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滅無痛痛滅無愛。
愛滅無齲取滅無有。
有滅無生。
生滅無老病死大苦陰合。
不受四大,則常永安長無衆患。
以滅盡者則無所有。
所以者何。
起是生是無是則無,猶如種樹始生芽根莖節枝葉花實。
拔樹無芽。
何從有是莖節枝葉花實。
解無無明心無所著,則無牽連。
十二緣起。
皆從緣對。
無緣無對。
一切三界皆悉本無。
悉從無生。
從有而死。
不達無故。
謂有緻生。
不知有空。
倚是我故便緻死矣。
解無不生。
了有不死。
為罪所追塵勞所逮。
颠倒苦惱癡冥不實。
為宣真谛應其儀節。
所觀如法。
而於諸法無所造作。
不得所造則不有退。
亦不無退。
不有往來周旋之難。
假使意法意無所著。
信受本空。
一切諸本悉淨惔怕置是人者,若菩薩大士常得見佛。
未曾遠離。
不失聞法。
不違聖衆。
在在所生常見諸佛。
雖有所生。
不生無佛之土。
生以見佛行無放逸。
慕求真正精進之法。
勤修此已不用家業。
善奉淨行。
不用妻子男女奴婢仆使。
守護宅舍速疾持法。
無以戲逸自恣愛欲。
諸佛世尊所施言教。
以笃信故舍家為道。
信舍家已,為善親友真正伴侶。
以受真業。
性行微妙聞玄妙法。
以行為要。
不歸嚴飾。
覺意第一而不厭足。
求於博聞。
如所聞法廣為人說。
無冀養心。
不以己言有所依仰。
講說經典從所聞慧。
因其行住而為人說。
使聽法者興隆大慈。
而於衆生發無盡哀。
以緻博聞無所愛吝。
不貪身命。
少欲少求而知止足。
以善重業至快供養。
好樂閑居專精守節。
從所聞法觀其義趣。
自歸正義思惟奉行。
不歸嚴飾。
其所導禦天上世間。
不但為己。
而有所行。
為衆生故求上大乘。
至慕佛道自在之乘。
成無放逸。
何謂無放逸。
以達境界。
眼不見色。
不受妄想。
不著文飾了色之難。
雖以慕樂便舍之逝。
曉之本無若耳聞聲。
鼻香衆想。
舌嗜美味。
身更心法亦複如是,所言無逸。
己心無生。
護他人心。
棄愛欲樂入於法樂。
不行欲想無瞋恚想及危害想。
無貪瞋恚愚癡之業。
無是惡本。
身不行惡。
口不說非。
心不行穢。
不為反念。
不犯一切諸不善法。
是曰無放逸。
以無放逸常應節行。
曉了有無知無無有。
彼何謂有何謂無行平等者有賢聖脫。
修邪行者無賢聖脫。
又次亦有罪福之報。
或有無罪福之報。
或有眼。
或無眼。
或耳鼻舌身。
或有意。
或無意。
又能了色無常苦空别離之法。
是謂名有。
志學於道。
計色有常。
長存永立無别離法。
以無平等祝有是念故。
有痛想行識。
有了無常苦空别離之法。
又從無明緣。
便生不善。
若無無明,則無有行。
從生緣故。
有老病死。
若無生緣。
便無老病死。
施緻大福。
貧無放舍。
窮有貪嫉。
慳無大财。
奉法至道。
不順義則。
不至道業。
精進菩薩得至大慧。
懈怠菩薩不得至道。
不自大者真得異決。
其貢高者不至滅度。
若普入寂至於空無。
計吾我人。
貪身壽命。
不至道慧。
是為人者,應順時儀。
佛言:若族姓子族姓女。
修普明智。
或緻所知。
若在於世。
若無於世。
普智計斯。
不有所知。
彼有天食而無所著。
若無天食亦無所著。
一切如來皆以敷演。
入於順義一切諸法。
如來明證下四法故。
何謂為四。
一曰一切萬物皆歸無常。
二曰一切諸有悉為苦毒。
三曰一切諸法皆無有我。
四曰一切有形悉至於空無。
為泥洹寂。
所以言曰:一切萬物皆歸無常。
衆生愚惑自想有常。
如來說法斷諸計常。
一切所有悉為苦毒。
衆生闇塞計想有樂。
故為說法斷除諸樂。
一切諸法皆無有我。
而衆生心計有吾我。
故為說法斷諸我想。
一切有形悉歸於空。
衆生沈冥反想悉有。
故為說法斷有著想。
寂然泥洌一切衆生懷自大者,如來說法。
使自大者不複貢高。
捐去倚著。
以聞無常。
解音悉空。
爾乃曉了無常之義。
其義何謂。
都不生不增不起不滅。
是乃名曰入永無常以聞苦音。
入際所願五陰空無所起。
是名曰苦義。
以聞諸法皆無我音。
奉空脫門。
於我不我無是二相是非我義以聞泥洹寂志造無想。
不然不滅為都滅定。
無終始是乃名曰解了空義。
不以無想而為取證。
如是賢者,若有菩薩。
能行是者,未曾違失一切諸行道品之法。
以無想行。
普周備悉諸佛道法三十七品。
於時世尊,在密迹金剛力士宮殿。
應病演法。
尋時彼會。
二萬天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不可計人悉受五戒。
爾時四天王前白佛言:唯哀愍說。
我等雲何護於世間。
佛告四天王,仁等宜以當行十法。
護世衆生。
何謂為十。
一曰不害一切命類。
二曰不竊取他财寶。
三曰不犯他人妻室。
四曰不兩舌鬥亂於人。
五曰不妄言欺詐於人。
六曰不惡口以辭傷人。
七曰一切所說未曾绮飾。
八曰不懷嫉妒生彼此心。
九曰在於善惡業不發瞋恚。
十曰常修正見不随邪疑。
是為十。
諸仁者等。
以是十事護於世間。
乃應法教。
佛複告四天王,又諸仁者,複有八法。
護於天下。
何謂為八。
一曰言行相應未曾相違。
二曰奉敬尊長不懷輕慢。
三曰言辭柔軟不宣粗獷。
四曰謙下恭順常執遜意。
五曰常行質樸不為谀谄。
六曰常修仁和而無佞飾。
七曰一切諸惡悉無所犯。
八曰以諸德本将順世間。
是為八。
佛告四天王,複有六事。
護於天下。
何謂為六。
一曰身常行慈不害衆生。
二曰口宣仁慈不演惡言:三曰意念慈心不抱增損。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