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心謂見法,親近在家人。
數奉施比丘,與其最上供。
如斯比丘說,無異語皆真。
與彼共相親,言我能見法。
生於彼時者,為施故出家。
不住正法中,毀壞菩提道。
我示汝道者,近我勿親馀。
不久汝得之,還如我所得。
此最寂靜位,共汝相向言:和合大衆中,毀壞我教法。
猶如劫村賊,性懷兇險心。
破壞諸國城,及以大聚落。
比丘亦如是,無智多愚癡。
少慧起諸非,著命數取趣。
離我所說教,依止諸見心。
說是羅漢人,盡懷增上慢。
於大和合會,諸比丘衆前。
說已慧名聞,於中一難得。
或時有比丘,安住如實者,被說惡名聞,言非佛弟子。
法王大菩提,于時被诽謗。
天衆懷憂慼,相向數悲啼。
對彼信心天,身自投于地。
觀斯釋師子,無上法輪摧。
嗟歎佛如來,快哉所說法。
奇特福田僧,佛之所愛子。
我等不複聞,法王之所說,牟尼今滅度,無覺抱迷心。
地居天次後,出于大音聲。
唱令告諸天,法炬今将滅。
汝等得聞佛,不親近如來。
勿緻後天龍,而當懷悔恨。
經於無數劫,為自及為他。
遍受於衆苦,爾乃方成佛。
此是諸世尊,為諸衆生類。
所說善法門,今皆當隐沒。
矯亂人興世,可畏造諸非。
魔使及惡魔,恣情惡言說。
谄詐多癡鈍,诳惑劣愚夫。
若瞋與不瞋,毀師及勝教。
聞地天聲已,上天皆慘然。
人及四王天,悉亦懷憂惱。
夜叉衆來集,阿吒筏底城。
皆發可畏聲,滿面流悲淚。
天居衆寶飾,城郭妙莊嚴。
皆悉失光晖,猶如於聚土。
國城非似本,堪生愛樂心。
今見寶嚴城,須臾不可樂。
諸天同詣彼,善逝本生國。
躄踴而号咷,轉增大悲苦。
我從天降地,往詣諸國城。
真法盡沈淪,遍觀皆不見。
下至閻浮境,見法大崩摧。
逼惱諸出家,發聲大号哭。
勝城七日内,處處失光晖。
天亦七日中,數非數啼泣。
嗚呼大雄健,昔曾親面奉。
何期今不見,言說亦成空。
曾住舍衛城,來已皆恭敬。
於其地界内,數悲而數啼。
見佛所坐林,言佛曾於此。
轉四谛法輪,我等親聞聽。
世間還黑闇,更互不相尊。
己造諸罪因,往生三惡趣。
天衆多宮殿,今者悉空虛。
贍部諸衆生,無主無救護。
言佛經行處,毀壞悉荒蕪。
法王已涅槃,世間不可樂。
三十三天主,帝釋立其中。
苦惱發憂愁,高聲大悲恸。
諸忉利天等,舉手共哀号。
適聞園苑中,其次便馳走。
是等諸天衆,恒歎佛如來。
自嗟離世尊,曾為說法者,不能食甘露,亦絕歌樂聲。
如是等諸天,心憂經六月。
阿修羅聞說,教法空無主。
於是即相呼,興師伐忉利。
贍部諸王等,毀壞佛制多。
當於爾時中,天與修羅戰。
多有諸比丘,及多比丘尼。
生諸惡趣中,備受衆苦毒。
在家犯諸罪,近事壞屍羅。
互相揚惡名,以之生苦趣。
女人行不善,皆亦入三塗。
如是事興時,世間不安靜。
或時行聚落,或投竄山林。
人衆以波逃,壽命便夭促。
多有賊盜起,亦複有饑荒。
苗稼不時登,蝗蟲起災暴。
若於饑馑世,人有壽命終。
便生餓鬼中,具受多辛苦。
所有施塔廟,及與四方僧。
爾時諸比丘,悉共分張齲於我滅度後,如是衆苦興。
應速發精勤,勿複更回顧。
諸有愚夫類,而無智慧人。
愚夫業已成,速生諸惡趣。
應樂讀誦說,智慧從此生。
人修智慧心,速能昇善趣。
常以智慧觀,如我如是學。
永離衆系縛,速至於涅槃。
正法不久留,應發堅精進。
我已如是說,宜速正思惟。
此劫過去已,滿於六十劫。
當不聞佛名,何能生信樂。
若人相會遇,饑餓苦所侵。
母子是時中,互相食其肉。
彼時所生子,慞惶行不安。
住在己家中,猶生大怖畏。
見聞此事已,知其生死燒。
誰有智慧人,於中生愛樂。
無明是生根,女人是欲根。
蘊為苦惱根,是故應舍苦。
世有愚衆生,耽著於女欲。
人能離癡者,疾當得涅槃。
宣暢此法時,不遭於惡果。
不說果有漏,故堕惡趣中。
所有無漏法,空空無所有。
寂靜本無堅,宜應速了悟。
複次迦葉。
若有比丘或馀衆生。
由能成就此第一法。
求無漏者應作是言:於一切法心無所祝
複次迦葉。
菩薩應為堅固修習。
雲何堅固。
雲何修習。
言堅固者,謂堅固心堅固精進。
何者名為堅固之心。
菩薩念言:乃至供養恒河沙佛。
然後乃發一念之心而求佛道。
次後複經恒河沙劫一佛現世。
以發恒河沙等心故。
一得人身。
以恒河沙等人身聞一句法。
智慧光明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作大利益。
應發如是堅固之心。
又以種種方便。
攝佛智慧。
種種苦行以為希求。
種種苦行攝受佛智。
複有如是堅固之心。
複次迦葉。
我今為汝宣說譬喻。
由此喻故諸有智人而能解了爾所說義。
由是種種難行苦行。
能得菩提。
於恒河沙劫不應休廢。
若於恒河沙劫學不休廢,則能現證無上菩提。
應發如是堅固之心。
以為勢力以作策勤。
終不舍離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複有如是堅固之心。
迦葉。
若有菩薩發是心者,何以攝受。
謂不取處不取非處。
何故不取處非處耶。
若有取於處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