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分别。
等於菩提無所分别。
了知無間及菩提法。
無所得故。
彼亦不作無間差别。
不作菩提平等之想。
無間菩提不作不壞。
不集不散。
於此義中能作業者,於此所說寂靜法門。
而不執著。
亦不分别諸業果報。
能善了知業果平等。
以平等故不得業果。
亦不分别。
亦不執著。
何以故?彼於煩惱及以業障。
獲得輕安遠離結因。
於諸法門能得照曜。
於此陀羅尼品能得光明。
彼住如是清淨門故。
能於十方世界遊化。
具清淨行無所住著。
不為世法之所染污。
於諸世間天人之中。
堪為福田親近供養。
無邊莊嚴。
我說供養住第八地諸善男子功德無量。
何況菩薩於如是法。
而修行者,若於菩提及以衆生。
衆生之法乃至世間之法。
無有所得。
亦不分别及諸戲論。
彼人則能了知此法。
如說修行。
能消世間廣大供養。
應以如來供養而供養之。
無邊莊嚴。
若諸菩薩修學此法。
於諸供養。
一切所有皆悉具足。
離諸怖畏乃至能舍一切身命。
彼於諸法無所攝受。
而能攝受廣大之法。
處無畏座作師子吼。
降伏外道及外道法。
摧滅波旬及魔軍衆。
能除衆生一切覆障。
當以法船渡諸衆生。
當示衆生一切智道。
當能安住一切衆生於随順道。
當能令彼一切衆生随順聖谛不相違逆。
當為衆生開示一切菩提分法。
當以法施慰喻衆生。
當令衆生能得法喜。
無邊莊嚴。
若有於此陀羅尼門能忍信受,則與得受菩提記人等無有異。
彼既聞法。
當於己身而自授記。
如來法王施設此法。
開此法藏。
而能安立此陀羅尼櫻及能建立此諸法門。
攝受我等。
是我等父哀愍我者,無邊莊嚴。
若有菩薩。
以勝意樂能於我所起於父想。
彼人當得入如來數如我無異。
無邊莊嚴。
於此陀羅尼門法品之中。
此是第二出離陀羅尼櫻演說法藏。
△清淨陀羅尼品第三之一
爾時世尊,觀察四方。
作如是類種種神通。
以神通力。
令此衆會諸菩薩等見於十方無量諸佛。
及聞諸佛所說之法。
爾時佛告無邊莊嚴。
汝觀如來。
於一切法無有所作。
無數離數及寂靜數。
能作如是自在神通。
如來之力無畏如是,無邊莊嚴。
如來之性。
不一不異非不一異。
無所有故。
非有非無。
無有自性。
非無自性。
應如是知如來之性。
乃至無有少法可得。
如是見者,亦複無有少法可見。
若不可見則無所有。
亦無所齲無邊莊嚴。
如來之性。
無少真實少不真實。
若少真實少不真實。
是則應言有如來性無如來性。
如來之性離有離無。
亦不曾離。
無邊莊嚴。
一切諸法自性本性,猶如虛空。
如是法門。
諸佛如來未出世時。
所未曾說。
無邊莊嚴。
若諸菩薩。
於此法中如是解者,則能發生無量辯才。
於諸法中能為照曜。
於佛無畏而作光明。
無邊莊嚴。
言無畏者,謂得如來最上無畏。
能於少法不攝受故。
不增長故。
不可得故。
不遍得故。
不随得故。
如來出世。
若不出世。
法不增減不遍增減。
諸法自性本性常祝法界住性法界定性。
無邊莊嚴。
一切諸法住法定性。
如是無有不可得故。
一切諸法皆妄分别。
不以業報而得成就。
是故能入一切諸法無業報門。
如是諸法無自性故。
不如實故。
諸業於果非生滅因。
於滅趣道。
亦複非因。
如來但以世俗施設。
說一切法有因非因。
因自在故。
無有因故。
此是如來無畏之地。
如來具足無量辯才故。
能得入大無畏地。
無邊莊嚴。
雲何無畏。
謂諸如來四無所畏。
此四無畏。
緣覺尚無。
何況聲聞及馀世間。
何等為四。
一者唱言:我是如來應正等覺。
一切知者,一切見者,或有一切天人世間。
立論於我言:我不能覺了諸法。
無有是處。
由此能得最上無畏。
於衆會中正師子吼。
我能演說無上甚深廣大法教。
二者唱言:我是一切諸漏盡者,或有一切天人世間。
立論於我諸漏不荊無有是處。
由此能得住於安樂。
我開示此無量俱胝劫所積集無上法藏。
三者,我所宣說出離覺了。
於彼修習正苦滅荊或天世間立論於我。
若苦盡道不出離者,無有是處。
我不見此相。
我不見此相時。
得安樂祝為諸衆生。
示現此法種性。
於衆會中作師子吼。
四者,我所宣說諸障礙法。
於此或有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衆。
立論於我。
於彼習行無障礙者,無有是處。
我不見此相時。
得增上安樂祝我於衆中正師子吼。
我能轉此無上法輪。
一切外道諸天世間所不能轉。
無邊莊嚴。
此是如來四無所畏。
此中菩薩勤修學時。
速疾獲得無畏之地。
於人天中最為殊勝。
無邊莊嚴。
若諸菩薩。
由善修習虛空相故,則能發生不可思議遍清淨門。
由是門故。
於一切法最初了知。
見一切法等虛空相。
無二無别。
一切諸法亦複如是,然於虛空亦不分别。
亦不戲論。
得義善巧。
無少法界所從将來亦不将去。
亦不積集。
乃能觀察一切諸法。
無有積集不來不去。
於一切法行無所行。
燃大法炬。
為諸衆生作法照曜。
無邊莊嚴。
汝觀此法。
能為菩薩幾許利益幾許事業。
謂佛十力四無所畏。
亦複無有少法可得。
亦非不得。
無邊莊嚴。
一切諸法等虛空相。
為得義利開示演說業所依事及彼業因。
於中亦無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