,禦辇所向,有黃龍自海中見,既入宮,雲陰不絕。
上前主谥曰裕文昭武愍孝皇帝,廟号端宗。
楊太妃仍同聽政。
時陳宜中入占城,日候其還朝,竟不至。
張世傑秉政,而秀夫裨助之。
外籌軍旅,内調工役,凡有述作,盡出其手,雖匆遽流離中,猶日書《大學章句》以勸講。
庚辰,遣使至杭州,取在官書籍闆刻至京師,從許衡之言也。
壬午,立行中書省于建康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