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二百一

首頁
    ,請以今殿為寝,别作前廟十五間,中三間通為一室,以奉太祖神主,馀以次為室,庶幾情文得宜。

    ”帝稱善,期以來歲營之。

     六月,癸卯朔,日有食之。

     作金浮暑于上都,藏佛舍利。

     乙卯,以特們德爾領宣政院事。

     丁巳,以前中書參知政事敬俨為陝西行台禦史中丞。

    俨告病家居,以其鄉在近圻,恐複征用,乃徙居淮南,雖親故皆不接見。

    至是聞命,堅辭不赴。

     辛酉,太白經天。

     趙弘祚等言事,勒歸田裡,仍禁妄言時政。

     己巳,霸州大水,渾河溢,被災者二萬三千三百戶。

     秋,七月,戊寅,通州潞縣榆埭水決。

     庚辰,滹沱河及巨馬河溢。

     郃陽道士劉志先以妖術謀亂,命樞密院判官章台捕之。

     乙酉,大雨,渾河堤決。

     丙申,禁服色逾制。

     庚子,修上都城。

     八月,壬寅,修大都城。

     戊申,上都鹿頂殿成。

     庚戌,以軍士貧乏,遣知樞密院事特們布哈整治;仍诏谕中外,有敢擾害者罪之。

     乙卯,中書平章政事特穆爾圖罷,為上都留守。

     壬戌,帝駐跸興和,左右以寒甚,請還京師,帝曰:“兵以牛馬為重,民以稼穑為本。

    朕遲留,蓋欲馬得刍牧,民得刈獲,一舉兩得,何畏乎寒!” 雷州路海康、遂溪二縣海水溢,壞民田四千馀頃;免其租。

     秦州成紀縣山崩。

     九月,壬辰,中書平章政事塔斯哈雅坐受贓,杖免。

     丁酉,帝至自上都。

     庚子,安陸府漢水溢,壞民田,赈之。

     冬,十月,辛醜朔,修佛事于大内。

     庚戌,親享太廟;以中書左丞相拜珠亞獻,禦史大夫特克實終獻。

     壬子,拜珠獻嘉禾,兩莖同穗。

     癸醜,敕:“翰林、集賢官年七十者,毋緻仕。

    ” 延祐間,朔漠大風,羊馬駝畜盡死,蒙古人民流散,以子女鬻于回回、漢人為奴婢。

    拜珠以興王根本之地,其民宜加赈恤,請立宗仁衛統之,命縣官贖置衛中以遂生養。

    诏從之,且令給子女冬衣。

     禁中書掾曹毋洩機事。

     己巳,遣雅克特穆爾巡邊。

    雅克特穆爾,綽和爾第三子也,時為左衛親軍都指揮使。

     十一月,乙亥,幸大護國仁王寺。

     戊寅,群臣上尊号曰“繼天體道敬文仁武大昭孝皇帝”。

    乙卯,诏天下;拜珠請釋囚,不允。

     庚辰,益壽安山寺役卒三千人。

     辛巳,命禦史大夫特克實領左、右阿蘇衛。

     初,世祖立阿蘇巴圖達噜噶齊,後招集阿蘇軍三千七百馀人,扈從車駕,掌宿衛禁城兼營潮河、蘇沽兩川屯田,并供給軍儲。

    本隸前後二衛,武宗至大初,始改立左、右衛阿蘇親軍都指揮使司,至是以特克實領之。

     丙申,敕立故丞相安圖碑于保定新城。

     右丞相特們德爾,廣樹朋黨,凡不附己者,必以事去之。

    尤惡平章王毅,右丞高昉,因在京諸倉糧儲失陷,欲奏誅之。

    左丞相拜珠密言于帝曰:“論道經邦,宰相事也,以金谷細務責之,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

     特們德爾忌拜珠方正,每與其黨密謀中害之。

    左右得其情,乘間以告,且請備之,拜珠曰:“我祖宗為國元勳,世笃忠貞,百有馀年,我今年少,叨受寵命,蓋以此耳。

    大臣協和,國之利也。

    今以右相仇我,我求報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國家之不幸。

    吾知盡吾心,上不負君父,下不負士民而已。

    死生禍福,天實鑒之,汝輩勿複言。

    ”至是奉诏往新城為其祖立碑,特們德爾久稱疾,聞拜珠行,将出莅省事。

    入朝,至内門,帝遣蘇蘇賜之酒,且曰:“卿年老,宜自愛,待新年入朝未晚。

    ”遂怏怏而還。

     十二月,辛醜,立伊奇哩氏為皇後,遣攝太尉、中書右丞相特們德爾持節授玉冊、玉寶。

     庚戌,作太廟正殿。

     甲寅,幸西僧灌頂寺。

     疏玉泉河。

     甲子,命帝師往西番受具足戒,賜金千三百五十兩,銀四千五十兩,币帛萬匹,鈔五十萬貫。

     以諸王錫濟伯使者數入朝,發兵守北口及盧溝橋。

     乙醜,置中瑞司,冶銅五十萬斤作壽安山寺佛像。

     特們德爾雖家居,其黨布列朝中,事必禀于其家;以拜珠故,不得大肆其奸,百計傾之,終不能遂。

     在京倉曹管庫之職,歲終例應注代,時左丞張思明稱疾不出,衆旨顧望。

    拜珠以事不可緩,乃日坐省中,謂僚屬曰:“左丞病,省事遂廢乎?”郎中李處恭曰:“金谷之職,須慎選擇,不得其人,未敢遽拟。

    ”拜珠曰:“汝為賣官之計耳。

    ”遣人善慰思明,思明乃出,共畢铨事。

     是歲,集賢侍講學士李孟卒。

     孟既罷政左遷,嘗語人曰:“老臣待罪中書,無補于國,聖恩寬宥,不奪其祿,今老矣,其何以報稱!”帝聞而善之,恩意稍加。

    及卒,禦史累章辨其誣,诏複元官,贈舊學同德翊戴輔治功臣,進封魏國公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