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

首頁
    所害則便馳騁。

    若馳騁者則有流轉。

    若流轉者則有貫穿。

    有貫穿者則有妄想。

    有妄想者則有分别。

    有分别者則增妄想。

    若增妄想則有遍計。

    若有遍計則離寂靜。

    若離寂靜則有随逐。

    若有随逐則有遊行。

    若有遊行則便失壞。

    雲何失壞。

    謂失安隐。

    雲何安隐。

    謂無分别。

    若失壞者則便常入。

    若常入者則便親近。

    若親近者則有随眠。

    若有随眠則有相續。

    若有相續則增相續。

    若增相續則遍相續。

    若遍相續語則狂亂。

    語若狂亂則便诳惑。

    若有诳惑則便憂惱。

    有憂惱者則有悔恨。

    若有悔恨則依倚無明。

    為憂喜損害。

    而於是中。

    無有少法。

    可為依倚。

    然從妄想流澍生故。

    為想系縛。

    從想系縛則想相續故名想縛。

    無有實處。

    一切貪處忿瞋癡處。

    皆是虛妄遍計分别增分别。

    計度增計度。

    是故彼人不能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迦葉。

    是名愛處。

    何名愛處。

    無有定法名之為愛。

    名為愛者,名愛處所。

    然有愛者但由堅著。

    若堅著時為虛空愛。

    若虛空愛生執著者,彼人即當得愛執著。

    我愛執著者,衆生愛執著者,善不善愛執著者,迦葉。

    是人則於一切空法。

    起非空分别則於非物而生物想。

    何謂為物。

    謂以菩提若以菩提為其物者,彼彼衆生由我想故。

    而有我想即非菩薩。

    於是中想若不可得。

    彼中想者,亦不可得。

    是名我想無真實句。

    此即增語。

    所謂我想。

    若複有能圓滿薩埵,則圓滿菩提。

    何謂菩提。

    所謂圓滿猶如於幻。

    雲何如幻。

    謂說大我想者,大命想者,若複以想依止想者,則由非想依止非想。

    若以非想依非想者,則由狂醉故醉。

    若由狂醉故醉,則以苦逐苦。

    若以苦逐苦者,則彼彼如來皆說安祝狂言馳騁者,何故名住狂言馳騁者,謂增作意。

    若增作意則有貢高。

    若有貢高則有言說。

    若有言說則便增說。

    若有增說如來記之。

    是言說者教授者所持者,是故諸法皆從作意而得生長迦葉。

    如上空中有雲聚起。

    不從東西南北四維上下而來。

    是故如來名實語者,知是雲聚非十方來。

    如實說之。

    以其義說。

    理相應說。

    以實理說。

    言雲聚者,則為非聚故名雲聚。

    何名雲聚。

    以其各别起相狀故。

    雲何種類各别相狀。

    以種種相皆是廣大。

    迷惑相續。

    而於其中無少大相以為可得。

    汝觀雲聚起廣大相,則為非相。

    若非想者,但由畢竟廣大之相。

    非實雲聚。

    迦葉。

    譬如有人語他人曰:可共往詣蔭處坐耶。

    智者言曰:我不往坐。

    彼作是言:我於今者不作是說。

    但言是蔭。

    爾時智者複語彼言:汝言蔭者即是非蔭。

    迦葉。

    汝觀彼人乃至随俗猶能覺了。

    如是如是迦葉。

    如來如實了知諸法真實理性。

    於大衆中正師子吼。

    複次迦葉。

    如來樂欲於随順法住非順想。

    於諸衆生所有我想。

    於如來所是第一義。

    何以故?如來今者已知彼想。

    悉知一切衆生想者即為非想。

    此是最勝秘密之言:或有愚夫而生違背與如來诤。

    是故我言:世與我诤。

    我不與世诤。

    雲何名世。

    所謂衆生。

    何故衆生名之為世。

    如來了知如是世間。

    是故衆生名之為世。

    如彼愚夫異生之解,則便壞滅。

    極為所害。

    此是彼等常得信祝随其世俗所謂無明。

    何以故?彼居大。

    闇名住世者,若住世者則便有貪。

    若有貪者則便有瞋。

    若有瞋者則便有癡。

    若有癡者則為不淨。

    若不淨者則便相違。

    與誰相違。

    所謂如來及聲聞衆若相違者則便乖背。

    若乖背者則重相違。

    重相違者則樂於有。

    樂於有者心則求之。

    求於有者則便遍求。

    若遍求者則不知足。

    不知足者則多所作。

    多所作者則便多欲。

    若多欲者彼則随眠於三界中。

    若随眠三界則令他随眠。

    令他随眠者彼則随流。

    亦随流行者,若是随流随流行者,則趣於死。

    若趣死者則不趣涅槃。

    不趣涅槃者則至非行處。

    至非行處者則趣地獄。

    如是迦葉。

    由不祥法與之相應。

    瞋忿毒心及不覆蔽。

    不覆蔽者不觀我想。

    不觀察者作一合想。

    不能銷滅我及我所。

    何名為我執。

    不實故。

    住種種想造諸世業。

    若如是者,彼執我相以為其我。

    何名我所。

    謂貪欲。

    故名為我所以於諸欲與身和合即起貪心。

    起貪著已能壞戒蘊。

    便於他所生不善心。

    由瞋覆蔽互相輕毀。

    及於财物攝為己有親近守護。

    是名我所。

    有我所者則有流轉。

    有流轉者則有迷惑。

    有迷惑者則有诽謗。

    有诽謗者則便有瞋。

    有瞋恚者則有吞害。

    有吞害者則為所燒。

    為所燒者則便遍燒。

    如是等過皆由貪欲。

    起男女想及以命想是我所有。

    名為我所。

    以是義故。

    說我所者則罵己身。

    一切愚夫。

    以我随眠為愚夫法。

    是故說之以為我所。

    迦葉。

    若有衆生不聞此法。

    而說菩提及菩薩行,則為非行。

    言菩薩行者,實無所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