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十三(竺法護譯)

首頁
     歡喜發光明,妓樂自然鳴。

    震動佛刹土,天雨於衆花。

    佛之大威德,神足度無極。

    聖變化無限,娛樂佛無底。

     佛吉祥無際,佛神聖無量。

    佛威儀無底,佛功勳無限。

    遊靈鹫之山,在於八山中。

    於上虛空中,無礙如鷹王。

     於時欲行天人。

    色行天人。

    見佛世尊從虛空來,猶如日光現於水中。

    如月盛滿衆星獨明。

    猶若天帝諸天中尊。

    若如梵王照乎衆會。

    見是變化大悅欣然。

    雨天青紅黃白若幹諸雜蓮華。

    供養散佛。

    意花大意花。

    柔軟花。

    大柔軟花。

    晝夜樹花。

    有果大實。

    及諸轉輪王離垢之華。

    百葉千葉。

    又百千葉。

    樂歡喜生。

    味興起光照一切香華。

    善妙香常熏香。

    烏虛延香。

    常有花樂。

    眼目樂。

    如是衆花興雲緻雨。

    雨衆雜香鼓天妙樂。

    諸天玉女眷屬百千。

    爾時須臾至於曠野鬼王國土。

    毗沙門天王界。

    在其宮殿。

    一切聲聞諸菩薩衆眷屬圍繞。

    佛適下祝地大震動。

    光照十方。

    安和柔軟不堯衆生。

    時四天王見佛世尊到大曠野鬼王之國。

    速疾速疾與其宮人及諸眷屬。

    花香雜香澤香缯采幢蓋妓樂。

    行列吹貝。

    各持此供。

    往詣佛所。

    稽首佛足繞佛三匝。

    卻住一面。

    以持所赍供養佛上。

    見佛大悅心中欣然。

    供散佛已卻住一面。

    叉手自歸。

    爾時世尊因四天王,應病随時班宣經法。

    萬三千鬼神妖魅厭鬼之屬。

    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一萬玉女亦複發是無上大意。

    時密迹力士與宮人采女諸子眷屬。

    花香雜香搗香幢蓋妓樂。

    從其宮中。

    詣毗沙門天王宮舍。

    至世尊所。

    稽首佛足右繞七匝。

    各從所執皆供散佛上。

    毗沙門天王宮中次第而坐。

    鼓衆妓樂。

    自入清淨心無所著。

    所将侍從各自就座。

    如來高座獨顯巍巍清淨妙極。

    密迹諸子。

    舉所莊嚴校露之帳師子高座。

    從虛空下安著于地。

    寂然不動。

    諸菩薩衆及諸聲聞。

    故坐本位。

    時欲行天人。

    色行天人。

    睹其設座高廣嚴好。

    得未曾有。

    怪之難及。

    心自念言:密迹力士何所得睹。

    斯寶高廣師子之座。

    玄妙無極殊特難喻。

    於時承佛威神。

    於虛空中自然聞音。

    仁欲知者,東方去是界分。

    過江河沙諸佛國土。

    有世界。

    名為限淨。

    佛号淨王如來至真等正覺。

    密迹金剛力士。

    曾見其土微妙嚴淨。

    今以法故。

    遣此殊妙巍巍高座。

    時佛適入上處師子高廣之座。

    應時曠野鬼王國土鬼神妖魅反足之鬼。

    揵沓和。

    迦樓羅。

    真陀羅。

    摩休勒。

    往詣佛所稽首足下。

    退住一面。

    叉手歸佛。

    爾時密迹金剛力士。

    語四天王及諸來會諸賢,屈意鹹共和心。

    飲食已辦各手斟酌。

    勤供養佛菩薩聖衆。

    所以者何。

    如佛所說,若能歡悅佐助興功。

    供養蒙祐得福無量。

    於本施主其福不減。

    諸仁者等。

    以是勸助佐其所施。

    得受功祚不可限量。

    於是密迹金剛力士。

    與其宮人采女一切諸子及諸眷屬。

    手自斟酌百種餚膳不可計味。

    心佐開士求如來福。

    供養大聖加謙恪心。

    佛及菩薩諸聲聞衆。

    皆悉充滿飲食畢訖。

    行澡水竟。

    密迹金剛力士更取小床。

    於佛前坐白世尊曰:唯加弘慈應時演法。

    宣入法門使衆生類了於道心。

    行所從生其未發心。

    興斯道心。

    已發道心至不退轉。

    令此鬼神妖魅揵沓和等。

    長夜永安使無衆患。

    多所安和多所愍傷。

    諸天及人三界衆生。

    得殊特願。

    與世超殊。

    爾時世尊告密迹金剛力士及諸大會。

    谛聽谛聽善思念之。

    若族姓子族姓女。

    行入法門。

    堅住於斯。

    至殊特願。

    無所分别。

    不至損耗。

    密迹力士與諸大衆。

    受教而聽。

    佛告密迹力士。

    若族姓子及族姓女。

    當奉笃信善從道法。

    多諸順宜。

    欲見賢聖樂聽於法。

    心不慳嫉不縮财業。

    舒手布施舍俗所習。

    好所施福不望其報。

    心不懷害。

    其志清淨專精一心。

    而不暴亂。

    信報應果好善真業。

    不以狐疑未曾猶豫。

    睹清白理。

    知不亡果。

    甯失身命不犯非義。

    仁慈不殺。

    不與不齲不為邪淫不犯妄言兩舌惡口绮語嫉妒恚癡。

    不犯十惡身行十善。

    亦勸人行。

    常奉等信。

    見諸沙門奉戒具法。

    勤精修行志存思道。

    常應義節。

    寂然調和心存惔怕。

    受無所著不受邪語。

    志性仁慈棄捐惡法。

    行不卒暴。

    明如炬火。

    不愚如獸。

    言無所毀。

    心性平和絕卻睡眠。

    棄唐突心捐其重檐。

    數數惠施。

    見諸善友一切諸佛及佛弟子。

    常行恭悖如是比像。

    常追侍從沙門梵志。

    謙下作禮。

    習與相随不失其意。

    常奉斯等諸善知識。

    以愛樂故。

    加用法施救濟危厄。

    以班宣法而勸化人。

    演所報應施緻大富。

    持戒生天博聞大智。

    修行合道各為說報布施大财。

    慳貪餓鬼。

    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

    稍入道元。

    犯戒地獄。

    瞋恚鬼陋。

    懈怠廢道。

    亂意堕罪。

    愚癡投冥。

    是為由身由言由意惡行之報。

    是身口意善惡之果。

    犯是三事長夜不安。

    投於地獄餓鬼畜生。

    護斯三業。

    生天人間十方佛前。

    長夜永安無有衆患。

    各為開示罪福之報善惡所趣。

    若見應器。

    為演深法。

    空無相願行無所行。

    至無所至。

    無我無人無壽無命。

    分别幽奧十二緣起。

    若倚是事便有生矣。

    若不倚是則無有生。

    從是緻是。

    不從不緻。

    從無明緻行。

    從行緻識。

    從識緻名色。

    從名色緻六入。

    從六入緻更。

    從更緻痛。

    從痛緻愛。

    從愛緻齲從取緻有。

    從有緻生。

    從生緻老死。

    從老死合大苦陰。

    成四大身。

    癡滅無行。

    行滅無識。

    識滅無名色。

    名色滅無六入。

    六入滅無更。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