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乎!震之以威,壓之以重,雖有堯、舜之智,孟賁之勇,豈有不摧折者哉!如此,則人主不得聞其過,社稷危矣。
昔者周蓋千八百國,以九州之民養千八百國之君,君有餘財,民有餘力,而頌聲作。
秦皇帝以千八百國之民自養,力罷不能勝其役,財盡不能勝其求。
一君之身耳,所自養者馳騁弋獵之娛,天下弗能供也。
秦皇帝計其功德,度其後嗣世世無窮;然身死纔數月耳,天下四面而攻之,宗廟滅絕矣。
秦皇帝居滅絕之中而不自知者,何也?天下莫敢告也。
其所以莫敢告者,何也?亡養老之義,亡輔弼之臣;退誹謗之人,殺直諫之士。
是以道諛、媮合苟容,比其德則賢於堯、舜,課其功則賢於湯、武;天下已潰而莫之告也。
今陛下使天下舉賢良方正之士,天下皆訢訢焉曰:『將興堯舜之道、三王之功矣。
』天下之士,莫不精白以承休德。
今方正之士皆在朝廷矣;又選其賢者,使為常侍、諸吏,與之馳驅射獵,一日再三出。
臣恐朝廷之解弛,百官之墮於事也。
陛下卽位,親自勉以厚天下,節用愛民,平獄緩刑;天下莫不說喜。
臣聞山東吏布詔令,民雖老羸癃疾,扶杖而往聽之,願少須臾毋死,思見德化之成也。
今功業方就,名聞方昭,四方鄉風而從;豪俊之臣,方正之士,直與之日日射獵,擊兔、伐狐,以傷大業,絕天下之望,臣竊悼之!古者大臣不得與宴遊,使皆務其方而高其節,則羣臣莫敢不正身脩行,盡心以稱大禮。
夫士,脩之於家而壞之於天子之廷,臣竊愍之。
陛下與衆臣宴遊,與大臣、方正朝廷論議,遊不失樂,朝不失禮,軌事之大者也。
」上嘉納其言。
上每朝,郎、從官上書疏,未嘗不止輦受其言。
言不可用置之,言可用采之,未嘗不稱善。
帝從霸陵上欲西馳下峻阪。
中郎將袁盎騎,並車攬轡。
上曰:「將軍怯邪?」盎曰:「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聖主不乘危,不徼幸。
今陛下騁六飛馳下峻山,有如馬驚車敗,陛下縱自輕,柰高廟、太後何!」上乃止。
上所幸慎夫人,在禁中常與皇後同席坐。
及坐郎署,袁盎引卻慎夫人坐。
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
盎因前說曰:「臣聞『尊卑有序,則上下和』。
今陛下旣已立後,慎夫人乃妾;妾、主豈可與同坐哉!且陛下幸之,卽厚賜之;陛下所以為慎夫人,適所以禍之也。
陛下獨不見『人彘』乎!」於是上乃說,召語慎夫人,慎夫人賜盎金五十斤。
賈誼說上曰:「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
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女不織,或受之寒。
』生之有時而用之無度,則物力必屈。
古之治天下,至纖,至悉,故其畜積足恃。
今背本而趨末者甚衆,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
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將泛,莫之振救。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何得不蹶!
漢之為漢,幾四十年矣,公私之積,猶可哀痛。
失時不雨,民且狼顧;歲惡不入,請賣爵子;旣聞耳矣。
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
世之有饑、穰,天之行也;禹、湯被之矣。
卽不幸有方二三千裡之旱,國胡以相恤?卒然邊境有急,數十百萬之衆,國胡以餽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擊,罷夫、羸老,易子齩其骨。
政治未畢通也,遠方之能僭擬者並舉而爭起矣;乃駭而圖之,豈將有及乎!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財有餘,何為而不成!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則勝,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
今敺民而歸之農,皆著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遊食之民轉而緣南畮,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矣。
可以為富安天下,而直為此廩廩也,竊為陛下惜之!」
上感誼言,春,正月,丁亥,詔開藉田,上親耕以率天下之民。
三月,有司請立皇子為諸侯王。
詔先立趙幽王少子辟彊為河間王,朱虛侯章為城陽王,東牟侯興居為濟北王;然後立皇子武為代王,參為太原王,揖為梁王。
五月,詔曰:「古之治天下,朝有進善之旌,誹謗之木,所以通治道而來諫者也。
今法有誹謗、訞言之罪,是使衆臣不敢盡情而上無由聞過失也,將何以來遠方之賢良!其除之!」
九月,詔曰:「農,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務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朕憂其然,故今茲親率羣臣農以勸之;其賜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
燕敬王澤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