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恭敬禮畢。
而白佛言:世尊,如今瑞相是誰所作。
本未曾有未曾聞見。
說是語已,佛告長老目揵連言:目連。
東方去此過恒河沙等數世界。
彼有世界名芙蓉華。
是中有佛名芙蓉眼如來應正遍知。
即時存在正說法要。
從彼佛土降伏一切障礙菩薩。
與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大士俱。
來至此娑诃世界現是瑞相。
佛說是語未久之頃。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
與百千億那由他諸菩薩俱。
以大神通悉詣佛所。
與大士俱頭面稽首敬禮佛足。
圍繞千匝俱立佛前。
以此偈頌一時同音。
而歎佛曰:
大名大勇猛,大智大仙尊。
過有諸危崄,歸命度彼岸。
光明普照了,普知衆生性。
普愍普救拔,敬禮至極尊。
不動如須彌,如海深無底。
降諸外道群,稽首禮法王。
本來無生滅,法性體自然。
衆中師子吼,敬禮轉法輪。
時為說正道,時令達真如。
時令入涅槃,或為授記别。
善達三聚性,時機無不了。
所化諸衆生,法網如意滿。
淫怒癡等垢,及馀無量惑。
坐於菩提樹,以智火燒荊自度而度他,自脫脫世間。
久迷三有險,唯佛能濟拔。
三有長牢獄,無明熟眠衆。
法燈今覺悟,頂禮群品親。
如是諸菩薩,皆是佛化生。
願樂聞正法,世尊為說之。
爾時降伏一切障礙菩薩。
與諸菩薩摩诃薩等。
以是偈頌歎佛已畢。
世尊憐愍聽許複座。
俱於蓮華台上而坐。
随其所應而從座起。
偏袒右肩右膝著蓮華台。
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我今欲問如來應供正遍知随處少分。
唯願世尊,如今所問憐愍答之。
作是語已,佛告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大士但問。
如來世尊常自聽許随意所問。
如來當為分别答之。
爾時降伏一切障礙菩薩。
蒙佛聽許而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诃薩。
雲何具足檀那波羅蜜。
雲何具足屍羅波羅蜜。
雲何具足羼提波羅蜜。
雲何具足毗梨耶波羅蜜。
雲何具足禅那波羅蜜。
雲何具足般若波羅蜜。
雲何具足優和俱舍羅波羅蜜。
雲何具足波尼牢那波羅蜜。
雲何具足婆羅波羅蜜。
雲何具足阇那波羅蜜。
世尊,雲何菩薩摩诃薩與地平等。
雲何菩薩與水平等。
雲何菩薩與火平等。
雲何菩薩與風平等。
雲何菩薩與虛空平等。
世尊,雲何菩薩如月如日。
雲何菩薩如師子王。
世尊,雲何菩薩善能調伏。
雲何菩薩世所知識。
雲何菩薩喻若蓮華。
雲何菩薩發增廣心。
雲何菩薩得清淨心。
雲何菩薩無疑惑心雲何菩薩意如大海。
世尊,雲何菩薩心解微細。
雲何菩薩辯才會理。
雲何菩薩辯才明了。
雲何菩薩辯才淨潔。
雲何菩薩辯才能悅一切衆生。
雲何菩薩入壞言語。
世尊,雲何菩薩利益說法。
雲何菩薩無不随順。
雲何菩薩善了法界。
雲何菩薩行於空境。
雲何菩薩住於無相。
雲何菩薩遠離一切心願。
雲何菩薩以慈為身。
雲何菩薩以悲為身。
雲何菩薩恒歡喜祝雲何菩薩住於舍中。
雲何菩薩神通遊戲。
雲何菩薩永離八難。
雲何菩薩不忘失菩提心。
雲何菩薩得宿命智。
雲何菩薩親近善知識。
雲何菩薩遠離惡知識。
雲何菩薩得如來法身。
雲何菩薩得金剛不壞身。
雲何菩薩作大薩泊主。
雲何菩薩作大導師。
雲何菩薩示道不颠倒。
雲何菩薩恒正憶念。
雲何菩薩著糞掃衣。
雲何菩薩受持三衣。
雲何菩薩行不低昂。
雲何菩薩如法乞食。
雲何菩薩唯一坐食。
雲何菩薩不再飲食。
雲何菩薩住阿蘭若。
雲何菩薩依止樹下。
雲何菩薩習坐露地。
雲何菩薩住屍陀林。
雲何菩薩宴坐不眠。
雲何菩薩随宜敷座。
雲何菩薩攝心方法。
雲何菩薩用心與理相應。
雲何菩薩受持修多羅經。
雲何菩薩受持毗尼律。
雲何菩薩具足威儀法用舉止。
雲何菩薩無慳嫉心。
雲何菩薩於諸衆生生平等心。
雲何菩薩殷勤供養恭敬諸佛。
雲何菩薩斷除憍慢。
雲何菩薩心多清淨。
世尊,雲何菩薩了知世谛。
雲何菩薩通達第一義谛。
雲何菩薩善解十二因緣。
雲何菩薩於世間解。
雲何菩薩生淨佛刹。
雲何菩薩不受胎生染污。
雲何菩薩出離家居。
雲何菩薩壽命清淨。
雲何菩薩心無疲倦。
雲何菩薩行佛制法。
雲何菩薩姿顔悅豫面無颦蹙。
雲何菩薩多聞具足。
雲何菩薩持正法。
雲何菩薩生法王子。
雲何菩薩釋梵護世諸天之所奉迎。
雲何菩薩了知衆生機性。
雲何菩薩成熟衆生。
雲何菩薩堪任正位。
雲何菩薩共住安樂。
雲何菩薩善行攝法。
雲何菩薩得身端正。
雲何菩薩為所依止。
雲何菩薩喻大藥樹王。
雲何菩薩福業相應。
雲何菩薩善能變化。
世尊,雲何菩薩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十波羅蜜品第二
爾時佛告降伏一切障礙菩薩摩诃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重複善哉!汝為利益一切衆生。
亦為安樂一切世間。
特為莊嚴人天大衆。
是故汝今以如是義。
應問如來。
善男子,谛聽谛聽善思念之。
我當為汝分别解說。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言:善男子,菩薩摩诃薩。
具足十法修行檀波羅蜜。
何等為十。
一者法施具足。
二者無畏施具足。
三者财施具足。
四者無反報施具足。
五者憐愍施具足。
六者不輕慢施具足。
七者殷重施具足。
八者供養施具足。
九者無所依施具足。
十者淨潔施具足。
善男子,雲何菩薩法施具足。
善男子,菩薩無希望心受持正法。
不為利養不為知識不為名聞。
種種因緣但為欲滅一切衆生劇苦因緣。
以無著心於諸衆生而為說法。
一向平等無二心故。
如於國王王子朝臣富貴之處。
而為說法。
於旃陀羅及下賤人。
平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