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持來。
於意雲何。
此無價寶何人先得。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有諸國王王子大臣此人先得。
佛告舍利弗。
彼佛功德法門。
亦複如是菩薩先得。
是諸菩薩當不退轉。
若聞此法。
必能受持讀誦通利。
為無上菩提於真如性當勤修學。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諸菩薩欲住不退地者,聞此稱贊法門。
應當受持讀誦通利。
何以故?菩薩摩诃薩住此法門。
於法性中當不退轉。
佛告舍利弗。
假使有人終以金寶滿閻浮提。
持用布施冀聞此法終亦不聞。
何以故?此功德法非薄福衆生當執持故。
複次舍利弗。
若聲聞乘人聞此功德法門受持讀誦。
為無上菩提及真如相應故精勤修習。
彼於後身當得成就。
或於二生補處。
或複三生終不超過當成正覺。
彼若聞此稱贊法門讀誦通利。
複為無量。
百千衆生開示演說。
舍利弗。
如轉輪王。
以先業感七寶見前。
不動如來亦複如是,以本願力。
我今說此功德法門。
舍利弗。
若諸菩薩摩诃薩。
於此稱贊法門。
若已聞若當聞者,彼皆由不動如來往昔行菩薩行時慈悲願力。
或當於賢劫中諸佛世尊之所。
預聞開示此之法門。
如我於今演說開示。
不增不減名數若幹。
舍利弗。
是故菩薩摩诃薩欲速證無上菩提者,於此功德稱贊法門。
應當受持讀誦通利為他廣說。
複次舍利弗。
若善男子善女人。
為求此法門故。
於彼村落城邑。
聽聞受持讀誦通利。
雖出家菩薩居白衣家。
我說無過亦随聽祝何以故?彼善男子善女人。
於命終後欲。
令此法當不隐沒。
舍利弗。
若彼村邑在於遙遠。
是諸菩薩亦當應往。
及住彼中受持讀誦開示演說。
舍利弗。
彼善男子善女人。
於已流布稱贊法門。
或於他人有是經卷。
應可詣彼而書寫之。
彼人若有願求汝當斷食。
或使經行若坐若立。
等應曲随教命書寫是經。
若於彼村求不能得。
應詣鄰境書寫受持讀誦通利。
複為他人開示演說。
若往馀方勤求不獲。
彼人應發如是誓心。
我於無上菩提。
不應生於退轉之相。
由我已聞不動如來法門名号。
是人於我欲為利益令我聽聞。
舍利弗。
如是稱贊法門。
有能演說及預聞者,皆由如來威神之力。
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來滅後由誰威力而當得聞。
舍利弗。
我滅度後。
由不動如來威神之力。
當複得聞。
或由四大天王釋提桓因等當勤加護。
令諸法師宣揚此法。
及彼菩薩本業成熟。
四天王等威加策進。
令諸菩薩而得聽聞。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此法門能成就廣大功德。
佛告舍利弗。
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舍利弗。
若於國中雨雹為災。
非時霹靂及馀種種可怖之事。
彼善男子善女人等。
應當專念不動如來及稱名号。
是諸災害皆得消除。
由彼如來往昔弘濟百千諸龍解脫衆苦。
又由慈悲本願誠谛不虛。
回向善根要期圓滿故。
稱彼名号憂患自消。
唯除有情宿業成熟。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諸菩薩現身欲證無上菩提者,應如不動如來往修願行。
佛告舍利弗。
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舍利弗。
少有菩薩摩诃薩。
已能如是具修淨刹及當淨修。
如不動如來者,舍利弗。
彼諸菩薩皆當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而於佛性及一切智。
攝受佛國悉皆同等。
菩薩聲聞非無優劣。
而於解脫則無有異。
爾時欲界諸天及梵衆天等。
皆向彼如來合掌頂禮。
而三唱言:南無不動如來應正等覺甚為希有。
又歸命此界釋迦牟尼如來應正等覺。
善能說彼稱贊法門。
爾時欲界諸天。
以曼陀羅花及諸天香以散佛上。
所散香華於虛空中合而成蓋。
複以諸天花香。
遙散彼佛以為供養。
時天帝釋作如是念。
我此四衆及欲界諸天。
皆欲見彼不動如來應正等覺。
爾時世尊,知彼釋天心之所念。
結加趺坐安處虛空。
是諸大衆。
以佛神力亦住空中。
皆遙見彼妙喜世界不動如來及聲聞衆。
衆皆見已右膝著地。
向不動如來應正等覺。
爾時此界衆人皆作是念。
豈非三十三天為見彼佛而來集會禮拜供養。
是時帝釋作如是念。
彼界諸天以人相而祝我見彼諸人等服玩資具。
與彼諸天無少優劣。
爾時世尊攝神通已,告天帝言:彼諸人民皆受天樂汝應愛樂。
是諸人等見彼如來。
及愛樂彼受天資具者,彼諸衆生從馀世界命終以後。
皆得往生不動佛刹。
爾時舍利弗告帝釋言:汝見釋迦牟尼佛。
及不動如來。
由此緣故。
汝於此身得大善利。
況汝已得過人之法。
時天帝釋作如是念。
彼諸衆生聞此法門亦得善利。
何況得生不動佛刹。
爾時佛告天帝釋言:彼菩薩乘人。
當生彼佛刹者,亦得善利。
何以故?彼諸菩薩皆應得住不退轉故。
若馀菩薩於其現身。
願生彼佛國者,應知皆是住不退轉。
佛說此法門時。
五百比丘。
於無漏法心得解脫。
五千菩薩。
六千比丘尼。
八千優婆塞。
十千優婆夷。
及欲界中無量天子。
於彼佛刹皆願受生。
如來是時皆與授記。
於彼佛刹當獲往生。
若馀有情當願生者,如來亦當與記生彼佛刹。
是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
所謂動遍動。
等遍動。
搖遍遙等遍遙震遍震。
等遍震。
由此法門所加持故。
佛說此經已,舍利弗等。
及諸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闼婆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
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