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有常制,而有司牽于文法,遂使恩澤不以時及,有匮乏之憂,大非隆親厚本之意。
”又言:“甘肅每歲中糧奸弊百端,請以糧鈔兼給,則軍民兼利矣。
”從之。
遷陝西行台中丞,到官數日,即上疏乞骸骨,歸,逾年而卒。
追封魏國公,谥文獻。
苗學術淳正,性孝友,喜施與,置義田以贍宗族。
平居恂恂謙謹,及至遇事,張目敢言,雖經挫折,無少回撓,有古遺直之風焉。
至正七年年
春,正月,甲辰朔,日有食之。
大寒而風,朝官仆者數人。
壬子,以中書左丞相博爾濟布哈為右丞相。
先是,博爾濟布哈與右丞相阿噜圖謀擠害托克托,阿噜圖曰:“我等豈能久居相位,當亦有退休之日,人将謂我何!”博爾濟布哈屢以為言,終不從。
博爾濟布哈遂諷禦史劾奏阿噜圖不宜居相位。
阿噜圖即避出城。
其姻黨皆為之不平,請曰:“丞相所行皆善,而禦史言者無理,丞相何不見上自陳?上必辨焉。
”阿噜圖曰:“我,開國四傑博爾濟之世裔,豈丞相為難得邪?但命我,不敢辭。
今禦史劾我,我宜即去。
禦史乃世祖所設,我若與禦史抗,即與世祖抗矣。
爾等無複言。
”阿噜圖遂罷去。
博爾濟布哈尋亦辭職而罷。
二月,己卯,山東地震,壞城郭,棣州有聲如雷。
河南、山東盜蔓延濟甯、滕、邳、徐州等處。
丙戌,以宦者拜特穆爾為司徒。
是月,猺賊吳天保寇沅州。
三月,甲辰,中書省臣言:“世祖之朝,省、台、院奏事,給事中專掌之,以授國史纂修。
近年廢弛,恐萬世之後,一代成功無從稽考,請複舊制。
”從之。
乙巳,遣使铨選雲南官員。
庚戌,試國子監,會食弟子員,選補路府及各衛學正。
戊午,诏編《六條政類》。
庚申,監察禦史王士點劾集賢大學士吳直方躐進官階,奪其宣命。
乙醜,雲南王博啰來獻死可伐之捷。
夏,四月,己卯,享于太廟。
辛巳,以通政院使多勒奇爾為遼陽行省參知政事,讨沃濟野人。
庚寅,複以博爾濟布哈為中書右丞相,以平章政事特穆爾達實為左丞相。
特穆爾達實天性忠亮,學術正大。
帝嘗問:“為治何先?”對曰:“法祖宗。
”又問:“王文統,奇才也,恨不得如斯人者用之!”對曰:“世祖有堯、舜之資,文統不告以王道,而乃尚霸術,要近利,世祖之罪人也。
使今有文統,正當遠之,又何足取乎!”
臨清、廣平、灤河等處盜起,遣兵捕之。
通州盜起,監察禦史言:“通州密迩京城而賊盜蜂起,宜增兵讨之,是杜其源。
”不報。
是月,河東大旱,民多饑死,遣使赈之。
帝如上都。
五月,庚戌,猺賊吳天保陷武岡路,诏遣湖廣行省右丞實保統軍讨之。
實保堅不欲往,左右司郎中餘阙曰:“右丞受天子命,為方嶽重臣,不思執弓矢讨賊,乃欲自逸邪?右丞當往。
”實保曰:“郎中語固是,如刍饷不足何?”阙曰:“右丞第往。
此不難緻也。
”阙遂下令趣之,三日皆集,實保乃行。
乙醜,右丞相博爾濟布哈以調燮失宜、災異疊見罷,诏以太保就第。
是月,臨淄地震,七日乃止。
河東地坼泉湧,崩城陷屋,傷人民。
六月,诏免太師滿濟勒噶台官,安置西安州。
時博爾濟布哈以宿憾谮滿濟勒噶台,故有是诏。
其子托克托力請與父俱行,時相欲傾之,因有告變者,複移于西域薩克蘇之地。
禦史大夫額琳沁巴勒曰:“托克托父子無大過,奈何迫之于險?”乃召還甘肅。
複以禦史大夫泰費音為中書平章政事。
彰德路大饑,民相食。
秋,七月,猺賊吳天保複寇沅州,陷溆浦、辰溪縣,所在焚掠無遣。
八月,壬午,杭州、上海浦中午潮退而複至。
九月,癸卯,八憐内哈喇諾海、圖噜和伯賊起,斷嶺北驿道。
戊申,帝至自上都。
甲寅,诏舉才能學業之人,以備侍衛。
丁巳,中書左丞相特穆爾達實薨。
特穆爾達實之為相也,修饬綱紀,立内外通調之法,朝官外補,許得陛辭,親受帝訓,責以成效,郡邑賢能吏,次第甄拔,入補朝阙。
分海漕米四十萬石,置沿河諸倉,以備兇荒;先是僧人與齊民均受役于官,其法中變,至是奏複其舊;孔子後襲封衍聖公,階止四品,奏升為三品;歲一再詣國學,進諸生而獎勵之。
中書故事,用老臣豫議大政,久廢不設,特穆爾達爾奏複其規,起腆合、張元樸等四人為議事平章,曾未半年,補偏救弊之政,以次興舉。
從幸上都還,入政事堂甫一日,感暴疾而卒,年四十六,贈太師,追封冀甯王,谥文忠。
辛酉,以禦史大夫多爾濟為中書左丞相。
甲子,集慶路盜起,鎮南王博啰布哈讨平之。
丁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