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是六地初地。
此菩薩應勤修無相三昧趣向菩提。
若恭敬心施如來衣者此菩薩是初地。
若施如來白衣者此菩薩是二地。
若施染衣者此菩薩是三地。
若施如來雜色衣者此菩薩是四地。
若施如來金色衣者此菩薩是五地。
若施如來雜寶衣者此菩薩是六地。
若施如來色衣者此菩薩是七地。
若施如來天衣者此菩薩是八地。
複次金剛摧。
菩薩夢中自知施如來花。
此菩薩是六地處處相。
此人多業障善根難生。
若夢中施如來曼陀羅花。
此菩薩是初地。
若散花施者此菩薩是二地。
若種種雜色花施者,此菩薩是三地。
若以花著如來上。
此菩薩是四地。
若自手以花著如來手中此菩薩是五地。
若以天花施如來此菩薩是六地除魔業。
除二種人初業多疑悔者,
複次金剛摧菩薩。
若菩薩夢中夢入山生疑心生謗。
當知多有業障。
多有病痛少於智慧。
此人應於一切衆生生無礙心。
以此心趣向菩提此菩薩。
是五地初地見。
此菩薩應七年中晝夜六時起清淨心。
初地明慧相當勤具安樂具。
供給二地。
第三地供養三寶。
第四地應勤修甚深法忍第五地。
複次金剛摧。
菩薩若夢中自見裸形。
當知自無業障。
當知見初地。
若城中自見裸形。
是見第二地。
若阿練若處見裸身。
是見第三地。
若山中見裸形。
此見第四地。
當知魔業。
複次金剛摧菩薩。
若菩薩夢見自趣四維去。
此菩薩舍善知識。
是見初地。
少於智慧懈怠多憂多惱。
為多人所笑。
多於病痛。
心多狂癫。
為善根故求於出家。
複還入俗。
貧苦無有财物多玻為利養故謗毀法師謗法不信不解。
當還生正直心親近法師。
勤修一切施無礙心趣向菩提。
此菩薩乃至解於六地。
此菩薩以軟中上心。
除害過罪。
複次金剛摧。
菩薩夢中見趣向未曾見方。
此有魔業業障。
此菩薩三地處處見地。
應勤修淨根供養三寶淨初地。
若勤修空見第二地。
修法忍見第三地。
乃至住六地。
自知此菩薩見初地。
出入多於善根。
亦多不善根。
此舍命不生愁惱。
舍惡知識。
親近信解知法人無奸僞。
如是淨於業障。
彼以奸詐心盜法。
當親近善知識。
此菩薩自夢見在濁水中去。
是見初地。
若自見在濁水沫中行此是見二地。
若見湧沒水中行。
此是見第三地。
若涸水中行。
見第四地。
若夢在清水中行。
是見第五地。
複次金剛摧。
菩薩若夢中見雲雨。
此菩薩多魔業。
此菩薩是初地七地見。
此以自在力。
堯說法師。
前出家為利養故。
呵責法師。
若法師如法教悔。
常違反師語。
應勤修忍辱生信解心。
離於利養一向為利他。
以此淨業障。
若見塵土雲雨。
此菩薩是初地。
若見黑雲。
此菩薩是二地。
若見亂雲。
此菩薩是三地。
若見雷雲。
此菩薩是四地。
若見電雲驚怖。
此菩薩是五地。
若見雨雹。
此菩薩是六地。
魔業地地應知。
複次金剛摧。
菩薩夢中見地遙此菩薩是初地。
久行初業多。
初業多初業障多恐怖衆生。
應修無畏施衆生守護三業。
以此淨除業障。
彼若常見地遙是初業初地。
破城池燒人衆。
此菩薩二地。
若地久動是三地。
發真實誓是四地。
魔業是五地六地。
勤修總持是七地。
大威德諸天悉來集會。
是八地。
諸龍來增益氣力。
是九地。
是梵天來。
是十地。
聞如來秘密語。
地搖動地。
地應覺知。
複次金剛摧。
菩薩夢中自見在鬥訟中。
是菩薩是四地初地。
若見上地。
是魔業乃至七地。
不勤修習攝取伏非法人。
先時為利養故。
違說法人。
奸詐說法自活。
當學方便。
當善心修六波羅蜜。
以此淨除業障。
若被呵瞋生驚畏心。
是初地。
夢被刀斫。
是二地。
若被土塊杖。
是三地。
若被惡罵。
是四地。
魔不解不勤修複次金剛摧。
菩薩夢中見自玻此菩薩是二地處處地見相。
世間出世間多作艱難。
欲多法施複還斷絕。
欲多财施。
複還斷絕。
應當供給修行法人。
修無礙心修不放逸。
慢修不自在慢。
以此淨除業障。
若見在馀處地玻此覺魔業。
複次金剛摧。
菩薩夢中堕山。
無所依止。
先時於善心。
一向詐奸多不信解。
多於業障。
魔業增盛。
身心羸劣。
受法疾得尋複忘失。
生欲樂心中間放舍。
若見财封舍離。
若見佛法舍離。
舍離忍辱。
親近惡行。
不近善法。
於深信解入邊。
不生信解。
此菩薩是見二地初地。
若自見刀山中行。
是見初地。
若自知石山中堕。
是見二地。
住馀地無業障無魔業。
應生信心於三月中晝三時夜三時忏悔。
應觀世間因緣法。
應修供養。
如是以除業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