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十二(竺法護譯)

首頁
    教。

    亦無诽謗罵詈毀辱者,一切衆生諸根明利。

    其慧通達。

    土無君王。

    唯佛世尊以為法王。

    其土人民無有吾我。

    無受業處。

    悉無我所不主田宅。

    諸天人民。

    皆悉如是,其金剛步如來至真。

    所欲受食。

    以愍傷故。

    先宿晡時現佛身像。

    著衣持缽住其門前。

    其家則知便心念言:佛愍念我欲就我食。

    即夜莊嚴施設床座。

    清淨布具。

    甘美供膳若幹種味。

    明旦早往日時以到。

    佛與聖衆往入其舍。

    飲食畢訖行澡水竟。

    佛為施家随時說經。

    其人逮得不退轉法。

    當成無上正真道。

    已乃為說訖。

    佛從坐起還歸精舍。

    若佛宴坐在於靜室。

    時諸菩薩。

    各從本行所逮三昧。

    而自修已,如是寂意。

    其佛世界功勳快善。

    無量巍巍殊特如是,土地嚴淨普平博好。

    快不可量。

    佛說是經法。

    授密迹金剛力士決時。

    應時會中二萬人。

    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諸來會者各各心念。

    願生其土。

    佛即記說。

    金剛步。

    成佛道時。

    諸願見者皆生彼土。

    其佛授決。

    亦皆當成無上正真之道。

    為最正覺。

    爾時密迹金剛力士。

    從佛聞斯所授決已,歡喜踴躍。

    以持金剛投之虛空適投空中。

    應時三千大千佛土六反震動。

    光照十方。

    天雨衆華紛紛如雪。

    箜篌樂器不鼓自鳴。

    一切衆會各在右手。

    自然有華香若幹種品幢蓋衆飾。

    各執持行。

    於時密迹金剛力士。

    以寶花香幢蓋缯幡。

    周匝繞佛。

    以偈歎曰: 廣法普自在,法藏不可荊曉了分别法,導利益衆生。

    以付授我義,常樂以法施。

    極奉行正法,住道願自歸。

     智慧能清淨,明了所行業。

    其名聞三世,功勳度無極。

    其智通三處,能仁無所著。

    以度衆罣礙,班宣快濟厄。

     清淨猶月淨,顔貌甚鮮明。

    斯曜極遠照,喻於日火光。

    其音殊妙好,和聲喻梵天。

    宣布於愍哀,稽首衆生寶。

     自顯現其身,示有形壽命。

    唯願班宣法,演布文字音。

    雖講說經法,亦無有法想。

    度脫於衆生,亦無有人想。

     世尊所開化,誰能報佛恩。

    設一切衆生,積行無量劫。

    唯啟受佛教,志不在馀業。

    己身能奉行,複化他人衆。

     於時密迹金剛力士。

    繞佛衆會竟七匝已,手執衆花及與寶蓋。

    供上散佛。

    適供散佛。

    應時四天下一切方域。

    自然化生若幹品花。

    莊嚴校飾八重交道。

    八味池水。

    承佛威神靡不周遍。

    巍巍難限。

    爾時寂意菩薩問密迹金剛力士。

    如來以授仁者道決答曰族姓子。

    以見授決所受道決。

    自然如夢。

    又問。

    仁者受決為何所逮。

    答曰族姓子。

    所受決者為無所逮。

    又問何所不逮。

    答曰:不逮吾我。

    不得人壽命。

    不得五陰六衰四大。

    不見現世度世之業。

    不逮諸罪及與不罪。

    無漏不漏。

    塵勞瞋恨。

    有為無為。

    生死無為。

    悉不逮是。

    此族姓子。

    乃曰受決。

    寂意又問。

    設無所逮誰為受決。

    答曰:無所逮者乃曰為逮。

    又問。

    若無吾我。

    誰為受決。

    誰授決者,答曰:其有受決及授決者,適俱平等本際無二。

    又問密迹。

    若無本際。

    彼誰受決。

    答曰:本際無生亦無所滅無有二際。

    以是本際今日受決。

    又問。

    住何本際而受決也。

    住於自然。

    無二本際。

    無我本際。

    無人壽命。

    住於自然。

    乃曰受決。

    又問。

    吾我本際住在何所。

    答曰如來所祝又問。

    無所識知。

    為何所知。

    答曰其所識知為無所知。

    又曰:若無所告語為無所語。

    又問。

    設無所語為何所教。

    答曰:教無所教。

    又問。

    何謂教無所教。

    答曰一切諸法悉無所教。

    又問。

    說無所教雲何知之。

    答曰設無所教所知若斯。

    又問。

    雲何教所知。

    答曰:不問所知。

    又問。

    雲何不問所知。

    答曰:識無放逸。

    又問。

    何謂識無放逸。

    答曰:自歸要誼。

    又問。

    何謂自歸要誼。

    答曰:不見無誼。

    又問。

    何謂不見無誼。

    答曰不以於誼亦非無誼。

    乃曰為誼。

    又問。

    何謂不以於誼。

    亦非無誼乃曰誼乎。

    答曰:其不以誼亦非無誼。

    彼則進誼。

    又問。

    若以無誼不成法義乎。

    答曰:其法義者,雲何義乎。

    所以者何。

    其趣義者則為非法。

    不成為法。

    又問。

    何謂為法。

    答曰:法無音響乃曰為法。

    又問。

    法無音響何謂為法。

    答曰:其於彼法無有文字。

    乃曰為法。

    其無所得。

    彼法無音。

    無有言詞。

    又問密迹。

    何謂所逮。

    答曰族姓子。

    如所可逮。

    是乃名曰一切無逮。

    離於所得。

    又問密迹。

    是曰我所逮得如來。

    其習諸法乃能逮得。

    又問。

    豈能寂然吾我之心。

    一切所宣智慧之明。

    因其文字宣如來業。

    不以無逮。

    不以當逮。

    又問。

    其所逮者,何所不可。

    答曰:口之所說為不可也。

    又問。

    口之所說心倚文字,則為不可。

    又問。

    何謂為可。

    答曰:其無所逮。

    彼無所教。

    其無所教知則不自知。

    不知他人。

    其不自知不知他人。

    乃曰為可。

    又問。

    不可誰為是本。

    可誰為是本。

    答曰:所受是本。

    又問。

    所受誰是其本。

    答曰:所倚為本。

    又問。

    所倚誰是其本。

    答曰:虛僞妄想即是其本。

    又問。

    虛僞妄想誰是其本。

    答曰:虛僞妄想塵勞是本。

    又問。

    虛僞妄想塵勞何所是本。

    答曰:慕著是本。

    又問。

    慕著何所是本。

    答曰:色聲香味細滑所著是本。

    又問。

    何所著本。

    答曰:恩愛結集是曰著本。

    於是諸著而無所慕。

    乃曰無著。

    是為寂意。

    諸恩愛結求於所著。

    永無所著。

    諸佛世尊為班宣法。

    重說是法。

    授密迹金剛力士決時。

    五百比丘衆漏盡意解。

    二百菩薩得無所從生法忍。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