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百九十八

首頁
    政,其略曰:“先帝即位之初,大事方定,故于左右三五有功之人,爵之太高,遂使近幸之臣,因而相襲,王公師保,接迹于朝。

    比者雖令裁罷,曾未經歲,又複紛然。

    昔人有言:‘服之不衷,身之災也’。

    是則朝廷名器重,則升鬥之祿足以鼓舞豪傑,濫則日拜卿相而人不勸矣。

    ” 又言:“國初設官,在内須三十月,在外須三周歲,考其殿最以為黜陟。

    比者省院台部之臣,久者一二歲,少者三五月,甚有旬日之間而屢遷數易者,奔走往來之不暇,何暇宣風布化,參理機務哉!請自今,惟大臣可急遴選授,其馀内外大小官屬,必候任滿方許超遷,以免朝除夕改,啟幸長奸之弊。

    ” 尋出為海南行省平章。

    時河南王布琳濟達為丞相,待以師禮,由是政化大行。

    未幾卒,谥文定。

     丙辰,帝以亢旱既久,于宮中焚香默禱,遣官分禱諸祠。

     诏敦谕勸課農桑。

     夏,四月,乙亥,帝如上都。

     丙子,高麗國王王璋辭位,以其世子王焘為征東行省左丞相,封高麗國王。

    時朝廷欲璋歸國,璋無以為詞,請傳位于其子。

     甲申,诏遴選賢士,纂修國史。

     乙酉,禦史台言:“富人夤緣特旨,濫受官爵;徽政、宣徽用人,率多罪廢之流;内侍托為貧乏,互奏恩賞。

    而西僧以作佛事之故,累釋重囚。

    外任之官,身犯刑憲,辄營求内旨以免罪。

    諸王、驸馬、寺觀土田每歲征租,擾民尤甚。

    請悉革其弊。

    ”制可。

     真定、保定、大甯路饑,并免今年田租之三。

     安南國貢方物。

     五月,中書平章政事張珪罷。

     時太後多寵幸,惡張珪持正,幸臣實勒們等尤嫉之,以帝遇之厚,未敢遽發。

    至是帝由居庸巡上都,乃以中旨召珪,至宮門下,數以違懿旨之罪,杖之。

    珪創甚,輿歸京師,明日出國門。

    珪子景元掌符玺,不得一日去宿衛,至是以父病笃告,遽歸。

    帝驚曰:“朕來時,卿父無病。

    ”景元頓首涕泣不敢言。

    帝不怿,遣人賜珪酒,遂拜大司徒。

    珪謝病家居。

     辛醜,以中書右丞哲伯都拉為平章政事,左丞巴喇托音為右丞,參知政事阿布哈雅為左丞,參議中書省事圖魯哈特穆爾為參知政事。

     順德、冀甯饑,原州水,赈之。

     六月,己未,京師地震。

    癸亥,圖呼魯等以災異乞賜放黜,不允。

     丙寅,京師地又震。

     己卯,河東廉訪使趙簡,請選方正博洽之士任翰林侍讀學士,講明治道以廣聖聽,從之。

     禦史台言:“比年廉訪司多不悉心奉職,宜令監察禦史檢核名實而黜陟之。

    廣海及甘肅、雲南地遠,遷調者憚勿肯往,請今後加一等官之。

    ”制可。

     壬午,命監察禦史檢察監學官,考其殿最。

     甲申,建崇文閣于國子監。

     以宋儒周敦頤、程颢、程頤、張載、邵雍、司馬光、朱熹、張栻、呂祖謙及故中書左丞許衡從祀孔子廟廷。

     河決陳、亳、睢州及開封之陳留縣,沿民田廬。

    先是命官沒河相視,上治河之議而竟未施行,故有此患。

     秋,七月,癸巳,以作佛事,釋囚徒二十九人。

     甲午,置榷茶批驗所并茶田局官。

     庚子,立長秋寺,掌武宗皇後宮政。

     壬寅,京師地震。

     己酉,改淮東、淮西道宣慰司為淮東宣慰司,以淮西三路隸河南省。

     敕:“守令勸課農桑,勤者升遷,怠者黜降。

    著為令。

    ” 丁巳,太白經天。

     八月,戊午朔,揚州路崇明州大風,海潮泛溢,漂沒民居。

     丁卯,帝至自上都。

     庚午,以侍禦史薛居敬為中書參知政事。

     九月,癸巳,以宣徽院使鄂勒哲知樞密院事。

     戊申,敕鎮江路建銀山寺,勿徙寺旁茔冢。

     京師大旱。

    帝問弭災之道,翰林學士承旨程钜夫舉桑林六事以對,忤時宰意。

    帝遣近侍賜上尊勞之曰:“中書集議,惟卿所言甚當,後臨事其極言之。

    ” 陝西行台治書侍禦史尉遲德誠亦上言:“西僧作佛事,疏放罪囚,以為祈福。

    奴婢殺主,妻妄殺夫,皆獲夤緣以免,實紊典常。

    必欲修政以答天遣,無有先于此者。

    ”不報。

     初,世祖、成宗皆嘗議定科舉制而未及行,至是帝與李孟論用人之方,孟曰:“人材所出,固非一途。

    然漢、唐、宋、金,科舉得人為盛。

    今欲舉天下之賢能,如以科舉取之,猶勝于多門而進。

    然必先德行經術而後文辭,乃可得真材也。

    ”帝深然其言,決意行之。

    冬,十月,丁卯,敕中書省議行科舉。

     辛未,徙昆山州治于太倉,昌平縣治于新店。

     癸未,以遼陽路之懿州隸遼陽行省;複置蒙陰縣,隸莒州。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