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二十九

首頁
    心,而生於怖畏。

    觀法非實故,無相無所得。

    空無寂靜處,現此夜叉相。

     如是知虛妄,是夜叉三昧。

    複次文殊師利。

    雲何名為乾闼婆相三昧。

    即說頌曰:彼實無所趣,名言假施設。

    了知趣非趣,乾闼婆三昧。

     複次文殊師利。

    雲何名為阿修羅相三昧。

    即說頌曰:修羅相所印,其相本無生。

    無生故無滅,阿修羅三昧。

    複次文殊師利。

    雲何名為迦樓羅相三昧。

    即說頌曰: 無身以為身,名字假施設。

    名相無所有,迦樓羅三昧。

    複次文殊師利。

    雲何名為緊那羅相三昧。

    即說頌曰:法無作而作,說為緊那羅。

     了知此不生,緊那羅三昧。

    複次文殊師利。

    雲何名為摩睺羅伽相三昧。

    即說頌曰:彼由於名字,随世而安立。

    是中無有法,而妄起分别。

     了知此分别,自性無所有。

    彼相寂靜故,摩睺羅三昧。

    複次文殊師利。

    雲何名為地獄相三昧。

    即說頌曰:地獄空無相,其性極清淨。

     是中無作者,從自分别生。

    我坐道場時,了此無生相。

    無相無生故,其性如虛空。

    此相皆寂靜,是地獄三昧。

     複次文殊師利。

    雲何名為畜生相三昧。

    即說頌曰:如雲現衆色,是中無有實。

    能令無智人,於此生迷惑。

    於彼畜生趣,而受種種身。

     猶如虛空雲,現於諸色像。

    了知業如幻,不生迷惑心。

    彼相本寂靜,是畜生三昧。

    複次文殊師利。

    雲何名為閻魔羅界三昧。

    即說頌曰: 造作純黑業,及以雜業者,流轉閻羅界,受於種種苦。

    實無閻羅界,亦無流轉者,自性本無生,諸苦猶如夢。

     若能如是觀,閻羅界三昧。

    複次文殊師利。

    雲何名為貪相三昧。

    即說頌曰:貪從分别生,分别亦非有。

    無生亦無相,住處不可得。

     貪性如虛空,亦無有建立。

    凡夫妄分别,由斯貪染生。

    法性本無染,清淨如虛空。

    十方遍推求,其性不可得。

     不了性空故,見貪生怖畏。

    無畏生畏想,於何得安樂。

    譬如愚癡人,怖畏於虛空。

    驚懼而馳走,避空不欲見。

     虛空遍一切,於何而得離。

    愚夫迷惑故,颠倒分别生。

    貪本無自性,妄生厭離心。

    如人欲避空,終無能脫者, 諸法性自離,猶如於涅槃。

    三世一切佛,了知貪性空。

    住此境界中,未曾有舍離。

    於貪怖畏者,思惟求解脫。

     如是貪自性,究竟常清淨。

    我證菩提時,了達皆平等。

    若執貪為有,於彼當舍離。

    由妄分别故,而言舍離貪。

     此唯分别心,實無有舍離。

    其性不可得,亦無有滅壞。

    平等實際中,無解脫分别。

    若於貪解脫,於空亦解脫。

     虛空及與貪,無盡無差别。

    若見差别者,我說令舍離。

    貪實無有生,妄起生分别。

    彼貪本性空,但有假名字。

     不應以此名,而生於執著。

    了貪無染故,是則畢竟空。

    不由滅壞貪,而得於解脫。

    貪法與佛法,平等即涅槃。

     智者應當知,了貪寂靜已,入於寂靜界,是名貪三昧。

    複次文殊師利。

    雲何名為瞋相三昧。

    即說頌曰:以虛妄因緣,而起於瞋恚。

     無我執為我,及由粗惡聲。

    起猛利瞋心,猶如於惡毒。

    音聲及瞋恚,究竟無所有。

    如鑽木出火,要假衆緣力。

     若緣不和合,火終不得生。

    是不悅意聲,畢竟無所有。

    知聲性空故,瞋亦不複生。

    瞋不在於聲,亦不身中祝 因緣和合起,離緣終不生。

    如因乳等緣,和合生酥酪。

    瞋自性無起,因於粗惡聲。

    愚者不能了,熱惱自燒然。

     應當如是知,究竟無所有。

    瞋性本寂靜,但有於假名。

    瞋恚即實際,以依真如起。

    了知如法界,是名瞋三昧。

     複次文殊師利。

    雲何名為癡相三昧。

    即說頌曰:無明體性空,本自無生起。

    是中無少法,而可說為癡。

    凡夫於無癡,而妄生癡想。

     於無著生著,猶若結虛空。

    奇哉愚癡人,不應作而作。

    諸法皆非有,雜染分别生。

    如欲取虛空,安置於一處。

     設經千萬劫,終無有積聚。

    愚夫從本來,經不思議劫。

    所起於癡結,而無少分增。

    如彼取虛空,終無有增減。

     多劫集於癡,增減亦如是,又如於橐籥,受風無際限。

    愚癡著欲樂,無有厭足時。

    是癡無所有,無根無住處。

     以根非有故,亦無癡可荊以癡無盡故,邊際不可得。

    是故諸衆生,我不能令荊設我一日中,能度三千界。

     所有諸衆生,皆令入涅槃。

    複經不思議,無量千萬劫。

    日日如是化,衆生界不荊癡界衆生界,是二俱無相。

     彼皆如幻化,故不能令荊癡性與佛性,平等無差别。

    若分别於佛,彼則住愚癡。

    癡及一切智,性皆不可得。

     然彼諸衆生,皆與癡平等。

    衆生不思議,癡亦不思議。

    以不思議故,不應取分别。

    如是思惟心,思量不可得。

     癡亦不可量,以無邊際故。

    既無有邊際,從何而得生。

    自性無生故,相亦不可得。

    了癡無有相,觀佛亦複然。

     應當如是知,一切法無二。

    癡性本寂靜,但有於假名。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