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現是事。
如來實知諸婆羅門居士等請而不供養。
而受其請彼處安居。
何以故?善男子,彼安居處有五百馬。
所有食麥施與衆僧。
令至三月。
善男子,彼馬悉是大菩薩也。
宿殖德本而值惡友。
造諸惡業生畜生中。
善男子,彼五百馬有調馬者,是日藏菩薩。
以願力故生在彼處。
善男子,是日藏菩薩。
勸五百馬發菩提心。
為令得脫故生彼處。
善男子,以彼善調馬主力故。
彼五百馬皆憶宿命。
得菩提心還得本心。
善男子,如來愍念彼五百馬故。
受彼請彼處安居。
調馬人麥與如來食。
五百馬麥諸弟子食。
善男子,彼調馬者以馬音聲調五百馬。
皆令忏悔勸其發心。
複令彼馬於佛法中。
於三寶所起敬重心。
善男子,過三月已,彼五百馬舍身生於三十三天。
彼在畜生尚得是利。
如來爾時為彼說法。
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善男子,彼處所有調五百馬。
防護馬者如來記彼。
當得成就自調伏心緣覺之道。
善男子,世間無有是可食物。
如來食之而有不作微妙味者,善男子,假使如來食於土塊瓦石等物。
而無不退微妙味食。
善男子,如來所食皆作上味。
無有世間三千大千世界之中所食之物而可比者,何以故?以如來得味中上味。
得食上味。
得大丈夫諸相好等。
善男子,汝今應當如是正取如來所食。
悉微妙味無有可比。
善男子,阿難比丘憐愍我故而作是言:雲何。
如來生轉輪聖王家。
舍王位出家而能食麥。
如來善知阿難心已,故與一麥告言:阿難。
汝當知之此是何味。
阿難食已生奇特心。
即語我言:世尊,我生在王家長養王家。
而未曾得如是上味。
善男子,阿難比丘以彼食味身心得安。
七日不食。
善男子,以是事故當知。
如來無有業報。
然彼居士婆羅門。
請諸有德清淨比丘。
不供養者,諸比丘等受請往彼。
而不供養示現業報。
善男子,汝應當觀如來神力。
彼婆羅門請佛及僧而不供養。
如來記彼不堕惡道。
善男子,共佛受請彼處安居五百比丘。
於中乃有四十。
比丘。
多有貪心不能觀察。
不淨行故。
若得稱意微妙食者,悉皆退轉。
食馬麥故不生欲心。
過七日已得阿羅漢果。
善男子,如來善巧知衆生心故。
受彼請為度彼故。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
善巧成就如是甚深秘密法教示現之事。
若如是知名為善解如來密教。
爾時世尊,為顯此義。
偈重說言:
善知漸法門,及以頓所說,内心善巧知,諸菩薩示現。
善巧知秘密,遠離諸疑惑。
善知諸佛說,所有秘密教。
爾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诃薩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摩诃薩不求聲聞緣覺乘。
佛言: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在於地獄餓鬼畜生諸惡道中。
雖在彼處受極重苦不可具說。
而心不求聲聞緣覺乘。
亦無心求自得解脫。
不念少欲。
不念少作。
不行少欲。
不行少作事。
善男子,菩薩於彼善業衆生而與同事。
然是菩薩於彼衆生善勸化之。
令其修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成就如是法故。
不求聲聞緣覺菩提。
爾時世尊,為顯此義。
偈重說言:
常化諸衆生,心不生疲惓。
於無上菩提,堅固不退轉。
其心不可動,猶如妙山王。
修行慈悲心,不求二乘道。
爾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诃薩白佛言:世尊,如來已說菩薩成就如是等法。
是故名為行大乘。
住大乘。
而如來不說。
以何義故此大乘名為大乘。
爾時世尊,告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诃薩言:我今問汝。
随汝意說。
善男子,於意雲何。
轉輪聖王所行之道。
具四兵衆所行處道。
以何而說。
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诃薩言:世尊,是名王道。
是名大道。
是無畏道。
是無礙道。
是勝一切諸國王道。
佛語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诃薩言:善男子,諸佛如來正真正覺所行之道。
彼乘名為大乘。
名為上乘。
名為妙乘。
名為勝乘。
名無上乘。
名無上上乘。
名無等乘。
名不惡乘。
名為無等等乘。
善男子,以是義故名為大乘。
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诃薩白佛言:善哉世尊,善哉善逝。
善哉世尊,快說如是大乘名義。
如來說是十法法門時。
魔波旬作是念言:今日沙門瞿昙過我境界。
若我具備四種兵衆。
惱彼瞿昙。
令其不得說此法門。
時魔波旬作是念已,即具四兵。
至王舍城耆阇崛山。
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诃薩。
遙見波旬具四兵衆。
為惱如來令不得說此法門故欲來至此。
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诃薩即現神通。
現神通已,令魔波旬至王舍城四衢道頭。
唱如是言:汝王舍城諸人民等。
當知今日沙門瞿昙。
在王舍城耆阇崛山。
為諸四衆具說正法。
初中後善文義俱深。
淳備具足清淨梵行。
汝等諸人。
可往詣彼沙門瞿昙聽其說法。
令汝長夜成大安樂諸利益事。
爾時王舍大城之中。
諸婆羅門。
刹利長者,及居士等。
被魔勸已,手執香花塗香末香燒香寶幢寶蓋。
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