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亦複如是,無二心故。
何況於諸萬民都邑一切衆生。
如是說法不生憍慢。
善男子,是名菩薩法施具足。
善男子,雲何菩薩無畏施具足。
善男子,菩薩自身舍棄一切刀仗。
不令一切衆生怖畏。
以所行法傳勸化他。
於諸衆生生父母想眷屬妻子想善知識想。
何以故?如佛所說,生生世世流轉無始。
無一衆生非是汝等昔時父母眷屬妻子知識。
乃至蠕動一切衆生四生之類。
是故應施其無所畏。
割肉饴之勿令怖畏。
何況於大衆生。
善男子,如是菩薩無畏施具足。
善男子,雲何菩薩财施具足。
菩薩若見衆生心性弊惡行不善業。
即施财物。
施财物竟止其惡業令修善行。
複更思惟。
如來所說菩薩行施。
即滅三種惡法。
所謂嫉妒慳惜貪愛。
是故我等依如來教而行布施。
如是行施不生傲慢。
善男子,如是菩薩财施具足。
善男子,雲何菩薩不望報施具足。
善男子,菩薩行施。
不為自身不為眷屬不為世俗。
往還因緣而行布施。
是諸菩薩如法布施性樂布施。
以是因緣菩薩無有求報恩心。
善男子,如是菩薩不望報施具足。
善男子,雲何憐愍布施具足。
善男子,菩薩見諸困苦衆生。
若饑若渴若裸若袒若披破弊。
無救無護無歸依處。
無所安身福德微保見已則生憐愍殷勤之心。
為是衆生利益安樂。
是故我應急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諸衆生困苦無救無護無歸無依。
流轉生死遍於六道。
受諸劇苦無暫休息。
我當獨於一切衆生。
為尊為師為将為上為首為導為救為護為歸為依。
以大憐愍逼切其心。
以憐愍故攝受衆生。
如是憐愍攝受無量無邊一切衆生。
修是善根不生憍慢。
善男子,如是菩薩憐愍布施具足。
善男子,雲何菩薩無憍慢施具足。
善男子,菩薩行施。
非擲與施不輕他施。
不罵辱施不前惱施。
不恃富貴恍惚而施。
不求名譽不恃多聞。
夫欲行施殷重而施。
前作恭敬然後方自手施與之。
善男子,如是菩薩無憍慢施具足。
善男子,雲何菩薩殷重施具足。
善男子,菩薩若見和上師僧可尊重者及諸同學。
以身恭敬而心殷重。
合掌禮拜奉迎送去作和合意。
於諸種種修行法事。
與善相應常為朋友。
善男子,如是菩薩殷重施具足。
善男子,雲何菩薩供養施具足。
善男子,菩薩若於佛前於法前僧前而設供養。
若至如來塔廟之處。
以諸香華而供養之淨潔掃灑。
若如來塔有破壞者即為治理。
如是供養諸佛。
複於所聽如來正法。
讀誦受持書寫演說。
思惟其義如法修行以無颠倒故。
如是供養正法。
以諸衣服飲食卧具湯藥種種資生。
乃至冷暖湯水悉皆施給。
如是供養僧衆。
善男子,是名菩薩供養施具足。
善男子,雲何菩薩無所依施具足。
善男子,菩薩行布施時不作是願。
以此善根令得生天若次諸天若生國王朝臣宰相富貴之處。
善男子,如是菩薩無所依施具足。
善男子,雲何菩薩淨潔施具足。
善男子,菩薩如前所說,種種行施善觀察之。
如是觀察布施過失布施垢穢布施障礙悉令不生。
善男子,如是菩薩淨潔施具足。
善男子,以是十法菩薩檀波羅蜜滿足。
善男子,菩薩具於十法。
屍羅波羅蜜具足。
何者為十。
一者護持波羅提木叉禁戒。
二者護持菩薩所應學戒。
三者遠離一切煩惱燒熱。
四者遠離不善思惟。
五者信業因果。
六者怖畏罪想。
七者慚愧觀察。
八者受持堅固。
九者無所依戒。
十者三輪淨戒。
善男子,雲何菩薩護持波羅提木叉戒。
若修多羅若於毗尼及諸經中善哉如來所制禁戒。
在在處處。
我應當學如法受持。
不恃種姓不著諸見。
不規徒衆不見人過。
無下劣想不著雜藝。
於是戒律生殷重心如法受持。
如是菩薩守護波羅提木叉禁戒。
善男子,雲何菩薩守護菩薩所應學戒。
善男子,菩薩作是思惟反覆籌度。
非但受持波羅提木叉戒。
我當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處處經中。
凡是如來所說菩薩種種威儀,并於所制菩薩種種律儀。
我應當學如法受持。
何者菩薩修威儀戒。
菩薩非處非時不可說法。
要知時節善解國土。
以軟美音方為說之。
何以故?勿令衆生生不善心。
将護彼意自收六情。
菩薩方得菩提行滿。
何者律儀戒具足。
所謂愛語軟語不渾雜祝樂住閑靜顔貌和悅。
如是菩薩具威儀已,絓是如來所制諸法律儀。
以殷重心悉皆受持。
如是菩薩守護菩薩所應學戒。
善男子,雲何菩薩遠離一切煩惱燒熱。
善男子,菩薩若欲燒熱若瞋燒熱若癡燒熱。
及諸無量一切煩惱火所燒熱。
或複種種财貨資生因緣身心熾然。
當修三種對治法門。
仍速遠離三毒因緣。
何者是欲對治何者是淫欲因緣。
修不淨觀是欲對治。
一切女色是淫因緣。
何者修不淨觀。
所謂觀此身分其中唯有毛發爪齒皮膚垢膩。
淚汗涕唾大小便利。
筋肉血脈腦膜肪?冊。
骨髓膏膿心肺脾腎。
肝膽腸胃黃白涎癊生熟二藏。
不淨充滿。
菩薩如是身分。
當善觀察三十六物。
如是觀察複更思惟。
有諸嬰兒凡夫癡無曉了少分善根。
尚能觀察三十六物不生貪欲。
何況有智具大人相厚種善根。
如是菩薩修不淨觀。
何者名為女色。
所謂主家母村好能莊嚴色像外形姿态。
三十六物假合鬼穢以為形相惑諸凡愚。
菩薩若眼見已而作是念。
如來常說。
一切境界如夢如幻皆是虛妄。
何有智者,於諸境界如夢幻等而生貪欲。
作是觀察應速遠離。
是名菩薩離欲因緣。
何者瞋恚對治。
何者瞋恚因緣。
善男子,菩薩於諸衆生多生慈悲。
凡是因緣能生瞋者皆悉遠離。
如是菩薩修瞋對治離瞋因緣。
菩薩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