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降将有可用者,即使領舊兵進取。
王曰:“此非良策。
聞興祖麾下降将有領千騎者,一旦臨敵,勢不足以相加,因而生變,何以制之?”乃命迪往谕興祖:“今後得降将,悉送以來,勿自留也。
”
吳徐達至章丘,守将右丞王成降。
庚戌,至濟南,平章達多爾濟等以城降。
達令指揮陳勝守之。
吳胡廷瑞至邵武,守将李宗茂以城降。
吳張興祖兵至濟甯,甯将陳秉直棄城遁,吳兵遂入守之。
辛亥,吳王遣使谕徐達、常遇春曰:“屢勝之兵易驕,久勞之師易潰。
能慮乎敗,乃可無敗;能慎乎成,乃可有成。
若一懈怠,必為人所乘。
将軍其勉之。
”
密州守将邵禮詣吳徐達降。
方國珍及其弟國珉,率所部谒見湯和于軍門,得士馬舟糧甚多。
已而昌國州達噜噶齊庫哩吉斯亦來降,與國珍等并送建康。
吳王悉召其臣,以邱楠為韶州同知;又以表草出詹鼎手,命官之,其馀悉徙濠州。
浙東悉平。
壬子,樂安俞勝遣郎中劉啟中等詣徐達納款。
癸醜,吳中書左丞相李善長,率文武百官奉表勸進,王不許。
群臣固請,王曰:“中原未平,軍旅未息,吾意天下大定而後議此,而卿等屢請不已。
此大事,當斟酌禮儀而行。
”
丁巳,吳胡廷瑞、何文輝師至建陽,守将曹複疇出降,命指揮沈友仁守之。
戊午,蒲台守将荊玉及鄒平縣尹董綱詣吳徐達降。
達以降将郦毅守鄒平,指揮張夢守章丘,唐英守蒲台。
己未,吳《律令直解》成,王覽而喜曰:“前代所行《通制條格》之書,非不繁密,但資官吏弄法,民間知者絕少,是聾瞽天下之人,使之犯法也。
今吾以《律令直解》遍行,人人通曉,則犯法者自少矣。
”
庚申,以楊誠、陳秉直并為國公、平章政事。
吳王命湯和、廖永忠、吳祯率舟師自明州海道取福州。
辛酉,吳廣信衛指揮沐英破分水關,略崇安縣,克之。
吳以淩統為浙東按察使。
壬戌,俞勝自樂安見徐達于濟南,達遣勝還樂安,留其郎中楊子華。
吳左丞相李善長,率禮官以即皇帝位禮儀進。
癸亥,吳中書省議和、池州、徽、宣、太平諸府民出布囊運糧,王曰:“國家科差,不可苛細,苛細則民不堪。
今庫中布不乏,為囊亦易,何用複取于民!”不許。
甲子,命中書右丞相伊蘇、太尉、知院托和齊、中書平章政事呼琳岱、摩該、知樞密院事蕭章、圖沁特穆爾、汪文清、噜爾等會楊誠、陳秉直、巴延布哈、俞勝各部諸軍同守禦山東,又命關保珠為聲援,時猶未知俞勝之降吳也。
吳王禦新宮,以群臣推戴之意祭告于上帝、皇祗,其略曰:“如臣可為生民主,告祭之日,帝祗來臨,天朗氣清;如臣不可,當烈風異景,使臣知之。
”
吳徐達遣參政傅友德取萊陽。
丙寅,以莊嘉為中書參知政事。
吳王命世子及諸子名。
以諸子年漸長成,宜習勤勞,命内侍制麻履以行。
凡出城稍遠,則令馬行其二,步行其一。
吳定内使冠服制。
凡内使冠用烏紗、描金、曲角帽,衣用胸背花、圓領、窄袖衫,烏角束帶。
吳左丞相李善長等進儀衛,王見仗内旗有“天下太平、皇帝萬歲”字,顧善長曰:“此誇大之詞,非古制也。
”命去之。
吳徐達自濟南複還益都,進取登、萊州縣。
己巳,登州守将董車、萊州守将安然,各降于吳。
蒲台民有供刍藁違令者,徐達欲斬之,其子乞以身代,達送之建康。
吳王嘉其孝,并其父宥之。
庚午,吳征南将軍湯和率師克福州。
初,陳友定環城外築壘為備,每五十步更築一台,嚴兵守之。
聞吳軍入杉關,乃留同佥賴正孫、副樞謝英輔、院判鄧益以衆二萬守福州,自率精銳守延平,以相掎角。
時和等行師自明州乘東北風徑抵福州,入五虎門,駐師南台河口,遣人入城招谕,為平章庫春所殺。
吳師登岸,将圍城,庫春領衆出南門逆戰,指揮謝德成等擊敗之,衆潰,入城拒守。
是夜,參政袁仁密遣人納款,吳師于台上蟻附登城,遂開南門。
和擁兵入,鄧益拒戰于水門,和擊殺之。
賴正孫、英輔自西門出走延平,庫春等皆懷印绶、挈妻子遁去,參政尹克仁赴水死,行宣政院使多爾瑪不屈,下獄死。
時佥院拜特穆爾居侯官,聞吳軍攻城急,歎曰:“戰守非我得為,無以報國!’乃積薪樓下,殺其妻、妾及二女,縱火焚之,遂自刎。
和入省署,撫輯軍民,遣袁仁暨員外郎餘善招谕興化、漳、泉諸路,其福甯等州縣未附者,分兵略定。
辛未,吳王以山東郡縣既下,命官撫輯。
吳定各縣為上、中、下三等,稅糧十萬石下以為上縣,六萬以下為中縣,三萬以下為下縣。
吳減金華田租。
初,得金華時,軍食不給,知府王崇顯請增民田租以足用,民頗病之。
至是浙江平章李文忠以其事聞,遂下令免所增之數。
是月,诏:“陝西行省左丞相圖噜總統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