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四 周紀四

首頁
    「願王受之而勿稱也。

    秦稱之,天下安之,王乃稱之,無後也。

    秦稱之,天下惡之,王因勿稱,以收天下,此大資也。

    且伐趙孰與伐桀宋利?今王不如釋帝以收天下之望,發兵以伐桀宋,宋舉則楚、趙、梁、衞皆懼矣。

    是我以名尊秦而令天下憎之,所謂以卑為尊也。

    」齊王從之,稱帝二日而復歸之。

    十二月,呂禮自齊入秦。

    秦王亦去帝,復稱王。

     秦攻趙,拔杜陽。

     赧王二十八年(甲戌、前二八七年) 秦攻趙,拔新垣、曲陽。

     赧王二十九年(乙亥、前二八六年) 秦司馬錯擊魏河內。

    魏獻安邑以和,秦出其人歸之魏。

     秦敗韓師于夏山。

     宋有雀生〈鳥旃〉於城之陬。

    史占之,曰:「吉。

    小而生巨,必霸天下。

    」宋康王喜,起兵滅滕,伐薛,東敗齊,取五城,南敗楚,取地三百裡,西敗魏軍,與齊、魏為敵國,乃愈自信其霸。

    欲霸之亟成,故射天笞地,斬社稷而焚滅之,以示威服鬼神。

    為長夜之飲於室中,室中人呼萬歲,則堂上之人應之,堂下之人又應之,門外之人又應之,以至於國中,無敢不呼萬歲者。

    天下之人謂之「桀宋」。

    齊湣王起兵伐之,民散,城不守。

    宋王奔魏,死於溫。

     赧王三十年(丙子、前二八五年) 秦王會楚王於宛,會趙王於中陽。

     秦蒙武擊齊,拔九城。

     齊湣王旣滅宋而驕,乃南侵楚,西侵三晉,欲幷二周,為天子。

    狐咺正議,斮之檀衢。

    陳舉直言,殺之東閭。

     燕昭王日夜撫循其人,益以富實,乃與樂毅謀伐齊。

    樂毅曰:「齊,霸國之餘業也,地大人衆,未易獨攻也。

    王必欲伐之,莫如約趙及楚、魏。

    」於是使樂毅約趙,別使使者連楚、魏,且令趙嚪秦以伐齊之利。

    諸侯害齊王之驕暴,皆爭合謀與燕伐齊。

     赧王三十一年(丁醜、前二八四年) 燕王悉起兵,以樂毅為上將軍。

    秦尉斯離帥師與三晉之師會之。

    趙王以相國印授樂毅,樂毅幷將秦、魏、韓、趙之兵以伐齊。

    齊湣王悉國中之衆以拒之,戰于濟西,齊師大敗。

    樂毅還秦、韓之師,分魏師以略宋地,部趙師以收河間。

    身率燕師,長驅逐北。

    劇辛曰:「齊大而燕小,賴諸侯之助以破其軍,宜及時攻取其邊城以自益,此長久之利也。

    今過而不攻,以深入為名,無損於齊,無益於燕而結深怨,後必悔之。

    」樂毅曰:「齊王伐功矜能,謀不逮下,廢黜賢良,信任諂諛,政令戾虐,百姓怨懟。

    今軍皆破亡,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禍亂內作,則齊可圖也。

    若不遂乘之,待彼悔前之非,改過恤下而撫其民,則難慮也。

    」遂進軍深入。

    齊人果大亂失度,湣王出走。

    樂毅入臨淄,取寶物、祭器,輸之於燕。

    燕王親至濟上勞軍,行賞饗士;封樂毅為昌國君,遂使留徇齊城之未下者。

     齊王出亡之衞,衞君辟宮舍之,稱臣而共具。

    齊王不遜,衞人侵之。

    齊王去奔鄒、魯,有驕色;鄒、魯弗內,遂走莒。

    楚使淖齒將兵救齊,因為齊相。

    淖齒欲與燕分齊地,乃執湣王而數之曰:「千乘、博昌之間,方數百裡,雨血沾衣,王知之乎?」曰:「知之。

    」「嬴、博之間,地坼及泉,王知之乎?」曰:「知之。

    」「有人當闕而哭者,求之不得,去則聞其聲,王知之乎?」曰:「知之。

    」淖齒曰:「天雨血沾衣者,天以告也;地坼及泉者,地以告也;有人當闕而哭者,人以告也。

    天、地、人皆告矣,而王不知誡焉,何得無誅!」遂弒王於鼓裡。

     荀子論之曰:國者,天下之利勢也。

    得道以持之,則大安也,大榮也,積美之源也。

    不得道以持之,則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無之;及其綦也,索為匹夫,不可得也。

    齊湣、宋獻是也。

     故用國者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而亡。

     挈國以呼禮義,而無以害之。

    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為也。

    擽然扶持心國,且若是其固也。

    之所與為之者之人,則舉義士也。

    之所以為布陳於國家刑法者,則舉義法也。

    主之所極然,帥羣臣而首嚮之者,則舉義志也。

    如是,則下仰上以義矣,是基定也。

    基定而國定,國定而天下定。

    故曰:以國濟義,一日而白,湯、武是也。

    是所謂義立而王也。

     德雖未至也,義雖未濟也,然而天下之理略奏矣,刑賞已諾信於天下矣,臣下曉然皆知其可要也。

    政令已陳,雖覩利敗,不欺其民;約結已定,雖覩利敗,不欺其與;如是,則兵勁城固,敵國畏之;國一綦明,與國信之;雖在僻陋之國,威動天下,五伯是也。

    是所謂信立而而霸也。

     挈國以呼功利,不務張其義,齊其信,唯利之求;內則不憚詐其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