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八(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首頁
    用慈心。

    專精走使侍從其後,猶如奴仆給所當得。

    以報恩慈濟人危厄。

    是故寂意。

    乃往古世。

    今斯世尊,當爾世時作天帝釋。

    名曰善自。

    在於天上遙見衆人得若幹病困厄難言:以天耳聞衆人厄困呻呼悲嗟。

    見聞如是興大悲哀。

    心自念言:今此衆人。

    委厄甚困。

    無所歸依。

    今吾應宜濟衆困厄。

    其無救者為立善救。

    無所依者為設衆依。

    無所歸者為造受歸。

    爾時天下閻浮利中。

    有一大國城名曰具留。

    彼時天帝菩薩去國不遠。

    化作一蟲獸名曰仁良。

    自然化生在其國界。

    時天帝釋往在虛空。

    以偈告語天下閻浮利人。

     去此國土不大遠,而有一蟲名仁良。

    其有服食此蟲肉,則得免濟一切厄。

    汝等勿恐莫懷懼,睹其蟲身恣取肉。

    終不抱瞋無厭穢,斯是神妙好良藥。

     密迹金剛力士。

    複語寂意菩薩。

    爾時彼大國城郡縣村落丘聚衆疾。

    諸彼病人。

    聞此音聲鹹皆集詣具留大國。

    到其蟲所。

    取其肌肉各赍來歸。

    以救療病各得除愈。

    其蟲身肉如故不減。

    時其國界空野中蟲。

    說是頌曰: 以斯之言要,令衆成佛道。

    使吾妙智慧,究竟無窮荊周習學禁戒,取肌肉施與。

    以是至誠辭,速逮正真道。

     密迹金剛力士曰:如是寂意。

    其天下閻浮利諸有病者,皆往取是仁良蟲肉。

    悉服食之。

    療體之病靡不得瘳。

    於時其蟲愍慈衆生。

    其身如故亦不增減。

    各各截取複生如故。

    其身完具亦不缺漏。

    郡國縣邑州城大邦諸有苦患。

    敢來食此仁良蟲肉。

    皆得安隐。

    七日之中。

    使天下人無複疾病衆患之難。

    唯去身玻未消心疾淫怒癡疹。

    時天下人男女大校皆得安隐無複身患。

    各心念言:今我等身以何方便。

    報答仁良所育慈養。

    乃能被荷衆病得愈。

    身得安隐永無衆患。

    諸病愈者普共集會。

    詣具留國到仁良蟲所。

    皆共叉手。

    為仁良蟲說此偈言: 仁為是救護,仁身良醫藥。

    鹹令我除患,以何報仁養。

    爾時仁良蟲。

    自沒其身現天帝形。

    為大衆人而說頌曰:如吾今日身,不用衆居業。

     不以飲食供,金銀及珍寶。

    不以好象車,不快馬細車。

    男女諸大小,鹹供心和同。

    皆改往修來,身奉行十善。

     各相向慈心,展轉相愍傷。

    相見如骨肉,猶如父母子。

    心不懷害念,乃報其慈養。

     密迹金剛力士。

    語寂意菩薩。

    時彼衆人聞。

    其訓誨。

    宿福所化皆共奉行是十善業。

    具足清淨不令缺漏。

    如是寂意。

    時天下人男女大校奉行十善終身沒已,不堕惡趣三厄之難。

    壽終之後自然得生忉利天上。

    又天帝釋。

    為講說法開示大業。

    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應時悉立不退轉地。

    寂意當了。

    是則菩薩所修密行。

    護身清淨不惜身命。

    以己用施開化救濟。

    無數衆生。

    使至大道。

    佛告寂意菩薩。

    身所行衆密堅固牢強。

    不可破壞猶如金剛。

    其身散以衆人所學從志律故。

    雖欲毀之不能破壞。

    衆生以學從學法住一切不壞。

    所宣言教。

    火不能燒刀不能傷。

    其身堅強要不可毀,猶如寂意。

    其菩薩身。

    身順法律調化衆生。

    其菩薩心。

    不以寂然。

    不懷妄想。

    一切衆生身悉本無。

    其己亦然。

    亦複本空。

    以了本無己身本無。

    一切諸法亦複本無。

    諸法本無。

    又解己身以歸本無。

    一切諸法亦複本無。

    諸法本無。

    己身自然亦歸本無。

    己以本無。

    過去當來今現在法亦複本無。

    去來今法以了本無。

    又複己身亦複本無。

    過去本無。

    當來本無。

    而不錯亂。

    當來本無。

    不與過去本無相違也。

    過去本無。

    不與現在本無相違也。

    現在本無。

    不與過去本無相違也。

    現在本無。

    不與過去當來相違也。

    過去當來本無。

    不與現在本無相違也。

    其當來本無。

    不與現在本無相違也。

    去來今現本無。

    不與現在本無而相違也。

    其去來今本無。

    行者諸陰諸種諸入衆衰四大。

    未曾相違也。

    設使生死及與無為自然本無。

    生死本無。

    以無所行本無自然。

    無行本無。

    不違本無。

    諸行本無自然。

    又族姓子所謂本無。

    其本無者等無有異。

    不離於欲。

    無所成立。

    本無诤訟。

    是诤訟者與諸诤訟亦無所诤。

    以無所诤其本無者亦無所诤。

    是則名曰如來本無。

    如來無像歸斯本無。

    是則名曰如來形像。

    普現一切諸所色像。

    是故形像如來形像一切本空。

    是則名曰如來之像。

    是故菩薩現一切像。

    如來未曾造現形像。

    無像無诤。

    爾乃普現一切衆像。

    不以本無有所成立。

    以本無業自觀其身諸身本無。

    自察法身一切諸身皆無有身。

    觀如來身。

    曉一切身從因緣生以了法身。

    本所從行因與法身乃成法身。

    無陰種諸入,則曰法身行平等業。

    消除衆生所見之緣。

    若有所聞。

    所更粗細,猶如寂意。

    耆域醫王合集諸藥。

    以取藥草作童子形。

    端正姝好世之希有。

    所作安谛所有究竟。

    殊異無比。

    往來周旋住立安坐。

    卧寐經行無所缺漏。

    所顯變業。

    或有大豪國王太子大臣百官貴姓長者,來到耆域醫王所。

    視藥童子與共歌戲。

    相其顔色病皆得除。

    便緻安隐寂靜無欲。

    寂意且觀。

    其耆域醫王療治世間。

    其馀醫師所不能及也。

    如是寂意。

    若菩薩奉行法身。

    假使衆生淫怒癡盛。

    男女大小欲相慕樂。

    即共相娛。

    貪欲塵勞悉得休息。

    以得休息於内息想。

    謂離熱欲。

    因斯受化。

    皆是菩薩所願具足。

    如是寂意。

    若菩薩行善修法身。

    斯諸菩薩則是法身。

    示以飲食充實斯體。

    不服抟食以安其身。

    以斷衆膳。

    愍傷衆生而現複食。

    不以飯食入於體裡。

    不著身中。

    又其法身力不增損。

    菩薩法身不知所生。

    亦無有死。

    無終無始。

    而随習俗現有生死。

    雖現終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