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四

首頁
    種苦報。

    複當度脫諸馀衆生遭是惡道受苦報者,故生歡喜。

    我無始來迷於生死曠野稠林。

    獨無伴侶慞遑亂走。

    未曾見路不識正道無示導者,今日然值遇導師。

    故生歡喜。

    我今漸近一切智城鄰於佛座。

    故生歡喜。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

    具是十法住於歡喜。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

    具足十法住優畢叉。

    何者為十。

    所謂眼識所了諸色境界。

    此中舍離不以色境而自損害。

    不作瘡疣。

    耳所聽聲。

    鼻所嗅香。

    舌所得味。

    身所覺觸。

    意所了法。

    皆悉舍離。

    不以意識了諸法故。

    而自損害為作瘡疣。

    亦不隔礙。

    於行苦中。

    於苦苦中。

    於壞苦中。

    舍離而祝於此三苦不自損害不作瘡疣。

    亦無隔礙。

    於事已辦。

    衆聖人邊舍心而祝於聖人邊生大歡喜。

    複作是念。

    是等聖人本凡夫地我應化度。

    其今成聖我願已得。

    故住舍心。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

    具是十法住於舍心。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

    具足十法神通遊戲。

    何者為十。

    所謂從兜率下。

    讬神母胎。

    示現受生。

    處宮受樂。

    逾城出家。

    樂於閑寂苦行修道。

    降制魔軍。

    坐於道場而成正覺。

    轉於法輪。

    示現涅槃。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

    菩薩摩诃薩。

    示現兜率天下。

    乃至示現涅槃。

    佛言:善男子,於彼兜率天宮。

    有諸衆生執有常想。

    時見菩薩世間最勝。

    至尊至極無上無邊。

    不染欲樂從彼退堕。

    是其所執常想即滅生無常想。

    依無常想故不放逸。

    善男子,於彼天宮有諸衆生多放逸者,於菩薩所生歡喜心。

    戀著欲樂而不欲往。

    修觐菩薩亦不承事。

    其作是念。

    菩薩常在我等亦在。

    時節長遠何慮不得往親近之。

    是故菩薩為除是等衆生放逸。

    故現退堕。

    彼諸衆生忽見菩薩於彼堕墜。

    大生懊惱遠離五欲不複放逸。

    無放逸故。

    決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有諸衆生宜於胎中受教化者,菩薩在胎威神巍危是等見已即生希有。

    為是衆生菩薩處胎。

    随其所宜而為說法。

    必令決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有諸衆生。

    宜於菩薩作嬰兒時。

    及在宮中應可成熟。

    而諸菩薩為彼衆生得成熟故。

    及馀下劣衆生樂小法者為随順故。

    是故示現作嬰兒相住於宮中。

    善男子,有諸衆生宜見菩薩逾城出家。

    是菩薩為彼衆生令成熟故。

    而示是等逾城出家。

    善男子,有天龍夜叉乾闼婆等。

    樂於弊陋。

    為是等故示現苦行。

    複為降伏諸外道故示現苦行。

    善男子,有諸衆生待菩薩坐道場時。

    我當到彼設諸供養。

    為是等故現坐道常是諸衆生詣菩薩所而設供養因緣決定。

    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有諸衆生憍慢剛強。

    為折伏故菩薩坐於道場降伏魔軍。

    善男子,有諸衆生成熟善根。

    為進修德勝利益故。

    是故菩薩現登正覺。

    是時菩薩登於正覺。

    三千大千世界種種音聲悉皆休息。

    三千大千世界無不寂靜。

    是等衆生見是事已發弘誓願。

    願我來世坐於道常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有諸衆生謂言自是世間之師。

    而未覺了究竟出離清淨之法。

    於當來世亦無其分。

    但為折伏是衆生故。

    有諸衆生善根成熟堪為法器。

    為是等衆示現道故。

    而是菩薩得道之時,往詣迦屍城轉于法輪。

    其輪十二三轉具足。

    於大衆中而師子吼。

    善男子,有諸衆生宜於涅槃受教化者,為化此等是故菩薩現般涅槃。

    善男子,以是因緣示現從兜率天下閻浮提。

    乃至涅槃而示現之。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

    具是十法神通遊戲。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

    具足十法遠離八難。

    何等為十。

    所謂遠離一切諸不善業。

    於諸如來所制禁戒不敢故犯。

    遠離慳貪。

    於過去佛種諸善根。

    福德相應智慧具足。

    善巧方便發弘誓願。

    修厭離想勇猛精進。

    善男子,菩薩不造諸不善業。

    不感地獄。

    有諸衆生堕於地獄受於種種不如意苦。

    受苦既久於彼衆生在地獄者互生瞋恚。

    而是菩薩性戒清淨十善具足。

    是故菩薩不堕地獄。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

    於諸如來所制禁戒不敢故犯随順受持。

    是故不生畜生惡道。

    何以故?是諸畜生受畜生苦故。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無慳貪心。

    慳貪因緣堕餓鬼道受餓鬼苦故。

    菩薩摩诃薩。

    不生邪見卑下之家。

    何以故?邪見衆生不得親近善知識故。

    所以者何。

    菩薩累劫久於過去諸如來所種諸善根。

    以是因緣生生世世。

    生正見家富足錢财。

    具足修道習因成就。

    展轉增長福德智慧。

    菩薩摩诃薩所得諸根無不具足。

    以是因緣諸根具足為佛法器。

    是故菩薩功德成就。

    既與福德業相應故。

    於佛塔廟於法於僧設諸供養。

    供養因緣修習善業。

    是故而得諸根具足。

    諸根具故是則得為諸佛法器。

    菩薩摩诃薩不生邊地。

    何以故?邊地衆生暗鈍癡頑。

    瘖啞不了不解言語似於需羊。

    不堪聽受善不善法。

    甚深意趣不識道理。

    而不堪為甘露法器。

    不名沙門不名信士。

    是故菩薩生於中國。

    中國衆生利根聰哲。

    諸根明了智者稱歎。

    堪受所說善不善法深解意趣。

    堪為諸佛甘露法器。

    名為沙門名為信士。

    何以故?過去願力智慧力故。

    菩薩不生長壽天中。

    若生住彼。

    無量諸佛出於世間不沾法潤不獲法利。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