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十(竺法護譯)

首頁
    在彼亦無想念。

    如來所觀而知止足。

    其舌之門口宣音響。

    聞所宣音莫不悅喜。

    而演如來言辭之教。

    散一音聲。

    悉普周遍衆生所想衆生心念。

    是則如來從口敷演。

    如來言辭出六十品。

    各異音聲。

    何謂六十。

    吉祥音。

    柔軟音。

    可樂音。

    悅意清淨音。

    離垢音。

    顯曜音。

    微妙音。

    明聽音。

    無亂音。

    無愦音。

    師父音。

    無剛鞕音。

    無粗獷音。

    善順音。

    安重音。

    身所吉和音。

    随心時音。

    空悅音。

    與愛安想音。

    無惱熱音。

    方正音。

    識達音。

    親近音。

    意好音。

    歡悅音。

    和教音。

    曉了音。

    精勤音。

    忍和音。

    重了音。

    其響去穢音。

    應師子音。

    龍鳴音。

    雨好音。

    海雷龍王音。

    真陀羅伎音。

    哀鸾音。

    鷹暢音。

    鶴鳴音。

    耆域音。

    英鳥音。

    雷震音。

    不卒音。

    不暴音。

    普入響音。

    去非時音。

    無乏音。

    無怯音。

    悅豫音。

    通暢音。

    戒禁音。

    美甘音。

    進行音。

    廣普音。

    具足音。

    諸根無瑕音。

    不輕疾音。

    無住音。

    響普入衆會音。

    宣諸德音。

    密迹金剛力士謂寂意菩薩。

    是為如來六十品音。

    其如來音。

    普通十方諸佛世界。

    可悅一切衆心性行。

    如來所觀無有妄想。

    如來道心不作是念。

    吾當為其口宣經法。

    通聞經德經所演經分别經頌詩經藏經。

    於是順經生經方等經未曾有法經譬喻經章句經。

    若說古喻。

    若有引喻。

    有頒宣言論談語。

    諸無上講諸事敷演衆事。

    有所處當分布遠近。

    開通其本自解曉了。

    宣暢其義而為開化。

    又衆會等。

    如來至真所宣法典。

    親近佛坐。

    入比丘衆比丘尼清信士女。

    諸天龍神。

    揵沓和。

    阿須輪。

    迦留羅。

    真陀羅。

    摩休勒若人非人衆會之黨。

    随衆生根所行精進。

    從所樂法而令入道。

    以順入道。

    求衆生無因開化之。

    樂法音響亦複如是,斯諸衆生心自念言:從如來口出。

    不以各各說法。

    随心别異言行應時。

    各各聞法而得開解。

    是則名曰如來口密要也。

    又有寂意。

    無數衆生行不可計。

    其所言辭八萬四千闇處下劣。

    誘進此輩無明衆生。

    入如來法而蒙開化。

    又衆生行不可限量。

    若有貪淫。

    随時因彼衆生所行。

    由入其中便救濟之。

    怒癡衆生及等等分行三事。

    蔽衆生之類。

    随其三界思想之頃。

    莊嚴拔之令無所祝而無異心。

    入衆生類罪福之行。

    而為分别。

    現如來壽而有限荊不知衆生所行罪福。

    以權方便各說異法。

    如來善權衆生無限。

    不可計量。

    所行不同。

    便為頒宣若幹品法。

    又以衆生。

    在於我所面現相值。

    如來所說悉遍入心。

    随其本行宣布道業。

    各解入道。

    是則名曰如來秘要。

    若有菩薩入如來秘要。

    是等不知。

    謂於如來至真。

    演有為之門。

    而如來法悉是無為。

    又有如來宣一品音。

    衆生想念坐有所說,唯憶想樂如來音者,望想所說,不當作是觀。

    而如來口永無所說,所以者何。

    或有衆生聞如來音。

    眉間之相謂之在頂。

    若有想發。

    知之绀色從天中<立寺>。

    目善明好。

    人不堪任谛視如來。

    所以施與。

    消除諸非。

    棄诤訟門。

    無危害心。

    若頸肩臂去衆陰事。

    若諸指事。

    若以身脅。

    若有宣頒。

    從背至足。

    若以腹。

    若以臍又陰馬藏。

    若以膝腨無瞋休息。

    若以有相及成種好。

    於世最上。

    若有想知如來至真聞其音響。

    随其所好諸根厚保從其應度而開化之。

    演斯音訓悉使入律。

    雖爾如來所觀開化亦無相念,猶如寂意。

    或譬如伎樂以調其音。

    以手鼓之其聲悲和。

    無有在彼作是聲者,皆由方便緣合。

    而有殊特悲和之音。

    如是寂意。

    如來言辭化衆生心。

    緣其暢教。

    如來在彼。

    有所演說無有偏黨。

    皆是宿緣所造立行而有殊特。

    如來至真在於衆生。

    超絕巍巍由本殊特,猶如寂意。

    呼聲之響其音遠徹。

    其音所出不在於内。

    亦不處外。

    不在中間。

    如來若斯宣音訓誨衆生之心。

    其辭言教不從身出。

    亦不從心。

    不内不外不從中間猶如大海之中如意明珠。

    演其光曜可一切衆。

    若寶明珠系在幢頭。

    遍照城市。

    從衆生心所欲志願。

    其明月珠出寶。

    衆人各得所欲。

    斯明珠寶亦無想念。

    如來若斯其有寶心。

    志存清淨執大哀幢。

    從衆生性根無所不應。

    各使開解。

    雖顯是教亦無想念。

    是則如來所宣秘要。

    密迹金剛力士複謂寂意菩薩。

    吾今普觀天上世間諸魔梵天沙門梵志諸天人民。

    都不能限如來所宣音響文辭。

    所以者何。

    我身憶念。

    如是世尊在靈鹫山。

    與諸菩薩眷屬圍繞。

    而有法典名淨音常廣為衆生而頒宣此。

    時慈氏菩薩之所建立。

    當爾之時,賢者大目連心自念言:吾欲試知如來音響所徹遠近。

    時大目連。

    自於其坐忽然不現。

    住須彌頂聞如來音。

    如在目前。

    自以神力即遊於是三千大千世界。

    最在其邊。

    越衆須彌諸四方域一切鐵圍山。

    住在極邊大鐵圍山頂聞如來音。

    如故無異如近不遠。

    佛自念曰:是大目連欲試如來清淨音常吾今甯可顯其神足。

    於是世尊發現神足。

    時大目連。

    承佛聖旨蒙己神足。

    西方界分去是懸遠。

    然過九十九江河沙等諸佛國土。

    有佛世界名光明幡。

    又其土佛名光明王如來至真等正覺。

    今現在說法。

    目連到彼。

    住其佛土。

    故聞佛音。

    如人對住聽所語辭。

    其光明幡佛土有大光明。

    佛身長四十裡。

    諸菩薩身長二十裡。

    其諸菩薩所食缽器。

    其高一裡。

    目連行缽際上。

    時諸菩薩白世尊曰:唯然大聖。

    此蟲何所從來。

    被沙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