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五

首頁
    行。

    乘異路者,趣惡道者,不作善者,親近諸馀行異行者,彼等不能入此法門。

    無邊莊嚴汝今當觀。

    若有說此無障礙藏法光明時。

    所有一切無聞衆生。

    未善調伏凡夫心故。

    無有威儀。

    由此遠離如是法教。

    若有衆生能修習身。

    於此法中。

    假使無有能随順忍。

    尚不遠離。

    何況有能生無漏忍。

    無有執著。

    於此衆會能轉無障無礙法輪。

    何以故?此等皆住無障礙地。

    無邊莊嚴。

    我為成就善根衆生。

    及為如來加持衆生。

    於無礙法見清淨故。

    亦欲利益哀愍一切故。

    演說此陀羅尼門。

    無邊莊嚴。

    若有於此法門能悟入者,應知彼已住菩薩地。

    能速疾證無生法忍。

    不久當得授菩提記。

    無邊莊嚴。

    汝等於此甚深法門。

    應生勝解。

    無邊莊嚴。

    汝今當知如是法門。

    無執著者,無得忍者,以之為地。

    若有供養往昔諸佛。

    能於長夜勤心修習。

    善身威儀。

    善護語業。

    善調伏心。

    平等智慧随憶念者,心無所祝於此法中善受持者,不顧身命。

    彼人則能流傳此經。

    當於後時若有衆生。

    於此法中為聽聞故。

    勤修習者尚難可得。

    何況有能書寫受持讀誦通利開示流布為他廣說。

    是人不久獲得清淨陀羅尼門。

    速疾逮得清淨智慧。

    當能入於一切智智。

    無邊莊嚴。

    汝觀如來。

    為諸菩薩得一切智智故。

    開示演說如是法藏。

    然於其中。

    無有少法而不演說。

    如是所說無說而說。

    能生清淨。

    及能開示清淨法門。

    一切諸法等虛空相。

    雲何為等。

    以一切法與虛空等。

    而是虛空非等不等。

    一切諸法亦複如是,如空無邊諸法亦爾。

    一切諸法邊不可得。

    不可得故無有邊際。

    無邊際故說為無邊。

    若能於中如是住者,是即名為住如來法。

    住如來法則無所說,若無所說,於一切法以假名相。

    随應了知。

    不應於中而起執著。

    若不執著即不堕邊。

    若不堕邊則不堕中。

    若堕於邊則堕於中。

    是故應當離於中邊。

    若離中邊即離一切。

    若離一切則無所說,由此獲得清淨智慧。

    於一切法無所取著。

    無有所取及能取者,何以故?諸法無我我無所得故。

    我性自性無所有故。

    如是如是,無邊莊嚴。

    如佛所說諸行無常。

    如是演說無變異義不相應義。

    如佛所說諸有苦義。

    如是演說涅槃義厭離義。

    如佛所說涅槃寂靜。

    如是演說一切有為。

    皆舍離義。

    或無常故或諸苦故。

    或無我故。

    或涅槃故。

    如是等門。

    此是如來之所演說。

     此亦開示一切諸法本性自性。

    無邊莊嚴。

    如來以種種名。

    以種種門種種語言:演說諸法。

    如來亦不異於諸法。

    本性施設。

    非一性非異性。

    一切諸法非一非異。

    不可見故。

    速疾證入虛空自性。

    趣一切法無所有相。

    無邊莊嚴。

    此陀羅尼門。

    為諸菩薩本性清淨自性調伏。

    是故發起。

    言調伏者,為欲調伏貪瞋癡故。

    調無明故。

    及令趣入如是平等。

    以貪瞋癡能調伏者,亦不可得。

    若不可得即是調伏。

    無邊莊嚴。

    或貪瞋癡。

    如理推求。

    亦不可得。

    以貪瞋癡空無所有虛空不實。

    诳惑愚夫無所安住彼亦如是,無有住處亦不可得。

    是貪瞋癡。

    從於彼生即於彼滅。

    本性空寂應如是知。

    雲何應知。

    如其不生彼則不實。

    亦不颠倒。

    是貪瞋癡皆以無明黑闇為首。

    從彼所生。

    由彼所生。

    一切皆悉虛妄不實。

    是貪瞋癡本性清淨。

    如是見者,能生清淨不思議門。

    及能獲得陀羅尼門。

    若有能於如是法中思惟觀察。

    是名獲得陀羅尼業及智慧業。

    是名平等了知之智。

    是名清淨菩提資糧。

    是名精進不放逸地。

    是名調伏憍放逸地。

    是名不壞戒見威儀。

    是名清淨身語意業。

    是名随順無我智相。

    是名能斷能滅離相。

    是名出生無量無邊善巧方便。

    無邊莊嚴。

    汝今當觀。

    於此信解出離法中。

    開示演說一切諸法本性自相。

    及能開示此諸法門。

    說一切法等虛空性。

    能說法者亦不可說。

    所為說者亦不可得。

    無邊莊嚴。

    我今說此諸菩薩等悟入句門。

    若諸菩薩於此學已,能得甚深如海智慧。

    一切他論無能摧伏。

    随得一切智所趣行。

    善說法要不由他教。

    得不思議平等智慧。

    由智慧故無有所著。

    能演說此無名無相一切法門。

    能得鄰近諸佛如來。

    一切智智及自然智所有名号。

    逮得一切名相清淨。

    随證速疾普遍音聲。

    得悅意聲。

    得殊妙聲。

    得清淨聲。

    為諸衆生信受語言:親近谘問。

    以決定慧能善巧答。

    所謂時語。

    如理語利益語。

    柔軟語義決定語。

    以一義說。

    能令衆生了知多義。

    無邊莊嚴。

    汝今當觀諸菩薩等。

    於此修行而能覺了諸佛菩提。

    能得如是無量功德。

    斷諸愛恚憂惱愚癡。

    能辦所作得差别智。

    於一切處已善修學。

    獲具足忍不退失法。

    意樂清淨住於大願。

    於諸衆生善言問訊。

    無邊莊嚴。

    若諸菩薩於此法中。

    已不勤修。

    今不勤修。

    當不勤修。

    於諸如來殊勝功德。

    無有少分。

    無邊莊嚴。

    若有菩薩於此法中。

    能勤修習志求一切。

    如其所願。

    如其所行。

    如所發趣。

    如所意樂。

    當滿足者,少極少難。

    得極難得。

    若有於此甚深法中能住能忍觀察簡擇者,當得證於無盡神通大神通智。

    超過一切世間智自然智無邊智無量智。

    無邊莊嚴。

    此出離法陀羅尼門。

    若有於此勤修學者,當得近於菩提道常為諸衆生。

    安住發起大慈大悲。

    作諸佛事。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