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五

首頁
    得故。

    如來行無所得。

    如來不行亦非不行。

    亦不應說諸佛如來行如實行。

    何以故?無有少法說名如來。

    此是如來住如是祝行如是行。

    若彼如來以名字故名如來者,如來與名非異非不異。

    非異非不異故。

    不應說言如來若來若去。

    如來非戲論者,超過戲論。

    亦無超過。

    如來無有超過。

    超過亦無如來。

    如是如來。

    與如來性。

    非即非離。

    不虛妄性。

    不變異性。

    亦複如是,如是稱揚如來體性。

    無有少法開示演說。

    亦無示現。

    如來證得一切諸法如實本性。

    然一切法所有本性不可宣說。

    一切諸法無所有故。

    如是如來說一切法。

    無有所作亦無變異。

    不生不滅不出不離。

    一切諸法究竟清淨故。

    非得非遍得。

    於一切法無有所得。

    無所得故無有可證。

    如是無有少法可得。

    若法可得。

    於諸法中應有受者,既無受者,是故當知一切諸法由不生故無有得者,如來名号亦由聖教假名施設。

    如是言說性清淨故。

    聖者於中不得少法。

    然於聖者,亦無有法及與非法。

    亦無有法名為聖者及非聖者,無有少法與彼相應或當相應。

    於此如來所有演說。

    皆應了知。

    亦複不應随俗而轉。

    如來能說法及非法。

    亦不建立有法非法。

    如來能說善不善法。

    亦不建立有善不善。

    如來能說一切諸法。

    亦不建立有一切法。

    如來能說法無表示。

    亦不建立有無表示。

    無邊莊嚴。

    如來所說此甚深法。

    無淨業者不能了知。

    若有樂求無上菩提。

    於生死中求解脫者,應當覺了諸佛如來所演說法。

    無邊莊嚴。

    若諸菩薩於此法中能解了者,應無猶豫不取不舍。

    亦不見有少法生滅。

    無有戲論。

    非無戲論,則能演說此真實法。

    於此演說真實法中。

    亦不執著。

    無邊莊嚴。

    譬如須彌山王。

    與諸福德善根衆生所用宮殿。

    作依止處。

    衆生於彼而受歡樂。

    如是如是,作善根者諸菩薩等。

    於此法寶積集教中。

    而能聽受。

    由此法寶菩薩能得一切智智。

    無邊莊嚴。

    此契經法。

    能随順入無上法智。

    為欲開示如來法藏陀羅尼故。

    如是流布此陀羅尼。

    能攝一切所有廣大真實之法。

    諸佛如來所說之法。

    皆悉從此無邊陀羅尼門之所流出此陀羅尼。

    為欲清淨一切法門。

    是故如來開示演說此陀羅尼。

    能攝一切契經等法。

    不成不壞。

    無初中後。

    此陀羅尼如來護念。

    遍於十方諸佛世界。

    能作無量無邊佛事。

    無邊莊嚴。

    於此最初陀羅尼品說義品理趣品中。

    而能攝受一切諸法。

    無邊莊嚴。

    彼中諸菩薩等。

    欲随覺了此教法者,欲流注法令不斷者,欲入諸法無住印者,欲随覺了無有障礙秘密門者,欲随發起趣向加行大精進者,欲随覺了諸法性相說此法者,應當受持諸佛如來所演言教。

    既受持已,随應了知一切所有秘密言詞。

    欲随趣入總相演說文字智者,欲随覺了演說諸法差别理趣者,欲随憶念一切諸法簡擇智者,為欲利益安樂一切諸衆生故。

    施設勝義。

    善随機根授與衆生令得利益。

    若稱揚法。

    若流傳法。

    若演說法。

    以資糧心哀愍利益。

    求佛之智。

    不於少法而生執著。

    由不執著無有所齲亦不觀察無二法智。

    亦不示現内智外智。

    不於少法而生厭足。

    亦不應以下劣精進希求上智。

    勤修一切甚深之法。

    所有難問随義而說。

    應住自利及以利他。

    應善觀察自他之想。

    入一切法皆悉無我。

    我清淨已,随入一切諸法清淨。

    愛樂開示演說言教。

    若問不問乃至少法不生慳吝。

    菩薩應作如是四無量心。

    我為利益諸衆生故。

    随與勝施最上之施。

    所謂無上法寶之藏。

    我今當令一切衆生與不可說法寶相應。

    假令衆生作諸重惡。

    終不於彼生慳法心。

    離諸慳惜。

    能為舍施為法施主。

    我今當作如來之事一切智事。

    令諸衆生舍離重擔。

    於大瀑流。

    當以法船運度群品。

    能令衆生得於一切安樂資具。

    菩薩當以如是悲心發生覺慧。

    速疾證於殊勝之法。

    於此契經陀羅尼門。

    演說諸法差别總持。

    當得成就舍離生死。

    不為他論之所攝受。

    能破一切外道諸論。

    降伏魔軍。

    為欲滅壞诤論法故。

    應如是祝無邊莊嚴。

    此陀羅尼門一切如來之所攝受。

    善作憶念。

    譬如後身菩薩。

    住於三十三天。

    夜摩天。

    兜率陀天樂變化天。

    他化自在天中。

    兜率陀宮一切諸天承事供養。

    一切衆生鹹生愛樂。

    成熟善根攝諸勝福。

    馀有一生。

     施戒福蘊具足清淨。

    成就一切殊勝智蘊。

    於此三千大千世界。

    一切衆生。

    所不能及。

    而能映蔽一切有情所有善根。

    亦為一切諸有情等恭敬贊歎。

    現前獲得一切智智。

    若彼菩薩。

    從兜率宮下閻浮時。

    即於中國無怖畏地最勝妙處。

    在大城内一切衆生衆會之中。

    降生出現。

    為諸衆生瞻仰禮拜供養恭敬。

    此陀羅尼契經之門。

    亦複如是,入於一切諸法之中。

    而得安祝一切諸法皆從此生亦從此滅。

    菩薩於此得安住已,成熟增長。

    於一切法而得安祝一切法中而得自在為其主故。

    菩薩最後受身生於人中。

    以無觀視一切法印三摩地力。

    普遍觀察一切有情。

    及遍觀察一切三千大千世界。

    由得法陀羅尼醍醐之味。

    以廣大心善住廣大智慧境界。

    終不貪愛一切欲樂玩好資具。

    亦不希求一切染法端嚴相續。

    由住彼空三摩地覺。

    能善觀察一切諸法。

    随得無相方便善巧。

    而於一切無所執著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