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因為随着時間和形勢的變化,他們對我們那些最無可挑剔的事情的了解都會為我們帶來不利。
大緻說來,我們更應該通過不曾說出口的話語,而不是經由說過的話來顯示我們的見解。
選擇前者是聰明的,而采用後者則是虛榮心使然。
我們經常都有做出這兩者的機會,但我們通常為求得到瞬間的快意而選擇後者,不惜舍棄前者所帶給我們的永久的好處。
甚至熱烈、活潑的人所喜歡采用的那種大聲跟自己說話以放松心情的做法也應該予以杜絕,以免讓這種行為變成了一種習慣。
因為這種習慣一旦形成,思想就會與說話親密無間。
慢慢地,甚至與别人的交談也會演變成為說出聲音的思維,而如果我們是明智的話,我們就會在思想和說話之間保留相當的距離。
有時候,我們覺得别人根本就不會相信我們的某些事情,但其實,别人還不曾想到過要懷疑這些事情。
但如果由于我們做出的行為使他們真的對這些事情起了疑心,那他們就肯定不會相信它們的了。
我們經常暴露了自己,隻是因為在我們的想象中,别人不可能不發現和注意到某些東西。
這情形就猶如站在高處,因為頭暈目眩,亦即因為我們認定不可能站穩,所以就從高處栽了下來。
站在高處的揪心感覺是那樣的難受,及早了斷會令人更好受一些。
這種錯覺就叫作在另一方面,我們卻應該認識到:某些在别的方面并不曾顯示出絲毫洞察力的人,卻可以是研究别人私事的專家。
隻要掌握了少量的情況,他們就能解決至為複雜的難題。
例如,如果我們告訴這些人某一件往事,但又不願透露任何名字和描述任何當事人,那麼,我們就必須小心不要說出任何肯定的和具體的情況,例如時間、地點、相關的人的名字、其他隻是跟事件有間接關聯的事情,雖然這些并不起眼,也沒有多大的意義。
因為得到了這些肯定的資料,那些專家們就能發揮他們刁鑽的洞察力把其他的一切情況一一都發掘出來。
這些人的好奇心在這一方面卻是如此的強烈,意欲以此刺激和發動起他們的智力,直至獲得最孤僻、最不起眼的事實結果為止,因為盡管這些人對于普遍的真理無法感知和不感興趣,但是對于那些單個的真相他們卻是充滿熱忱的。
有鑒于此,所有教導處世智慧的大師們都熱切地以多方的論證建議人們沉默寡言。
為此原因,這話題我說到這裡也就可以打住了。
不過,我還想告訴大家幾條見解獨到卻又鮮為人知的阿拉伯諺語:“任何你的敵人不可以知道的東西,都不要告訴你的朋友。
”“如果對我的秘密保持沉默,那麼,這個秘密就是我看管的囚徒;如果失口說出了這個秘密,那我就變成了它的囚徒。
“”沉默之樹結出安甯之果。
”
必須永遠記住:人的性格是不會改變的。
無論何時,把一個人的性格中的劣性忘掉就跟扔掉了我們千辛萬苦掙得的金錢一樣。
隻有這樣我們才不會與人過分親密和與人結下愚蠢的友誼。
“不愛也不恨”包含了全部世俗智慧的一半“:不要說話也不要相信”則包含了另一半的人生智慧。
不過,當然了,對于一個需要謹守這一條以及下面的這些規律的世界,我們避之唯恐不及呢。
所以,除了在行動上,我們不可以表現出憎恨或者憤怒。
我們越能成功地避免由話語和表情上表示憤怒,就越能成功地通過行動把它表現出來。
冷血的動物才是唯一有毒的動物。
第四十六節說話不要加重語氣。
這一條世故的古老遺訓旨在讓别人運用自己的理解力去發掘我們說話的含意,因為常人的理解力是遲緩的,在他們明白我們說話的含意之前,我們已經把話說完了。
但如果說話時加重語氣,那就等于我們在訴諸别人的感情,這樣,事情就會得出相反的結果。
對不少人我們可以态度禮貌、聲調友好地說出真正無禮的話語而又避免遭受直接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