澀和憤怒。
因此,他永遠也不會想到要對卓越的精神思想給予恰如其分的尊崇和敬意;他一心一意地把尊崇和敬意留給擁有地位、财富、權力、影響的人,因為這些東西在他的眼中才是真正優越的東西。
在這些方面出風頭也就成了他的願望。
所有這一切都源于這一事實:他是一個沒有精神需求的人。
菲利斯坦人的巨大痛苦就在于任何理念性的東西都無法帶給他們愉快。
他們為了逃避無聊,不斷需要現實的事物。
但由于現實的東西很快就會被窮盡,一旦這樣,它們就不但不再提供快樂,反而會使人厭煩。
并且,這些東西還會帶來各種禍殃。
相比較而言,理念性的東西卻是不可窮盡的,它們本身既無邪也無害。
在讨論何種個人素質、禀賦能給人帶來幸福的所有這些讨論中,我關注的主要是人的身體和精神的素質,至于人的道德素質以何種方式直接地給人以幸福這問題我在我的關于道德的基礎的獲獎論文裡面已經談論過了。
因此,我推薦讀者閱讀那篇論文。
注釋
愛比克泰德(約約:晚期斯多葛派主要代表之一,古希臘哲學家。
譯者
埃斯基羅爾(:法國早期的精神病學家。
譯者
塞尼加(約前一公元:古馬哲學家、雄辯家。
譯者
阿裡奧斯托(:以所作史詩《瘋狂的羅蘭》聞名的意大利詩人。
譯者
出自聖經中《加拉太人書》。
譯者
奧立弗高爾斯密(:英國世紀中葉傑出的小說家、詩人和戲劇家。
譯者
笛卡爾(: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生物學家和哲學家。
譯者
盧克萊修(約前一前:拉丁詩人和哲學家。
譯者
大自然持續不斷地演變。
大自然首先是無機王國的機械和化學活動,接着是植物王國,以及植物的那些麻木的自我陶醉;再接下來就發展到了動物王國。
在動物的身上,智力和意識朦胧初開。
大自然的發展是從低級開始,逐步邁向更高的一級。
到最後,她終于邁出了最終的和最偉大的一步,從而達到了人的級别。
人所具備的智力就是大自然發展到了登峰造極階段的産物;大自然終于實現了她的創造目标。
人的智力是大自然所能産生的、難度最大的、同時又是最完美的作品。
盡管如此,人與人之間在智力方面卻表現出許多明顯的梯級差别,隻有極少數人能夠具備最高級的智力。
因此,從狹隘和嚴格的意義上說,極少數人所具備的最高級的智力是大自然創造的難度最大、等級最高的作品;同時,也是這個世界至為罕有、價值至昂之物。
擁有如此高度智力的人,頭腦具備了至為清晰的意識。
世界在他的意識裡面得到了清晰、完美的反映。
因此,這種得天獨厚的人也就擁有了這世界上最高貴、最具價值之物,他們也就擁有了快樂的源泉。
與他們的快樂相比較,其他别的快樂簡直就是微不足道的。
這種人除了向外在世界要求得到閑暇以外,别無其他。
有了閑暇時間,他們就能在不受外界打擾的情況下,精心呵護、擦拭自己的寶物,享受自己的這一份擁有。
其他并不屬于思想智力方面的快樂都是低級的,這些快樂隻會引起意欲的活動,亦即引導人們進入希冀、欲望、恐慌和争鬥之中。
不管意欲朝着何種方向活動,它都不會不帶痛苦地全身而退。
另外,一般來說,随着意欲達到了它的目的,我們的失望也就出現了。
但伴随着領略思想智力的快樂,我們體會到的隻是更加清晰的真理。
在思想智力的王國裡,認知的活動,而不是痛苦,成為這裡的主宰。
要領略思想智力的快樂卻必須自身擁有智力。
并且,一個人所獲得的這方面的快樂程度也是根據他的智力程度而定的,因為“世上的精神智慧對于一個沒有精神智慧的人來說,幾乎等于零”(拉布呂耶爾,年,寫諷刺作品的法國道德學家,着有《品格論》。
譯者)。
不過,擁有卓越的精神思想所帶來的一個确切的不便之處,就是一個人感受痛苦的能力也伴随着他的智慧而增強了;在那些智力優越的人身上,所感受到的痛苦也達到了最高級。
根本上,平庸就是由于在人的意識裡面,意欲完全地壓倒了認識力,以緻達到了這樣的程度:認識力完全地服務于意欲。
當意欲不再需要認識力的效勞時,亦即不存在或大或小的動因時,認識力就完全停止發揮作用了,這樣,人的思想就呈現一片空白。
但是,欠缺認識力的意欲是至為普遍的情形,它導緻了平庸的狀态。
在平庸的狀态中,隻有人的感覺器官和處理感覺材料所需要的微弱理解力才保持活躍。
因此,平庸的人每時每刻都全方位地接收所有印象,也就是說,他會眼看耳聽所有發生在他身邊的事情,甚至最微弱的聲響和最微不足道的事情都會立即引起他的注意,就像動物的情形一樣。
這種平庸形于一個人的外在;從他的臉上和整個身體外部都可以看得出來。
通常,完全占據一個人的意識的意欲越低級、自私和徹頭徹尾的卑劣,那這個人的外觀給人留下的印象就越令人反感。
盧奇安(約世紀希臘修辭學家、諷刺作家。
譯者
柏加索斯:希臘神話中有雙翼的飛馬,被其足踩過的地方湧出泉水,詩人飲之可獲靈感。
譯者
索福克勒斯(前前:古希臘三大悲劇家之一。
譯者
指《論道德的基礎》年)。
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