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三十四

首頁
    等。

     於斯九種法,一切皆如是, 爾時世尊,告月光童子言:善男子,若有衆生住於大乘。

    為欲成就如上所說陀羅尼者,應當遠離八十種人。

    雲何八十。

    所謂殺父。

    害母。

    殺阿羅漢。

    以屠害心出佛身血。

    破和合僧。

    賊住出家。

    無根二根。

    邪見。

    邪思惟。

    邪語。

    邪業。

    邪命。

    邪精進。

    邪念。

    邪定。

    不知處。

    不知時。

    不知法。

    不知道。

    不知量。

    不知自他。

    於佛法僧并諸學處不能尊重。

    於不放逸及殊勝境亦不宗仰。

    不知法。

    不知律。

    不知學處。

    不知其罪若重若輕。

    不知其戒是毀是缺。

    又不知行若細若粗。

    亦不知業未來現在。

    於下劣事亦不了知。

    贊聲聞乘毀如來法。

    勸導開示辟支佛乘遠離厭舍無上正道破戒。

    破見。

    破諸威儀。

    行於非道。

    說有我人。

    說有衆生。

    說有命者,說有補特伽羅。

    志意下劣。

    起貪瞋癡。

    斷見。

    常見空無因見。

    不見有。

    不見無。

    不見業。

    不見精進。

    不知業。

    不知業因。

    不知異熟。

    不知異熟因。

    不知諸根。

    不知諸根因不知界。

    不知界因。

    不知解脫。

    不知解脫因。

    不知道。

    不知道因。

    不知煩惱。

    不知煩惱因。

    不知施。

    不知施因。

    不知前際及於後際。

    不知前際及後際因。

    不知生死。

    不知生死因。

    不知有漏。

    不知有漏因。

    不知盡非荊不知有非有。

    不知邊際非邊際。

    不知寂靜非寂靜。

    不知轉非轉。

    不知性非性。

    不知生非生。

    不知滅非滅。

    童子,若善男子善女人等。

    為欲成就如上所說陀羅尼者,應當舍離是八十種非法之人。

    爾時世尊,複說偈言: 若不了於眼,生盡之邊際。

    是人迷總持,智者應遠離。

    若能了於眼,無我無衆生。

    是人住總持,智者應親近。

     若能了於眼,生盡離文字。

    是人住總持,智者應親近。

    若能了於眼,寂靜無所祝是人住總持,智者應親近。

     若能了於眼,自性無所祝是人住總持,智者應親近。

    若能了於眼,無轉無色相。

    是人住總持,智者應親近。

     若能了於眼,無生性寂滅。

    是人住總持,智者應親近。

    若能了於眼,自性離名相。

    諸佛無能說,稱歎及表示。

     是人住總持,智者應親近。

    若能了於眼,自性離名相。

    無有能思惟,受持及演說。

    是人住總持,智者應親近。

     如是總持性,非文字诠辯。

    無有諸方所,亦非心所到。

    是法無歡喜,亦不住瞋恚。

    不動如山王,雖說無所得。

     總持實無有,乃至我亦無。

    若我自性空,總持亦無有。

    總持自性空,愚者計為有。

    由是妄分别,不聞生憂惱。

     若分别貪性,及以總持空。

    如是二分别,畢竟不可得。

    若了空性空,總持亦非有。

    乃至菩提分,三摩地亦空。

     若有能了知,總持及空性。

    乃至三摩地,於眼亦了知。

    若於眼盡邊,如實善了知。

    則於總持門,究竟能成就。

     若於眼生邊,如實善了知。

    則於總持門,究竟能成就。

    若於眼邊際,如實善了知。

    則於總持門,究竟能成就。

     若於眼寂靜,如實善了知。

    則於總持門,究竟能成就。

    若於眼流轉,如實善了知。

    則於總持門,究竟能成就。

     若於眼無有,如實善了知。

    則於總持門,究竟能成就。

    若於眼無生,如實善了知。

    則於總持門,究竟能成就。

     若於眼寂滅,如實善了知。

    則於總持門,究竟能成就。

    若於眼變異,如實知盡邊。

    則於總持門,究竟能成就。

     若於眼變異,如實知生邊。

    則於總持門,究竟能成就。

    若於眼變異,如實知邊際。

    則於總持門,究竟能成就。

     若於眼變異,如實知寂靜。

    則於總持門,究竟能成就。

    若於眼變異,如實知流轉。

    則於總持門,究竟能成就。

     若於眼變異,如實知無有。

    則於總持門,究竟能成就。

    若於眼變異,如實知無生。

    則於總持門,究竟能成就。

     若於眼變異,如實知寂滅。

    則於總持門,究竟能成就。

    耳鼻舌身心,六塵并四大。

    乃至世生名,一切皆如是, 若於眼前際,無變無異相。

    無取無分别,是住總持門。

    若於眼盡邊,無變無異相。

    無取無分别,是住總持門。

     若於眼生邊,無變無異相。

    無取無分别,是住總持門。

    若於眼邊際,無變無異相。

    無取無分别,是住總持門。

     若於眼寂靜,無變無異相。

    無取無分别,是住總持門。

    若於眼流轉,無變無異相。

    無取無分别,是住總持門。

     若於眼無有,無變無異相。

    無取無分别,是住總持門。

    若於眼無生,無變無異相。

    無取無分别,是住總持門。

     若於眼寂滅,無變無異相。

    無取無分别,是住總持門。

    耳鼻舌身心,六塵并四大。

    乃至世生名,一切皆如是, 貪瞋癡忿慢,嫉诳慳憂惱。

    過失垢毒箭,暴流黑白業。

    不生亦不滅,不去亦不來。

    不動亦不異,非作亦非行。

     非明亦非闇,非流舍暴流。

    無盡及無住,非行非不行。

    非字非攀緣,非出亦非入。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