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八(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首頁
    △密迹金剛力士會第三之一 聞如是,一時佛遊王舍城靈鹫山。

    與大比丘衆俱。

    四萬二千菩薩。

    八萬四千一切大聖。

    神通以達。

    各在十方異佛國會。

    故來集此。

    皆得法忍。

    至不退轉一生補處。

    逮緻總持。

    辯才無礙周流十方無數佛土。

    神通自娛。

    棄諸外學。

    降伏衆魔消諸怨敵。

    等心衆生睹一切原。

    曉了三界衆生根本。

    普入一切諸度無極。

    常處閑靜。

    善權方便靡所不通。

    諸佛谘嗟宣揚其德。

    修無數劫奉開士行。

    積功累德億載兆垓。

    從無限世心平如地。

    諸佛土境不可限量。

    所行清淨。

    棄衆罣礙除諸陰蓋。

    其身堅強猶如鈎鎖。

    得金剛志緻道聖性。

    大師子吼獨步衆會。

    體解所入得無所畏。

    光蔽日月闡曜真法。

    等于三世。

    去來今得寤惑決疑。

    深入微妙下於緣起開化剛強。

    捐舍斷滅有常之想。

    一切禅思三昧正受。

    将護暢達處處所入。

    十方聞聲受無重問。

    不斷三寶訓誨言教。

    積德無量興隆道寶。

    過諸聲聞緣覺之地。

    行無盡慈遵無極哀。

    攝四梵行四恩普濟随時開度。

    過三脫門至三達智。

    周旋三界猶如日月。

    往來四域如轉輪聖王。

    以勇猛慧度生老死。

    出入五趣如炬照冥。

    心無所著猶如蓮華生於污泥。

    行無增損猶如虛空無所增愛。

    頒宣三藏如國明君賜報印绶拜與官号。

    超俗八法不以慼忻。

    遊入八難化衆危厄。

    以慧成就轉不退輪。

    解衆廢亂顯示正真本無之法。

    發訓超分至一切智三界為震。

    佛十八法。

    誨諸愚冥。

    離於三毒如吹浮雲。

    以道法舟往度衆生。

    勸十二海脫生死輪。

    往來三處濟十二因。

    諸會菩薩具足功勳。

    其名曰月施菩薩。

    月英菩薩。

    寂英菩薩。

    首英菩薩光英菩薩。

    光首菩薩。

    首積。

    首寂。

    鈎鎖。

    龍忻。

    龍施。

    執像蜜天。

    緣勝。

    緣手。

    常舉手。

    常下手。

    寶印手。

    寶掌。

    普世。

    宿王。

    金剛意。

    金剛步。

    不動行迹。

    過三世度。

    無量迹。

    無量意。

    海意。

    堅意。

    上意。

    持意。

    增意。

    常慘。

    常笑。

    喜根。

    善照威。

    離垢。

    棄惡趣。

    去衆蓋。

    極精進。

    智積。

    常觀。

    光世音。

    大勢至。

    山頂。

    虛空藏。

    不旬。

    不慕樂。

    寶上。

    寶心。

    善思。

    善思義。

    珠結總。

    豪王。

    淨王。

    嚴土。

    寶事。

    恩施。

    帝天。

    水天。

    帝罔。

    明罔。

    喻天。

    積快。

    臂善。

    白象。

    香手。

    衆香手。

    師子。

    英普。

    利意。

    妙禦。

    大禦。

    寂意。

    慈氏。

    普首。

    童真。

    其八萬四千菩薩号各如是,爾時於是三千大千佛土。

    大尊巍危釋梵四天王,諸天龍神。

    阿須輪。

    迦留羅。

    真陀羅。

    摩休勒。

    揵沓和。

    諸王官屬鹹來集會。

    阿耨達龍王。

    和輪龍王。

    摩那斯龍王。

    多朱龍王。

