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甲莊嚴會第七之二
複次無邊慧。
我念往昔修菩薩行時。
被如是甲胄。
乘如是大乘。
超過諸際能滅黑闇能除怖畏。
以大精進。
乃於無量百千俱胝那由他佛所。
聞此菩薩摩诃薩甲胄莊嚴大乘莊嚴。
踴躍歡喜觀此法時。
於佛世尊恭敬尊重。
不作是念。
我被如是甲胄我有如是甲胄。
我得如是法。
我有如是法。
我有如是種類之法。
我於爾時無有我想。
遠離身見。
遠離我慢。
心無高下亦無分别。
為欲攝受一切衆生。
護持諸佛如來法藏。
成熟無量百千俱胝那由他衆生。
曾無一念勞倦之心。
我於爾時,不舍甲胄乘無邊乘。
世世生中能破魔軍。
魔諸眷屬退敗消滅。
魔之使者怖畏馳散。
一切異道諸遮羅迦路伽耶陀波利婆羅遮伽。
及此外道相應之輩。
我皆降伏為作安隐。
一切異論悉已摧殄。
一切外道悉已降伏。
邪趣衆生令於此乘住衆善轭。
為諸衆生開示甲胄甲胄莊嚴。
亦為衆生演說如是種類之法。
安樂大乘。
住此乘者便獲一切安樂資具。
所謂有為安樂資具。
轉輪聖王安樂資具。
帝釋梵王安樂資具。
及得無為安樂資具。
為諸衆生說此法時。
令諸衆生入此法中生聖種性。
建大法幢作師子吼。
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邊慧。
諸菩薩摩诃薩。
應被如是大甲胄已,如理觀察而選擇之。
當於何法而發趣之。
於一切法盡能知見無有分别。
何以故?諸菩薩摩诃薩。
安住正道如理知故。
正道發趣如理見故。
如理清淨則不分别非不分别。
而於分别不分别中平等知見。
若見有法可求可覓,則不平等不住如理清淨知見。
以無分别無不分别。
於彼分别不分别中。
而無執齲以無執取遠離分别及不分别。
於此道中無有憐愍。
無有施為。
亦無增益。
亦無取舍。
住平正道亦不分别。
過現未來遍能了知。
一切分别所有随眠。
於一切法得住平等。
無颠倒義。
乃得名為住斯道者,無邊慧。
何等為道及道清淨。
所謂說名八支聖道。
正見。
正思惟。
正語。
正業。
正命。
正精進。
正念。
正定。
正見能斷薩迦耶見。
超過一切見所行境。
一切諸見於一切處悉得清淨。
而能了知一切分别。
若勝分别。
若遍分别則無分别。
無勝分别。
無遍分别。
不住邪思斷邪思惟。
能見正命。
見正命想。
見命清淨。
住清淨命。
如理能見清淨身業。
清淨語業。
清淨意業。
住於正業。
正見語業。
於語語者悉能見知。
住於正語能淨對治。
正精進見善攝精進。
住正精進。
正見憶念而無有念。
亦無作意無所執齲以清淨念住於正念。
正見三昧。
於三昧中無所依止而能清淨。
三昧之見住於正定。
無邊慧。
諸菩薩摩诃薩如是見時。
得一切處清淨正見住清淨道。
此清淨道為善丈夫之所修行。
智者尊重衆聖悅可如來稱贊。
非一切魔魔民。
魔使。
魔天。
大衆之所行處。
亦非一切愛著外道。
依止诤論行見稠林。
趣諸非道路伽耶等之所行處。
亦非一切愛涅槃者之所行處。
何以故?住無為者則於涅槃有所分别。
涅槃分别則諸行分别。
何以故?涅槃界中超過一切動念分别。
尚無無為況有有為。
此道能淨一切分别。
乃無少有無為分别。
甯有一切有為分别。
若於聖道有分别者,則不名為住於聖道。
若斷一切動念分别。
是則名為住於聖道。
住無畏道。
住安隐道。
住安樂道。
此道能至無老病死憂苦之處。
此道能至無有自性超過性處。
此道能至遠離一切性非性處。
此道能至無示現相非色相處。
此道如空遍一切處。
能至無上大宮殿中。
如是去者不複退還。
便獲若幹安隐快樂。
彼大宮殿不可示現。
無諸事相。
無少有為。
無少無為。
已滅有為已舍無為。
不與衆生有為安樂無為安樂。
無邊慧。
諸有欣樂有為涅槃。
彼尚不求有為安樂。
況有能於大宮殿者,大宮殿中無有施設。
清涼寂靜故名涅槃。
滅貪瞋癡。
斷諸随眠。
裂愛見網。
竭無明流。
拔衆毒箭。
盡不善法。
故名涅槃。
遠離一切憍慢病疾衆苦逼惱。
故名涅槃。
非心意識心所所行。
故名涅槃。
息諸诤論一切結使乃至法想。
故名涅槃。
絕諸意樂意樂所求。
亦無分别所分别相。
故名涅槃。
無邊慧。
是為大般涅槃體性。
涅槃無邊不可宣說。
若有所趣則非是道道亦無言不可宣說。
諸菩薩摩诃薩。
若以此道趣於涅槃大宮殿時。
亦令無量百千衆生住於斯道。
無邊慧。
諸菩薩摩诃薩。
於此道中而發趣時。
無有勞倦。
亦無憂惱。
随欲所求。
随欲莊嚴。
随莊嚴處。
一一莊嚴。
随攝衆生而為說法。
令諸衆生皆得歡喜。
何以故?此道無等能淨對治所作究竟。
諸佛世尊聲聞緣覺。
皆於此道而發趣之不相違背。
未到彼地未如其願終不相離。
何者為地。
謂涅槃地。
大宮殿地。
譬如虛空不可為喻。
唯除虛空以喻虛空。
廣大空寂名曰虛空。
涅槃宮殿亦複如是為大空寂。
無有主宰亦無我所。
一切衆生設入其中。
無能攝取一毛端量。
廣大空寂廣大無量名大涅槃。
名大宮殿。
無邊慧。
諸菩薩摩诃薩此殊勝道。
非諸聲聞緣覺所有。
住此道者成就一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