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與少子等,皆發。
」凡二十餘萬人。
南使閩、東越,閩、東越亦發兵從。
吳王起兵於廣陵,西涉淮,因幷楚兵,發使遺諸侯書,罪狀鼂錯,欲合兵誅之。
吳、楚共攻梁,破棘壁,殺數萬人;乘勝而前,銳甚。
梁孝王遣將軍擊之,又敗梁兩軍,士卒皆還走。
梁王城守睢陽。
初,文帝且崩,戒太子曰:「卽有緩急,周亞夫真可任將兵。
」及七國反書聞,上乃拜中尉周亞夫為太尉,將三十六將軍往擊吳、楚,遣曲周侯酈寄擊趙,將軍欒布擊齊;復召竇嬰,拜為大將軍,使屯滎陽監齊、趙兵。
初,鼂錯所更令三十章,諸侯讙譁。
錯父聞之,從潁川來,謂錯曰:「上初卽位,公為政用事,侵削諸侯,疏人骨肉,口語多怨,公何為也?」錯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廟不安。
」父曰:「劉氏安矣而鼂氏危,吾去公歸矣!」遂飲藥死,曰:「吾不忍見禍逮身!」後十餘日,吳、楚七國俱反,以誅錯為名。
上與錯議出軍事,錯欲令上自將兵而身居守;又言:「徐、僮之旁吳所未下者,可以予吳。
」錯素與吳相袁盎不善,錯所居坐,盎輒避;盎所居坐,錯亦避;兩人未嘗同堂語。
及錯為禦史大夫,使吏按盎受吳王財物,抵罪;詔赦以為庶人。
吳、楚反,錯謂丞、史曰:「袁盎多受吳王金錢,專為蔽匿,言不反;今果反,欲請治盎,宜知其計謀。
」丞、史曰:「事未發,治之有絕;今兵西向,治之何益!且盎不宜有謀。
」錯猶與未決。
人有告盎,盎恐,夜見竇嬰,為言吳所以反,願至前,口對狀。
嬰入言,上乃召盎。
盎入見,上方與錯調兵食。
上問盎:「今吳、楚反,於公意何如?」對曰:「不足憂也!」上曰:「吳王卽山鑄錢,煑海為鹽,誘天下豪傑;白頭舉事、此其計不百全,豈發乎!何以言其無能為也?」對曰:「吳銅鹽之利則有之,安得豪傑而誘之!誠令吳得豪傑,亦且輔而為誼,不反矣。
吳所誘皆無賴子弟、亡命、鑄錢姦人,故相誘以亂。
」錯曰:「盎策之善。
」上曰:「計安出?」盎對曰:「願屏左右。
」上屏人,獨錯在;盎曰:「臣所言,人臣不得知。
」乃屏錯。
錯趨避東廂,甚恨。
上卒問盎,對曰:「吳、楚相遺書,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賊臣鼂錯擅適諸侯,削奪之地,以故反,欲西共誅錯,復故地而罷。
方今計獨有斬錯,發使赦吳、楚七國,復其故地,則兵可毋血刃而俱罷。
」於是上默然良久,曰:「顧誠何如?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
」盎曰:「愚計出此,唯上孰計之!」乃拜盎為太常,密裝治行。
後十餘日,上令丞相青、中尉嘉、廷尉歐劾奏錯:「不稱主上德信,欲疏羣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吳,無臣子禮,大逆無道。
錯當要斬,父母、妻子、同產無少長皆棄市。
」制曰:「可。
」錯殊不知。
壬子,上使中尉召錯,紿載行市,錯衣朝衣斬東市。
上乃使袁盎與吳王弟子宗正德侯通使吳。
謁者僕射鄧公為校尉,上書言軍事,見上,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鄧公曰:「吳為反數十歲矣;發怒削地,以誅錯為名,其意不在錯也。
且臣恐天下之士拑口不敢復言矣。
」上曰:「何哉?」鄧公曰:「夫鼂錯患諸侯強大不可制,故請削之以尊京師,萬世之利也。
計畫始行,卒受大戮;內杜忠臣之口,外為諸侯報仇,臣竊為陛下不取也。
」於是帝喟然長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袁盎、劉通至吳,吳、楚兵已攻梁壁矣。
宗正以親故,先入見,諭吳王,令拜受詔。
吳王聞袁盎來,知其欲說,笑而應曰:「我已為東帝,尚誰拜!」不肯見盎,而留軍中,欲劫使將;盎不肯,使人圍守,且殺之。
盎得間,脫亡歸報。
太尉亞夫言於上曰:「楚兵剽輕,難與爭鋒,願以梁委之,絕其食道,乃可制也。
」上許之。
亞夫乘六乘傳,將會兵滎陽。
發至霸上,趙涉遮說亞夫曰:「吳王素富,懷輯死士久矣。
此知將軍且行,必置間人於殽、澠阸陿之間;且兵事尚神密,將軍何不從此右去,走藍田,出武關,抵洛陽!間不過差一二日,直入武庫,擊鳴鼓。
諸侯聞之,以為將軍從天而下也。
」太尉如其計,至洛陽,喜曰:「七國反,吾乘傳至此,不自意全。
今吾據滎陽,滎陽以東,無足憂者。
」使吏搜殽、澠間,果得吳伏兵。
乃請趙涉為護軍。
太尉引兵東北走昌邑。
吳攻梁急,梁數使使條侯求救,條侯不許;又使使愬條侯於上。
上使告條侯救梁,亞夫不奉詔,堅壁不出;而使弓高侯等將輕騎兵出淮泗口,絕吳、楚兵後,塞其饟道。
梁使中大夫韓安國及楚相張尚弟羽為將軍;羽力戰,安國持重,乃得頗敗吳兵。
吳兵欲西,梁城守,不敢西;卽走條侯軍,會下邑,欲戰。
條侯堅壁不肯戰;吳糧絕卒飢,數挑戰,終不出,條侯軍中夜驚,內相攻擊,擾亂至帳下,亞夫堅臥不起,頃之,復定。
吳奔壁東南陬,亞夫使備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
吳、楚士卒多飢死叛散,乃引而去。
二月,亞夫出精兵追擊,大破之。
吳王濞棄其軍,與壯士數千人夜亡走;楚王戊自殺。
吳王之初發也,吳臣田祿伯為大將軍。
田祿伯曰:「兵屯聚而西,無他奇道,難以立功。
臣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