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之具。
進上菩薩作其伎樂。
以是頌偈而歎世尊,
猶如有寶地,莊嚴雜豐妙。
佛樹花果茂,獲坐其道常如河定不流,若月住虛空。
成佛普一切,降伏魔官屬。
世尊衆祐曜,猶如日盛光。
若如重六通,蜂王宣和音。
演其光明慧,如梵天須輪。
今日衆祐現,充滿藏無限。
日月珠火光,天帝釋梵曜。
能仁光適出,皆覆蔽其明。
光現我宮殿,知佛興乎世。
顯瑞應歡喜,知今佛出現。
見聞拘留孫,拘那牟尼佛。
迦葉詣佛樹,適聞音供之。
見於無等倫,瑞應與彼同。
心生歡喜悅,今必當有佛。
世尊我善利,得廣供養佛。
以四事世光,奉信行恭敬。
所積功德福,具足奉明眼。
是世光明曜,成佛無等倫。
爾時菩薩。
往到迦鄰龍王所止土界。
龍王見佛心中欣然。
自出其室往詣佛樹。
住佛之右。
又有一人名曰吉安。
遙住視佛。
因求好草手執此草。
觀菩薩至詣佛樹下。
諸天宣暢柔軟微妙。
谘嗟德音安隐巍巍可意快樂無上之德。
繞佛轉進。
其草香好香風流布。
靡麗光澤好細無量,猶如天衣。
如是好草以時執持。
往到其所。
以此好草貢與菩薩。
稽首足下右繞七匝。
以仁和心至不退轉。
發無思議無上正真之道。
心自念言:不當作是非宜之行。
所觀若斯無吉不來。
乃至吉安。
以時施與菩薩之草。
當發無上正真道意。
所以者何。
本願所緻。
寂意當知。
吉安乃往宿世本願作是。
所以者何。
我憶識念。
寂意菩薩。
乃往過去無央數世經九十一劫。
維衛佛時興出乎世。
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号佛世尊,其佛世時。
有千比丘淨修梵行。
彼時世尊授是千比丘決。
在賢劫中當成無上正真之道。
為最正覺。
時於會中有一長者,名曰有志。
聞授菩薩決。
心自念言:我於賢劫當成如來逮最正覺,則不違宜。
吾於彼世見施好草時布師子座。
甚妙嚴淨仁和安然。
緣是則發無上正真之道。
寂意。
欲知爾時有志長者,今吉安是也。
以是之故當作是觀。
如其本願緻吉安行。
彼以随時施與好草。
所可因号。
後成佛時。
名如來至真寶淨師子。
爾時菩薩以授好草布佛樹下。
又上樹神乃至虛空一萬天女。
各以衣裓盛好天華。
各取香花雜香澤香。
往迎菩薩。
稽首作禮。
各持衆花香幡蓋供養菩薩。
以此贊曰:
無恐無所畏,無怯不懷難。
建立難得值,無染無癡惡。
無兇禍之罪,無慳嫉無愚。
離欲以解脫,願稽首大聖。
以律化得度,粗獷及邪行。
善為俗良賢,療治衆苦疾。
見諸無救護,無燈光自歸。
今佛興出世,濟脫於三世。
諸天之大衆,各心抱踴悅。
一切普雨花,衆花若幹種。
諸天所造供,衣被及細好。
當成為佛道,皆發歡喜心。
以坐樹王下,心不懷恐怖。
以甘露之味,壞裂塵勞網。
覺了乎寂然,緻最尊佛道。
如過去諸佛,曉了最勝法。
其所奉行要,修無央數劫。
以積累苦行,欲度於衆生。
昔願已得成,今正是其時。
逮得尊佛道,唯演布慈愍。
密迹金剛力士謂寂意菩薩。
佛以時取草往詣道樹。
以此好草布其樹下。
稽首作禮右繞七匝。
適布座竟。
應時八萬四千諸天子等。
睹菩薩布座心中欣然。
尋設八萬四千師子之座。
座甚微妙若幹殊異。
極高廣長衆寶合成以奇珍為欄楯。
周回興立挍露之帳。
以紫金飾,則用真珠垂珞其間。
明月夜光雜廁羅列瑰奇之寶以用作鈴。
懸之甚鳴。
其音和雅無量調合。
無數天衣而布其上。
菩薩應時自變其身。
普遍八萬四千師子之座。
是諸天子各不相見。
亦不相知。
一一天子心自念言:菩薩獨處我師子座。
成最正覺。
以是悅心至不退轉。
然後皆當逮得無上正真之道也。
密迹力士謂寂意。
於時菩薩建立威神。
使魔知之。
與無央數不可稱計億百千垓鬼神俱。
發眷屬圍繞。
皆被铠甲。
顯大神足興最勢力。
将衆鬼兵。
周三百三十六萬裡顔貌各異所從不同。
各現威勢無數衆難若幹種像。
兵仗嚴整。
頭首各異志願各别。
飯食所行志操不同。
言聲各别辭談音異。
皆詣菩薩。
時魔波旬與大眷屬甚可畏懼。
不順仁義所作大非。
興反逆事。
不可見聞。
不怙道德。
各執兵仗稱叫大呼。
揚其音聲驚動三界。
假使凡夫未離欲者,得聞此音辄當沸血從面孔出。
或恐怖死。
其時菩薩不以此難而有畏矣。
亦無罣礙。
于時菩薩興大悲哀。
可畏音響自然消滅。
不知所湊。
所以者何。
欲安衆生不令被堯。
無危害患。
菩薩逮承奉淨道心善權方便。
雖聞此音了之本虛。
本無有聲。
衣毛不豎。
見魔衆來光顔益榮。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