    雪色龍王。

    無量色龍王。

    須深龍王。

    及馀無數百千龍王,并其官屬皆來在會。

    閑居阿須輪。

    須摩質阿須輪。

    決河阿須輪。

    順樹阿須輪。

    嬰珞阿須輪。

    狂惑阿須輪。

    斷絕阿須輪。

    執鬼阿須輪。

    各與無數眷屬。

    圍旋皆來在會。

    摩竭國王萍沙。

    及宮人眷屬皆來在會諸比丘比丘尼。

    清信士清信女。

    主天。

    地神。

    欲行天。

    色行天。

    淨居天。

    悉來在會。

    彼時世尊,與無央數百千之衆眷屬圍旋而為說經。

    頒宣菩薩諸大士業。

    其法名曰淨濟廣布道義。

    何謂菩薩業。

    以行布施。

    開化衆生救濟危厄。

    修禁戒業。

    周滿所願十善之事。

    行忍辱業。

    備悉諸相八十種好嚴飾己身。

    行精進業。

    所造德本一切具足無所缺漏。

    行禅思業。

    志性和安成無思議。

    行智慧業斷衆塵勞。

    成就聖明化諸不達。

    行博聞業緻無礙辯。

    所說如流聽者辄受。

    行功德業。

    勸益衆生無限之福。

    行聖明業。

    緣緻無量至真辯才。

    行寂然業。

    所興發衆不可思議。

    行正觀業。

    棄舍邪行無益之事。

    行慈心業。

    常修仁和未嘗懷害。

    行哀之業。

    欲濟衆生不厭終始。

    行喜之業。

    樂法之樂而以自娛。

    亦化衆生使慕道法。

    行於護業。

    斷無量釁示其罪福。

    以法兼利。

    聽法會業。

    去衆陰蓋令不自大。

    行出家業。

    捐舍恩愛戀恨之心世俗之習。

    行閑居業。

    所立要義不失一心。

    行有志業。

    逮得總持念法不忘以化衆庶。

    行思念業。

    其意曉了靡不通達。

    行遊步業。

    解義所趣有益不損。

    行意止業。

    觀身痛癢心意諸法。

    行意斷業。

    皆斷一切衆罪惡法。

    普修道義諸行妙法。

    行神足業。

    輕其身心往來趣厄救衆下劣。

    行諸根業。

    具足寂靜。

    眼耳鼻口身心使定不亂。

    行諸力業。

    消衆塵勞瑕穢之非。

    常能自制亦化衆庶。

    行覺意業。

    暢自然法以達正己。

    行於道業。

    越衆邪徑九十六種。

    行真正業。

    緻仁義事無有瞋喜。

    行解辯業。

    見衆生心而為開闡。

    行自歸業。

    己身自達不須仰人。

    行善友業。

    通功勳門濟以慧德。

    行純性業。

    普和三世無有欺惑。

    行應時業。

    皆能具足越一切難。

    行聖賢業。

    所往殊特與衆超異。

    行宴坐業。

    如所聞法常奉行之。

    行四恩業。

    合聚於衆為演經法。

    行正法業。

    順三寶教令不斷絕。

    曉勸助業。

    勤化衆生嚴淨佛土。

    權方便業。

    普用具足一切愍智。

    世尊如是,廣為一切宣菩薩業。

    名曰清淨。

    於是金剛力士。

    名曰密迹。

    住世尊右。

    手執金剛前白佛言:至未曾有如來至真。

    快說菩薩号淨濟業經典之要。

    如向大聖頒宣斯法。

    我察思議是一切業。

    皆入菩薩衆德慧業。

    所以者何。

    其妙功德悉諸菩薩之所娛樂。

    所化變示。

    以是所樂攝導衆生。

    其慧業者,菩薩雅詞多所悅可。

    若有菩薩。

    曉了舉要功德之業。

    修慧明業。

    是行第一真實至誠。

    所以者何。

    其功德業,則是菩薩善權方便所度無極具足福慶。

    其斯慧業,則是菩薩智度無極衆行備悉。

    以是二業。

    普備一切諸菩薩道而恩廣濟。

    諸魔官屬莫能當者,以度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