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十六 漢紀八

首頁
    得五萬人,別循江、淮而上,收淮南、長沙,入武關,與大王會,此亦一奇也。

    」吳王太子諫曰:「王以反為名,此兵難以借人,人亦且反王,柰何?且擅兵而別,多他利害,徒自損耳!」吳王卽不許田祿伯。

     吳少將桓將軍說王曰:「吳多步兵,步兵利險;漢多車騎,車騎利平地。

    願大王所過城不下,直去,疾西據洛陽武庫,食敖倉粟,阻山河之險以令諸侯,雖無入關,天下固已定矣。

    大王徐行留下城邑,漢軍車騎至,馳入梁、楚之郊,事敗矣。

    」吳王問諸老將,老將曰:「此年少,椎鋒可耳,安知大慮!」於是王不用桓將軍計。

     王專幷將兵。

    兵未渡淮,諸賓客皆得為將、校尉、候、司馬,獨周丘不用。

    周丘者,下邳人,亡命吳,酤酒無行;王薄之,不任。

    周丘乃上謁,說王曰:「臣以無能,不得待罪行間。

    臣非敢求有所將也,願請王一漢節,必有以報。

    」王乃予之。

    周丘得節,夜馳入下邳;下邳時聞吳反,皆城守。

    至傳舍,召令入戶,使從者以罪斬令,遂召昆弟所善豪吏告曰:「吳反,兵且至,屠下邳不過食頃;今先下,家室必完,能者封侯矣。

    」出,乃相告,下邳皆下。

    周丘一夜得三萬人,使人報吳王,遂將其兵北略城邑;比至陽城,兵十餘萬,破陽城中尉軍。

    聞吳王敗走,自度無與共成功,卽引兵歸下邳,未至,疽發背死。

     壬午晦,日有食之。

     吳王之棄軍亡也,軍遂潰,往往稍降太尉條侯及梁軍。

    吳王渡淮,走丹徒,保東越,兵可萬餘人,收聚亡卒。

    漢使人以利啗東越,東越卽紿吳王出勞軍,使人鏦殺吳王,盛其頭,馳傳以聞。

    吳太子駒亡走閩越。

    吳、楚反,凡三月,皆破滅,於是諸將乃以太尉謀為是;然梁王由此與太尉有隙。

     三王之圍臨菑也,齊王使路中大夫告於天子。

    天子復令路中大夫還報,告齊王堅守,「漢兵今破吳楚矣。

    」路中大夫至,三國兵圍臨菑數重,無從入。

    三國將與路中大夫盟曰:「若反言:『漢已破矣,齊趣下三國,不,且見屠。

    』」路中大夫旣許,至城下,望見齊王曰:「漢已發兵百萬,使太尉亞夫擊破吳、楚,方引兵救齊,齊必堅守無下!」三國將誅路中大夫。

    齊初圍急,陰與三國通謀,約未定;會路中大夫從漢來,其大臣乃復勸王無下三國。

    會漢將欒布、平陽侯等兵至齊,擊破三國兵。

    解圍已,後聞齊初與三國有謀,將欲移兵伐齊。

    齊孝王懼,飲藥自殺。

     膠西、膠東、菑川王各引兵歸國。

    膠西王徒跣、席藁、飲水謝太後。

    王太子德曰:「漢兵還,臣觀之,已罷,可襲,願收王餘兵擊之!不勝而逃入海,未晚也。

    」王曰:「吾士卒皆已壞,不可用。

    」弓高侯韓頹當遺膠西王書曰:「奉詔誅不義:降者赦除其罪,復故;不降者滅之。

    王何處?須以從事。

    」王肉袒叩頭,詣漢軍壁謁曰:「臣卬奉法不謹,驚駭百姓,乃苦將軍遠道至于窮國,敢請菹醢之罪!」弓高侯執金鼓見之曰:「王苦軍事,願聞王發兵狀。

    」王頓首〈桼阝〉行,對曰:「今者鼂錯天子用事臣,變更高皇帝法令,侵奪諸侯地。

    卬等以為不義,恐其敗亂天下,七國發兵且誅錯。

    今聞錯已誅,卬等謹已罷兵歸。

    」將軍曰:「王苟以錯為不善,何不以聞?及未有詔、虎符,擅發兵擊義國?以此觀之,意非徒欲誅錯也。

    」乃出詔書,為王讀之,曰:「王其自圖!」王曰:「如卬等死有餘罪!」遂自殺,太後、太子皆死。

    膠東王、菑川王、濟南王皆伏誅。

     酈將軍兵至趙,趙王引兵還邯鄲城守。

    酈寄攻之,七月不能下。

    匈奴聞吳、楚敗,亦不肯入邊。

    欒布破齊還,幷兵引水灌趙城;城壞,王遂自殺。

     帝以齊首善,以迫劫有謀,非其罪也,召立齊孝王太子壽,是為懿王。

     濟北王亦欲自殺,幸全其妻子。

    齊人公孫玃謂濟北王曰:「臣請試為大王明說梁王,通意天子;說而不用,死未晚也。

    」公孫玃遂見梁王曰:「夫濟北之地,東接強齊,南牽吳、越,北脅燕、趙。

    此四分五裂之國,權不足以自守,勁不足以捍寇,又非有奇怪雲以待難也;雖墜言於吳,非其正計也。

    鄉使濟北見情實,示不從之端,則吳必先歷齊,畢濟北,招燕、趙而總之,如此,則山東之從結而無隙矣。

    今吳王連諸侯之兵,敺白徒之衆,西與天子爭衡;濟北獨底節不下,使吳失與而無助,跬步獨進,瓦解土崩,破敗而不救者,未必非濟北之力也。

    夫以區區之濟北而與諸侯爭強,是以羔犢之弱而扞虎狼之敵也。

    守職不橈,可謂誠一矣。

    功義如此,尚見疑於上,脅肩低首,累足撫衿,使有自悔不前之心,非社稷之利也。

    臣恐藩臣守職者疑之!臣竊料之:能歷西山,徑長樂,抵未央,攘袂而正議者,獨大王耳;上有全亡之功,下有安百姓之名,德淪於骨髓,恩加於無窮,願大王留意詳惟之!」孝王大說,使人馳以聞;濟北王得不坐,徙封於菑川。

     河間王太傅衞綰擊吳、楚有功,拜為中尉。

    綰以中郎將事文帝,醇謹無他。

    上為太子時,召文帝左右飲,而綰稱病不行。

    文帝且崩,屬上曰:「綰長者,善遇之!」故上亦寵任焉。

     夏,六月,乙亥,詔:「吏民為吳王濞等所詿誤當坐及逋逃亡軍者,皆赦之。

    」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