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章 建議和格言 第三部分 我們對他人應采取的态度

首頁
    脆不加勸告,讓事情過去就算了。

    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這樣一來我們随時有可能再次遭受他給予的同樣麻煩。

    但如果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那麼,我們就隻能馬上并且永遠地和這位寶貝朋友斷絕交往;如果這個人是我們的傭人,那我們就必須馬上對其解聘。

    因為如果相同的處境再度出現,他仍然會無法避免地做出同樣的、或者相類似的事情盡管現在他真心實意地做出保證不會這樣做。

    一個人會忘記一切,絕對所有的一切,但卻不會忘記他的自我,他的本性性格是絕對無法改正的,因為人的所有行事都出自一條内在的原則;根據這一條内在的原則,在相類似的處境之下,一個人隻能永遠做出同樣的事情,而不可能是别的。

    讀者諸君可以閱讀我那篇讨論所謂意欲的自由的獲獎論文,從而擺脫錯誤的觀點。

    因此,跟我們已經與之絕交的朋友重歸于好是一種軟弱的行為;為此軟弱我們終将付出代價,因為一有機會,這個朋友又會做出那原先導緻了朋友反目的事情。

    不過,這一回,他做事情做得更加大膽放肆,因為他已經私下意識到他是我們不可缺少的朋友。

    這道理同樣适用于那些已遭我們解雇、但又重新被我們雇用的傭人。

    基于同樣的理由,我們在形勢改變了以後,不可以期待一個人做出以前做過的同一樣事情。

    人們的觀點想法和行為态度緊随自己的利益而迅速改變。

    的确,人們帶有目的的行為用不了多久就像短期支票那樣兌現成現金,如果我們不想對這種行為提出抗議的話,那我們就要變得更加短視才行。

    因此,假設我們想了解一個人在我們設想中的處境會如何作為,我們可千萬不要以這個人做出的許諾和保證為憑據。

    因為,就算這個人出自真心地許下諾言和作出保證,但他現在談論的事情卻是他并不了解的。

    所以,我們隻能通過考慮他準備投身其中的處境,以及這一處境與他的性格的互相沖突之處以計算出他的行事。

    如果要對人的真實和異常可憐的本質大多數人的本質就是這樣獲得一個必需的、清晰的和透徹的認識,那麼,把書本文學上對于人的行事描述作為對現實生活中人的行事的說明,或者反過來,以後者解釋前者,都是很有教益的作法。

    這有助于我們避免錯誤認識自己和他人。

    不過,對于在現實生活中或者在書本文學中碰到的人的卑鄙和愚蠢,我們可不要生氣、動怒。

    我們應該把人的這些特性純粹作為我們認識的材料,把它們視為人的某種特性的又一标本,并把它記錄下來。

    我們就好像一個礦物學家偶然發現了某種礦物的典型标本。

    當然,例外也是有的,甚至是差異很大的特殊例子。

    人與人之間的差别是非常巨大的。

    但是總的說來,就像我很早就說過的,這個世界沉浸在罪惡之中:野蠻人互相吞吃對方,文明人則互相欺騙對方,這就是所謂的世道方式。

    國家及其設置的目标既向國外又向國内的武裝工具和機器如果這些不是為了防備、制約人的無度的不義行為,那又是為了什麼?我們難道沒有在整個曆史上看到:每一位國王,一旦牢牢掌握了他的國家,并剛剛開始享受到點滴的富裕,就會利用這些資本率領軍隊,像一群海盜一樣地襲擊他的鄰近國家嗎?難道幾乎所有的戰争歸根到底不都是燒殺搶掠的強盜行徑嗎?在古代和在某種程度上的中世紀,被征服者淪為征服者的奴隸,也就是說,他們要為征服者服務。

    但那些支付戰争費用的人其實也在同樣為征服者效勞。

    他們奉獻了以前的工作收入。

    伏爾泰說過“:所有的戰争,不過就是搶掠而已。

    ”德國人應該記住這一點。

     第三十節 我們不能讓一個人完全放任自流地自我發展。

    每一個人都需要借助概念和格言以獲得指引。

    不過,如果我們在這一方面走得太遠,以緻沾上某種人為的性格,亦即并不發自我們的内在本性,而隻是出于理性的思考、從外在獲得的性格,那麼,很快,人們就會發現這一句話是真的:天性被叉子趕跑,但她還是要折回頭。

    賀拉斯因此,對于在待人處事中應該遵守的某些規律,我們很容易理解,甚至能夠發現出這些規律并且很好地表達出來,但在實際生活當中我們很快就會違犯這些規律。

    但是,不管怎麼樣,我們不應為此感到洩氣,不要以為抽象的準則和格言無法指引我們的生活行為,因而放任自己。

    一切把理論性的規則應用于實際當中的工作都碰到同樣的情況。

    首要的事情是明白和理解規律準則,其次則是具體學會應用這些準則。

    前者我們運用理性一次性就能做好;後者則需要我們進行循環漸進的練習。

    一個初學者雖然看過别人示範演奏一種樂器的指法動作,或者在擊劍中所采用的招架和進攻的招式,但是,他仍然會在實際操作中馬上出現差錯,盡管他一心一意地想把動作做好。

    他就會認為:在快速閱譜的同時,或者在擊劍正酣的時候,運用演奏或者擊劍的技巧幾無可能。

    但是,通過逐漸不斷地演奏指法練習,經過多次的跌倒、站起的磨練,他最終就能夠掌握個中的巧妙。

    要掌握好拉丁文的說、寫的語法規則也要經過同樣的過程。

    所以,如果腦筋笨拙的人要成為宮廷的弄臣,意氣用事者養成圓滑世故的習慣,喜歡說話者管好自己的嘴巴,出身高貴者變得出言憤世嫉俗要達到所有這些目的,除了刻苦練習,别無他途。

    但是,借助持之以恒的習慣練習所進行的自我訓練總是一種來自于外在的約束;人的天性從來沒有完全停止過對此的抗争,有時候,人的天性會出人意料地突破這種束縛。

    因為依據抽象的格言而做出的行為和那些發乎自然天性的行為,兩者的比較就猶如一件人工制作品,例如手表我們把本不屬于這一物質的形狀和運動加之于它與那些有生命的組織體相比,在後者,形式和物質合二為一,自成一體。

    這種從外在獲緻的性格與天然生成的性格之間的關系證實了拿破侖皇帝說過的一句話:“一切非天然的東西都是不完美的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