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三

首頁
    處者,於無上覺則為障礙。

    以不取於處非處故。

    速得無上正等菩提。

    迦葉。

    譬如有人。

    以滿三千大千世界珍寶持用布施。

    若有如是種種經典如來所說,随順菩提受持教法以信安祝所生福聚倍多於彼。

    迦葉。

    菩薩複有堅固之心。

    乃至堅固心亦不可得。

    是故修行不可休廢。

    言修習者謂多修行有幾多耶。

    随有若幹多修習法。

    若起一心不能解了。

    何以故?彼法不可為表示故。

    然是最勝修習之法。

    謂堅固心性。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無心起心想,當有大怖畏。

    我當成不成,是事為雲何。

    而常起尋伺,住在於一邊。

    诽謗於正道,不可得菩提。

     此是懈怠心,非是菩提相。

    斯人疑一切,諸佛及聲聞。

    不行而希望,賢聖諸佛法。

    非但由言說,能成安樂果。

     要有信樂心,能成廣大法。

    亦非唯心量,能獲勝堪任。

    由一法能成,諸有所作事。

    知其殊勝已,為佛故應修。

     複次迦葉。

    菩薩以能成就此法。

    亦不親近供養諸佛。

    而自記言:我當得作如來應正等覺。

    迦葉。

    在家菩薩有三種修。

    能於菩提而作利益。

    何等為三。

    為一切智故深生愛樂。

    不堕本業堅持五戒。

    具此三支能成六法。

    何等為六。

    謂得聖處。

    不啞不吃不聾不失聰聽。

    身變端嚴速得深信。

    於甚深法不生怖畏。

    随所聞法不用功勞。

    而能領解速得不退。

    於此六法應當善知。

    有五障轉。

    何等為五。

    謂離間語。

    一切妄語。

    意樂不成。

    心懷嫉妒。

    耽著諸欲。

    如是五法為障礙轉。

    複有三法應當修行。

    何等為三。

    謂常興心欲出家故。

    於持戒沙門婆羅門所。

    尊重恭敬。

    若非同類說法之者應遠離之。

    何以故?菩薩不應修學彼法。

    若修學者如負刍草。

    何以故?非佛道故。

    若擔負者即為執著。

    同諸愚癡。

    是故不應修學彼法。

    複次迦葉。

    菩薩又應受學三法。

    何等為三。

    謂常随順諸佛如來。

    為他演說勤自修行。

    於衆生所修習慈心。

    於此三處受已應學。

    複次應當親近三法。

    何等為三。

    謂離捶打。

    不毀他人說雲卑賤。

    於怖畏者施其無畏。

    應當親近如是三法。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不親下劣人,見不正直者,見已當遠離,猶如避毒蛇。

    不應随學他,不禮應遠離。

    猶如見惡狗,以生惡趣中。

     有懷執著人,學之同惡趣。

    聞說勝空法,應生愛樂心。

    及樂空比丘,亦應起尊敬。

    增長多聞道,而生利智心。

     親近勝菩提,有情應敬禮。

    疾行受其教,速生諸善根。

    增長智慧心,如蓮生在水。

    宜多聽受法,所增善速增。

     以增智慧心,能斷於諸漏。

    大威德無畏,大智大精勤。

    為欲利益他,自身盛利益。

    在家應舍離,捶楚打衆生。

     發趣求菩提,於法得不退。

    無病最端正,人皆愛敬之。

    若修習慈心,舍離諸惡道。

    三十三天上,五欲自歡娛。

     從天若命終,不堕於三惡。

    生處於人世,種族豪貴家。

    形貌最端嚴,人無能毀者,天龍所守護,随法正修行。

     受於勝妙處,為人所愛重。

    善得安隐眠,寤亦心安隐。

    以為天擁護,終無怖畏心。

    此之廣大法,有如是勝相。

     在家或出家,更有大饒益。

    令發悟憶念,多人諸善根。

    怖者以施安,趣向菩提果。

    更不事馀天,唯除一切智。

     是人得正道,諸智共相應。

    以此諸善根,舍離三惡趣。

    得智獲三明,善學於三學。

    如所作功德,如其所禮敬。

     獨為衆生尊,人多恭敬禮。

    禮敬如來者,衆中為最上。

    住於在家地,若發菩提心。

    為彼說法言,及馀汝當聽。

     複次迦葉。

    在家菩薩應成三法。

    何等為三。

    應離世間嬉戲放逸互相贈遺及以選擇良日吉辰。

    應常清潔離多納受。

    複當精進修學多聞。

    菩薩應成如是三法。

    複有三法應受修行。

    何等為三。

    於說法者不為障礙。

    應當勸請說法之人。

    恒然燈燭。

    常應作是三種之行。

    複次迦葉。

    有三種法終不應作。

    若有作者則受女身。

    何等為三。

    不應障母聽聞正法及見比丘。

    不應障妻見諸比丘及聞正法。

    乃至不應於己妻所犯其非路。

    如是三法終不應作。

    若有作者便受女身。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常應以信心,燃燈燭光曜。

    便獲無塵垢,清淨之佛眼。

    由依此眼故,了諸所知法。

    若能了所知,以知過去法。

     知現在亦然,不分别未來。

    無有三種相,有斯二種相。

    舍離於第三,相即名無相。

    皆同為一義,佛所說諸根。

     然法無根本,於斯起分别。

    便失勝菩提,淨修佛眼已,現證一切法,此句即菩提。

    如上所開示,法無有能示。

     亦無能毀者,諸法如虛空。

    是故說開示,導師宣此義。

    以為在家人,常燃燈燭光。

    得佛眼明了,不斷他說法。

     釋師子之教,終不往三塗。

    不受生盲果,能常勸請他。

    宣揚最勝教,以此善根力。

    轉無上法輪,若人於母所。

     為作法留難,受鄙陋女身。

    盲伛多衆罪,不曾睹衆色。

    亦不少聞聲,住於幽闇間。

    猶如蝙蝠類,於妻生妒忌。

     與作障法緣,從茲速命終。

    當為極陋女,發黃眼睛綠。

    黧黯目盲冥,足跛懷毒心。

    耳聾多口舌,如斯種類處。

     速受衆惡身,常為欲因緣。

    丈夫生嫉妒。

     複次迦葉。

    在家菩薩。

    有三種法所不應作。

    何等為三。

    若他施物。

    設有微少蘇醍醐等乃至或多難施之物。

    主若不請不應行施。

    他欲出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