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得。
無邊莊嚴。
此甚深法。
一切世間之所難信。
一切世間皆是滅壞虛妄建立。
由是於此法毗奈耶。
不能信受。
亦非世間能知世間。
皆悉非法。
以執著故。
言有世間及安住處。
假使乃至法想執著。
亦無有法而可執著。
由於非法起執著故,則與如來及所說法。
共興诤論。
又不能了一切諸法自性本性。
複與無生法等相違。
是故於此甚深法教。
不能解了。
無邊莊嚴。
我為一切天人所信。
如實語者,無诤論者,如來世尊息诤論故。
舍離蘊故。
開示演說如是法教。
於中無蘊亦無蘊荊無邊莊嚴。
一切有者,所謂一切善不善法。
於中都無善不善法。
善不善法皆悉寂靜。
善不善法各不相知。
善不善法不相映蔽。
以善不善執著因緣。
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悉無記。
以彼真實善不善法不可得故。
若不可得則無有記。
何以故?於中無因。
無因可見。
無邊莊嚴。
汝今當觀一切諸法皆悉無記。
若諸菩薩如是覺已,於一切法無記言說亦不可得。
如是法門為諸菩薩。
於不善法如實見故。
得舍圓滿於法不祝以無記門證入諸法。
是無記門彼則非門。
若非門者則不可得。
若不可得彼則清淨。
此是諸菩薩所入陀羅尼清淨法門。
由是門故。
得一切法光明照曜。
於諸法中。
無有愚闇迷惑猶豫。
及能獲得無礙法智慧眼清淨。
無邊莊嚴。
於此法中應生願樂。
雲何願樂。
謂於諸法無所取故無有執著。
究竟離舍超過攝藏。
無希求故。
於善不善一切有為及世間法。
不觀待故。
此是無上不放逸地。
離攀緣地。
於諸法中無有所祝不來不去無所建立。
此則說名慧眼清淨究竟遠離。
無所取故。
善能觀察舍離一切。
自性本性此名慧眼。
言慧眼者,所謂盡滅厭離智性。
如是智性。
無生無作本性寂靜。
亦複不與寂靜相應。
斷相應故。
亦複非斷亦非無斷。
無缺無減。
此則名為清淨慧眼無戲論道。
由是慧眼得成就故。
以大慈悲攝諸衆生。
令其發心住緣衆生無盡妙行。
及能覺了一切諸法。
無有我人衆生壽者,彼若證得大菩提時。
決定當能開示演說無上法藏。
及能清淨陀羅尼門。
為諸衆生種性教法不斷盡故。
應置法印佛複告無邊莊嚴菩薩摩诃薩言:此陀羅尼清淨法門。
一切諸佛常所護念攝受開演。
住於十方三世諸佛。
亦皆宣說如是法門。
為諸菩薩。
開示三世平等法性。
由是能於三世諸法如實悟入此之法門。
成就菩薩清淨三世總持慧故。
彼諸菩薩無有世想。
於善不善了知無二。
而能生長種種善根。
身語意業悉皆清淨。
能遍清淨無量法門。
為得清淨總持慧故。
亦能開演無起作性清淨法教。
複能開示一切諸法畢竟空寂,猶如虛空。
又能示現廣大慧光。
而為開示清淨智故。
亦能開示一切諸法及與菩提如虛空性。
而為示現一切智智道清淨故。
又能開示清淨道法。
即是菩提随其所願得圓滿故。
能正了知演出實谛方便善巧。
而能宣說無分别谛故。
能善開示諸佛智慧。
随順覺了一切義故。
無邊莊嚴。
若諸菩薩。
於此法中善修學者,能速清淨菩提資糧得住菩提無有遠近。
不與少法共相違背。
亦不於此所說諸法而見遠近。
不以法及非法随見菩提。
通達菩提絕諸顯示。
能以平等無顯示義。
了知菩提。
及觀諸法寂靜義時。
不分别菩提。
亦不見寂靜不寂靜義。
非寂靜外見不寂靜。
無有少分能觀見想。
於一切處能清淨見。
亦無少有可能清淨。
此是諸菩薩清淨智門。
由此門故。
而能随念諸佛如來無邊法藏陀羅尼門。
能遍了知諸有情類自性本性。
為諸有情開示演說此諸法藏。
能遍清淨。
諸智慧業諸所願求。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現等覺已,增上意樂終不退轉。
及能随念善清淨願。
於一切法速得自在而能習行。
諸佛如來大慈大悲。
一切如來善巧法藏。
皆現在前。
及能示現無量無邊大法光明。
身常安住諸佛智境。
無邊莊嚴。
此無量無邊法門。
誰之增語。
無邊莊嚴。
無量無邊者,謂一切法地水火風虛空識界。
皆無量故。
欲界色界及無色界。
諸有情界無有量故。
然無少分諸有情界可得了知。
有情無故。
如是如是,此有情界不可得不可了知。
界無有故。
是故諸法等涅槃界。
趣入涅槃。
一切諸法皆同趣入不可說處。
於涅槃界無有少分而可說故。
涅槃界中無有障礙。
亦無蓋覆障礙。
蓋覆永清淨故。
是故涅槃界清淨最清淨。
是涅槃界。
界亦非界。
遠離界故。
無有界故。
超過界故。
然以似界方便顯說。
所言界者,安住非界及非非界。
於言說中亦無有界。
但以語言顯說諸法。
所有言說及能說者,皆不可得不可了知。
一切言說即非言說。
如是一切言說。
如虛空性等入虛空。
由是地界不能言說。
無能說力。
乃至空界不能言說。
無能說力。
言識界者,由是但以語言顯說諸法。
而彼識界。
界亦非界。
不入諸界。
不與界相應。
非不相應。
從虛空生入於虛空。
如是識界。
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間。
随其空分之所攝受。
趣入虛空。
不可施設不可睹見。
若不可施設彼無所作。
馀緣相應說有識界。
此是菩薩之所入門。
一切諸法本性自性,猶如虛空。
以依法界開示演說。
而亦無有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