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妄想等,六十二諸門。
各随其義理,一切皆如是,若知眼前際,乃至於上下。
無取無分别,是住總持門。
若知眼盡邊,乃至於上下。
無取無分别,是住總持門。
若知眼生邊,乃至於上下。
無取無分别,是住總持門。
若知眼邊際,乃至於上下。
無取無分别,是住總持門。
若知眼寂靜,乃至於上下。
無取無分别,是住總持門。
若知眼流轉,乃至於上下。
無取無分别,是住總持門。
若知眼無有,乃至於上下。
無取無分别,是住總持門。
若知眼無生,乃至於上下。
無取無分别,是住總持門。
若知眼寂滅,乃至於上下。
無取無分别,是住總持門。
耳鼻舌身心,六塵并四大。
乃至世生名,一切皆如是,於地不變異,無取無分别。
如是了知者,成就總持門。
於地無生相,無取無分别。
如是了知者,成就總持門。
於地無滅相,無取無分别。
如是了知者,成就總持門。
於地證入相,無取無分别。
如是了知者,成就總持門。
於地出離相,無取無分别。
如是了知者,成就總持門。
於地無願相,無取無分别。
如是了知者,成就總持門。
於地無住相,不來亦不去。
無邊與無盡,相應不相應。
離名字計度,觀察與流轉。
無有及修治,無言說表示。
寂靜無所依,念住并正斷。
神足及根力,覺支無畏道。
如是諸地法,無取無分别。
如是了知者,成就總持門。
若於我無入,無取無分别。
如是了知者,成就總持門。
若於我無出,無取無分别。
如是了知者,成就總持門。
若於我無相,無取無分别。
如是了知者,成就總持門。
若於我無願,無取無分别。
如是了知者,成就總持門。
若於我無住,無取無分别。
如是了知者,成就總持門。
若於我無生,無取無分别。
如是了知者,成就總持門。
若於我無滅,無取無分别。
如是了知者,成就總持門。
若於我文字,無取無分别。
如是了知者,成就總持門。
若我離文字,無取無分别。
如是了知者,成就總持門。
知眼前後際,遠離於斷常。
因緣自性空,導師方便說。
若演說法時,分别於眼相。
是人妄分别,不名真說法。
若思惟法時,分别於眼相。
是人妄分别,不名思惟法。
若修習法時,分别於眼相。
是人妄分别,不名修習法。
若了眼空性,即不趣菩提。
諸佛於是人,常現前說法。
若不了知眼,亦不了知色。
若能了知眼,於色亦了知。
若能了於眼,於色亦了知。
若於色了知,於眼亦能了。
耳鼻舌身心,六塵并四大。
乃至世生名,一切皆如是,若演說法時,分别於因相。
是人妄分别,不名為說法。
若演說法時,分别寂靜相。
是人妄分别,不名為說法。
若演說法時,分别於道相。
是人妄分别,不名為說法。
若演說法時,分别於空相。
是人妄分别,不名為說法。
若演說法時,分别於積集。
是人妄分别,不名為說法。
若演說法時,分别於事物。
是人妄分别,不名為說法。
若演說法時,分别眼攝齲
是人妄分别,不名為說法。
於眼不了知,是則生貪欲。
若能了知眼,貪欲則不生。
耳鼻舌身心,六塵并四大。
乃至世生名,一切皆如是,若演說法時,分别種種果。
是人妄分别,不名為說法。
不退於志願,了達於性空。
得諸三昧門,彼能善說法。
不退於志願,於眼離分别。
以無分别故,彼能善說法。
不了眼性空,亦迷眼自性。
以不了知故,是不應說法。
若了眼性空,即知眼自性。
以能了知故,是人應說法。
不了眼性空,亦迷句自性。
以不了知故,是不應說法。
若了眼性空,即知句自性。
以能了知故,是人應說法。
不了眼性空,亦迷文自性。
以不了知故,是不應說法。
若了眼性空,即知文自性。
以能了知故,是人應說法。
不了眼性空,亦迷名自性。
以不了知故,是不應說法。
若了眼性空,即知名自性。
以能了知故,是人應說法。
不了眼性空,亦迷色自性。
以不了知故,是不應說法。
若了眼性空,即知色自性。
以能了知故,是人應說法。
不了眼性空,依世相分别。
不能善随順,調伏諸衆生。
若了眼性空,不依相分别。
即能善随順,調伏諸衆生。
不了眼有無,處衆而說法。
是人貪利養,一切無信受。
若了眼有無,處衆而說法。
是人不貪著,一切皆信受。
不了眼性空,而處於法座。
雖說多譬喻,一切無信受。
若了眼性空,而處於法座。
所說諸譬喻,一切皆信受。
耳鼻舌身心,六塵并四大。
乃至世生名,一切皆如是,
爾時世尊說是經已,月光童子及諸大衆。
一切世間天人阿脩羅乾闼婆等。
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