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證菩提時,亦了癡平等。
能作如是觀,是名癡三昧。
複次文殊師利。
雲何名為不善三昧。
即說頌曰:知彼貪瞋癡,種種諸煩惱。
所有諸行相,虛妄無真實。
能如是觀察,是不善三昧。
複次文殊師利。
雲何名為善法三昧。
即說頌曰:汝等應當知,諸善意樂者,心行各差别,皆同於一行。
以一出離相,了知於一切。
皆悉寂靜故,是名善三昧。
複次文殊師利。
雲何名有為三昧。
即說頌曰:汝等應當知,一切有為法。
非是所造作,亦無可稱量。
我了知諸行,性無有積集。
一切皆寂靜,名有為三昧。
複次文殊師利。
雲何名無為三昧。
即說頌曰:無為性寂靜,於中無所著。
亦複無出離,但有假名字。
為執著衆生,而說彼名字。
能如是了知,名無為三昧。
爾時世尊,說如是等不可思議微妙偈時。
九萬二千菩薩。
得無生法忍。
三萬六千比丘。
而於諸漏心得解脫。
七十二萬億那由他諸天。
及六千比丘尼。
一百八十萬優婆塞。
二千二百優婆夷等。
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複白佛言:唯願世尊,為諸菩薩。
演說種種三昧名字。
令其聞者諸根通利。
而於諸法得智慧明。
不為一切邪見衆生之所摧伏。
亦令證得四無礙辯。
於一文字而能了知種種文字。
於諸文字了一文字。
複以無邊辯才。
為諸衆生善說法要。
亦令證得甚深法忍於一刹那了一切行。
是一切行。
各各複有無邊行相。
皆能了知。
佛言:文殊師利。
有三昧名無邊離垢。
若菩薩得此三昧。
能現一切諸清淨色。
複有三昧名可畏面。
得此三昧。
有大威光映蔽日月。
複有三昧名出焰光。
得此三昧。
能蔽一切釋梵威光。
複有三昧名為出離。
得此三昧。
令諸衆生出離一切貪恚愚癡。
複有三昧名無礙光。
得此三昧,則能照曜一切佛刹。
複有三昧名無忘失。
得此三昧。
能持諸佛所說教法。
亦能為他敷演斯義。
複有三昧名曰雷音。
得此三昧。
善能顯示一切言音上至梵世。
複有三昧名為喜樂。
得此三昧。
令諸衆生喜樂滿足。
複有三昧名喜無厭。
得此三昧。
其見聞者無有厭足。
複有三昧名專一境難思功德。
得此三昧。
而能示現一切神變。
複有三昧名解一切衆生語言:得此三昧。
善能宣說一切語言:於一字中說一切字。
了一切字同於一字。
複有三昧名超一切陀羅尼王。
得此三昧能善了知諸陀羅尼。
複有三昧名為一切辯才莊嚴。
得此三昧善能分别一切文字種種言音。
複有三昧。
名為積集一切善法。
得此三昧能令衆生悉聞佛聲法聲僧聲。
聲聞聲緣覺聲。
菩薩聲波羅蜜聲。
如是菩薩住三昧時。
令諸衆生聞聲不絕。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唯願世尊,加威護念。
令我獲得無礙辯才。
說此法門殊勝功德。
佛言:善哉随汝所願。
文殊師利複白佛言:若有菩薩。
於此法門。
受持讀誦無疑惑者,當知是人於現身中。
決定獲得四種辯才。
所謂捷疾辯才。
廣大辯才。
甚深辯才。
無盡辯才。
於諸衆生心常護念。
随所修行欲毀壞者,皆能覺悟令無毀壞。
爾時世尊贊文殊師利菩薩言:善哉善哉!汝於斯義能善分别。
如布施者獲大财富。
持禁戒者決定生天。
若能受持此經典者,現得辯才必無虛妄。
如日光出能除諸暝。
亦如菩薩坐菩提座。
成等正覺決定無疑。
受持讀誦是經典者,現得辯才亦複如是,文殊師利。
若複有人。
於現身中欲求辯才。
當於此經心生信樂。
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勿生疑惑。
爾時無垢藏菩薩白佛言:世尊,若諸菩薩佛涅槃後。
於此法門心無疑惑。
受持讀誦為他廣說。
我當攝受加其辯才。
爾時天魔波旬愁憂苦惱悲涕流淚。
來詣佛所。
而白佛言:如來昔證無上菩提。
我於爾時已懷憂惱。
複於今者說此法門。
倍生大苦如中毒箭。
若諸衆生聞是經典。
決定當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有退轉入般涅槃。
令我境界皆悉空虛。
如來應正等覺能令一切諸苦衆生。
鹹得安樂。
願垂哀愍與大慈悲。
不於此經加威護念。
令我安隐憂苦皆除。
爾時世尊告波旬言:勿懷憂惱。
我於此法不作加護。
諸衆生等亦不涅槃。
天魔波旬聞是語已,歡喜踴躍憂惱悉除。
即於佛前忽然不現。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前白佛言:如來今者有何密意。
告波旬言我於此法不作加護。
佛言:文殊師利。
以無加護加護此法。
是故為彼說如是言:以一切法平等實際。
皆歸真如同於法界。
離諸言說不二相故。
無有加護。
以我如是誠實之言無有虛妄。
能令此經於閻浮提廣行流布。
爾時世尊,說是語已,告阿難言:此經名為普入不思議法門。
若能受持如是經典,則為受持八萬四千法門等無差别。
何以故?我於此經善通達已,方能為彼諸衆生等。
演說八萬四千法門。
是故阿難。
汝於此法當善護持。
讀誦流通無令忘失。
佛說是經已,文殊師利菩薩。
無垢藏菩薩。
尊者阿難。
及諸世間天人。
阿修羅乾闼婆等。
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