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
秦左、右校復攻陳,下之。
呂將軍走,徼兵復聚,與番盜黥布相遇,攻擊秦左、右校,破之青波,復以陳為楚。
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坐法黥,以刑徒論輸驪山。
驪山之徒數十萬人,布皆與其徒長豪桀交通,乃率其曹耦,亡之江中為羣盜。
番陽令吳芮,甚得江湖間民心,號曰番君。
布往見之,其衆已數千人。
番君迺以女妻之,使將其兵擊秦。
楚王景駒在留,沛公往從之。
張良亦聚少年百餘人欲往從景駒,道遇沛公,遂屬焉;沛公拜良為廐將。
良數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為他人言,皆不省。
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留不去。
沛公與良俱見景駒,欲請兵以攻豐。
時章邯司馬〈屍二〉將兵北定楚地,屠相,至碭。
東陽甯君、沛公引兵西,與戰蕭西,不利,還,收兵聚留。
二月,攻碭,三日,拔之;收碭兵得六千人,與故合九千人。
三月,攻下邑,拔之;還擊豐,不下。
廣陵人召平為陳王徇廣陵,未下。
聞陳王敗走,章邯且至,迺渡江,矯陳王令,拜項梁為楚上柱國,曰:「江東已定,急引兵西擊秦!」梁迺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聞陳嬰已下東陽,遣使欲與連和俱西。
陳嬰者,故東陽令史,居縣中,素信謹,稱為長者。
東陽少年殺其令,相聚得二萬人,欲立嬰為王。
嬰母謂嬰曰:「自我為汝家婦,未嘗聞汝先世之有貴者。
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屬。
事成,猶得封侯;事敗,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
」嬰乃不敢為王,謂其軍吏曰:「項氏世世將家,有名於楚;今欲舉大事,將非其人不可。
我倚名族,亡秦必矣!」其衆從之,乃以兵屬梁。
英布旣破秦軍,引兵而東;聞項梁西渡淮,布與蒲將軍皆以其兵屬焉。
項梁衆凡六七萬人,軍下邳。
景駒、秦嘉軍彭城東,欲以距梁。
梁謂軍吏曰:「陳王先首事,戰不利,未聞所在。
今秦嘉倍陳王而立景駒,大逆無道!」乃進兵擊秦嘉,秦嘉軍敗走。
追之,至胡陵,嘉還戰。
一日,嘉死,軍降;景駒走死梁地。
梁已幷秦嘉軍,軍胡陵,將引軍而西。
章邯軍至栗,項梁使別將朱雞石、餘樊君與戰。
餘樊君死;朱雞石軍敗,亡走胡陵。
梁乃引兵入薛,誅朱雞石。
沛公從騎百餘往見梁;梁與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將十人。
沛公還,引兵攻豐,拔之。
雍齒奔魏。
項梁使項羽別攻襄城,襄城堅守不下;已拔,皆阬之,還報。
梁聞陳王定死,召諸別將會薛計事,沛公亦往焉。
居鄛人範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往說項梁曰:「陳勝敗,固當。
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
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
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
今君起江東,楚蠭起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
」於是項梁然其言,乃求得楚懷王孫心於民間,為人牧羊;夏,六月,立以為楚懷王,從民望也。
陳嬰為上柱國,封五縣,與懷王都盱眙。
項梁自號為武信君。
張良說項梁曰:「君已立楚後,而韓諸公子橫陽君成最賢,可立為王,益樹黨。
」項梁使良求韓成,立以為韓王。
以良為司徒,與韓王將千餘人西略韓地,得數城,秦輒復取之;往來為遊兵潁川。
章邯已破陳王,乃進兵擊魏王於臨濟。
魏王使周巿出,請救於齊、楚;齊王儋及楚將項它皆將兵隨巿救魏。
章邯夜銜枚擊,大破齊、楚軍於臨濟下,殺齊王及周巿。
魏王咎為其民約降;約定,自燒殺。
其弟豹亡走楚,楚懷王予魏豹數千人,復徇魏地。
齊田榮收其兄儋餘兵,東走東阿;章邯追圍之。
齊人聞齊王儋死,乃立故齊王建之弟假為王,田角為相,角弟間為將,以距諸侯。
秋,七月,大霖雨。
武信君引兵攻亢父,聞田榮之急,迺引兵擊破章邯軍東阿下;章邯走而西。
田榮引兵東歸齊。
武信君獨追北,使項羽、沛公別攻城陽,屠之。
楚軍軍濮陽東,復與章邯戰,又破之。
章邯復振,守濮陽,環水。
沛公、項羽去,攻定陶。
八月,田榮擊逐齊王假,假亡走楚。
田間前救趙,因留不敢歸。
田榮迺立儋子巿為齊王,榮相之。
田橫為將,平齊地。
章邯兵益盛,項梁數使使告齊、趙發兵共擊章邯。
田榮曰:「楚殺田假,趙殺角、間,乃出兵。
」楚、趙不許。
田榮怒,終不肯出兵。
郎中令趙高恃恩專恣,以私怨誅殺人衆多;恐大臣入朝奏事言之,乃說二世曰:「天子之所以貴者,但以聞聲,羣臣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